APP下载

亮布的保护与传承探析

2020-11-29夏梦颖

纺织报告 2020年6期
关键词:纺织品面料传统

夏梦颖

[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亮,明也,是为有光;亮布,就是有光泽的布,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极具特色的传统纺织品。纺织品是由纺织纤维经过织造、染色等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产品,多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服装穿着、布艺装饰等。传统纺织品以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为原材料,经纺、染、织、绣等工艺制成。亮布作为传统纺织品中的精品,多用来制作民族盛装,制作工艺主要掌握在苗、侗、壮、瑶等地的少数民族妇女手中。本项目从亮布的制作工艺出发分析其优缺点,结合亮布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探析其发展路径。

1 亮布的特性

亮布的制作周期漫长,一幅亮布的产生得先从一朵棉花讲起,从种棉、采棉到轧籽、弹棉、纺纱,从浆纱、络筒到整经、穿综筘、上织机织布,一周有余方能做好一匹白布。与此同时,种蓝草、收蓝草、造靛泥靛水、清洗白布、下布入染,得到蓝染布后,再经过上牛皮胶、上浆、刷鸡蛋清、蒸煮、晾晒、捶打等工序,几经循环后晾干,两月有余才能得到一匹色泽亮丽、手感硬挺的亮布。因各民族地区原材料(薯莨、牛血)和喜好不同,各地亮布呈现出紫红、深蓝、亮黑等不同色泽。

由于采用天然原材料,亮布制作的服饰有保暖、透气、防蚊虫等实用功能;经过不断捶打,亮布显现出幽幽的蓝光,彷佛纯净的金属光泽,在纺织品中独树一帜。亮布的特色显而易见,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首先,色牢度差一直是天然染色面料的主要问题。其次,亮布不易清洗,虽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1],但一揉搓便轻易掉色,穿在身上也容易将部分皮肤染色。最后,亮布不易折叠,无论是收纳时的折叠亦或是穿着时起的褶皱,一经形成,便无法复原,且穿着时间越久,褶皱越明显。所以,勤劳的少数民族妇女每年都在为全家做新衣裳。亮布的面料属性一方面有利于自身的传承,另一方面也对创新性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

2 亮布的传承困境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社会是传统的农耕社会,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先民们世代过着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以贵州黔东南侗族地区为例,在许多村寨中,几乎家家都有纺纱车、织布机、染缸、布槌等传统工具,部分家庭还添置了缝纫机、锁边机等现代用具。侗族亮布与侗族大歌一样,贯穿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头巾、肚兜、上衣、百褶裙、绑腿等服饰配件中的应用,还是满月酒、婚礼等人生礼俗中的礼物交换,亮布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创造和使用中加深了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也作为侗家的一张名片,加深了“外面的人”对这个传统社会的印象。

每年七八月农闲时节,走进黔东南的大小村寨,都能看到家家悬挂起的长布幅和不绝于耳的咚咚捶布声。同时,也能直观地看到,掌握这些传统手艺的都是家里的中老年人。“80后”“90后”作为家里读过书的年轻人,多在附近城镇上班或沿海地区打工。可见,传统手工艺传承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后继无人:年轻人没有时间和热情来“触摸”传统;中年人需要照顾老人小孩,精力有限;老年人手脚不灵便,没办法再从事精细的手工艺制作。其次是开发乱象:近年来“非遗”申报的热潮、高铁的建设以及教育的普及,给这些从前偏安一隅的小山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都在大兴土木搞旅游,修寨门、建广场、搭舞台、改造房屋外立面,将村庄改建得“面目全非”。同时,大到剧院,小到村庄,都准备了具有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演员们大多穿着“现代亮布”制作的表演服饰。现代亮布由机器进行批量生产,颜色比亮布更加明亮,但是用的是化纤面料,造价低廉,质地较软,不易褪色,取代了传统亮布在节日和表演活动中进行民俗展演[2]。传统亮布不耐磨损,而且质地太硬、缺乏弹性,因此失去了绝佳的展示窗口。另外,政府为树立特色村寨示范村,企业为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在各村组织锦绣坊、织绣培训等帮扶活动,鼓励村民们制作各类土特产和手工艺品,希望能带动当地家庭小作坊式手工业的发展。但制作纺织品耗时长、难度高、收入低很难留住年轻人,中老年人也大多在培训完成后按部就班地生活,未能形成自发传承的良性机制。

3 亮布的发展方向

3.1 传统面料与新技术相结合

在亮布制作过程中,部分使用现代技术,可以提高亮布的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使其被更多地应用到现代设计中。考量亮布制作的每个环节,纺纱、捶布等步骤适合引进新材料和新工具,而织布、染布等环节则是保持亮布原真性的关键。根据调查,纺线是比织布更加费时费力的过程,使用购买的棉线进行手工织造,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织出的布也更加结实耐用。一些妇女直接购买窄幅宽的机织白布进行染色,虽更加节省时间,但机织布更为规整,与土布手感仍有不同。染色和后整理是传统侗布制作的重头戏,是保证侗族亮布特殊质感和外观的重要工艺[3]。染布环节,有村民使用化学试剂,虽着色更好,但色泽和味道都变了,既不符合环保要求,也破坏了亮布的形象。为了提高色牢度、减少染布次数,可以在蓝靛染液中加入特定的菌株,这种微生物能加快还原反应速度,提高染布效率。在接下来的捶布过程中,还可引进已在镇远等地普及的电动捶布机,工作效率能提高十几倍。通过这些新材料和器具的引进,亮布的制作周期缩短、制作成本下降,固色难和易旧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亮布更加普及。一方面,让当地村民习惯在常服、盛装、表演服装中都穿上传统亮布制作的服饰,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作为宣传载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亮布总量提高了,除了提供日常生活的内需之外,还有余量进行再设计和售卖。若亮布制作既能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又不占用太多时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便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可使亮布朝着活态传承的方向发展。

3.2 传统面料与工艺品设计相结合

传统亮布的核心特质是其独特的光泽和硬挺的质地。一般的纺织面料很难做立体造型,在服装中若有夸张的廓形设计,多需要衬垫、鱼骨等予以支撑,而亮布可塑性极强,且自带闪光效果,在T台上多有运用。在秀场上,它与织锦、土布、蜡染等传统纺织品一样,主要作为局部面料出现在服装、箱包等的设计中,成为民族元素的点睛之笔。不同的是,亮布由于面料硬挺、难以清洗,很难像其他纺织品一样大量应用到成衣和家纺中,可见传统亮布若要寻求发展,必须另辟蹊径。根据亮布的面料特性,可作为纸张的替代品,转向3D立体工艺品设计,向折纸、剪纸、纸雕艺术等方向发展。纸,可以随手一折,做成纸飞机;可以剪成吉祥纹样,刻成立体纸雕,或激光雕刻成镂空图案。纸的创新形式多种多样,将亮布作为纸的一种替代品,进行多技法的创新,可以增强亮布的视觉空间感,打破亮布给人带来的沉闷感[4],大大增加了其传播途径和普及面。若该民族地区以外的消费者能更多地了解亮布、使用亮布,拉动亮布的外需购买力,便能让更多的人自愿投入到亮布的生产中,形成良性循环。一开始可以邀请独立设计师工作室设计一些高端礼品作为宣传,制作一些平价产品投入市场。根据市场反应及时改变设计方向和销售策略,待销量提升后,请职业经理人以亮布品牌的方式进行运营,创新的亮布工艺品、传统的亮布服饰都可以作为品牌商品,让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相映成辉,达到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的目标。

猜你喜欢

纺织品面料传统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锦绣如织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热销面料及辅料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奢华提花
意大利2017春夏面料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