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用人需求调研与分析
2020-11-29陈小娟
陈小娟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41)
纺织服装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产业。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逐步成为全球纺织制造中心。区位优势、竞争力优势、产业集群、充足劳动力的综合优势让广东省纺织服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2012年以后,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工业用地成本攀升和环保政策趋严,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生产利润锐减[2]。同时,由于国际纺织服装品牌外包转向东南亚国家,广东省纺织服装订单量也受到冲击。虽然广东省纺织服装企业面临困境,但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科技创新、智能制造赋能传统纺织服装行业,纺织服装行业正借助科技发展不断换发新的魅力[3]。全球纺织服装迁移正处于第5阶段,东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也为广东纺织服装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选择,广东纺织服装产业正在调整全球和国内生产区域应对困境。
不管是面对困境还是迎接新机遇,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都离不开人才。广东纺织服装产业用人需求随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珠三角地区拥有广东省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是广东省纺织服装发展的风向标。通过重点走访珠三角地区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和随机发放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用人现状和应届毕业生需求,为纺织服装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提供参考。
1 调研情况
此次调研从2008年12月持续到2020年4月,开展大量调研工作分析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前期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访问调查法了解该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发展概况和人才需求情况。后期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实地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
2020年2—4月,采用调查问卷法,问卷主要由3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总体要求。调查对象及区域主要是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发放调查问卷130份,回收111份,回收率85.38%,参与调研企业分布情况:广州35家、佛山32家、深圳16家、东莞14家、中山6家、惠州1家、江门2家、清远2家、其他地区3家。企业性质分类,民营企业86家、外资企业16家、国有企业5家和中外合资4家。职工规模分类:101~500人企业32家、50人以下30家、1 000人以上19家、51~100人和501~1 000人各15家。
2 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行业人才现状分析
通过企业走访、问卷分析和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行业人才现状具有以下特征。
2.1 职工大专学历最普遍
调研企业中,硕士以上学历仅占6.89%,大专学历占比最多,达到42.2%,本科学历和高中以下学历分别是22.94%和27.98%。41.53%的企业表示纺织服装技能型人才招聘更愿意从高职院校招聘,本科学校比例是30.51%,研究生比例仅有4.67%。纺织服装企业高学历人才数量偏少,纺织服装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人才储备不够。
2.2 职工跨国工作成趋势
调研显示34家企业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占比达到30.63%。海外生产基地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主,发展中国家以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泰国和柬埔寨为主。例如,东莞百宏实业有限公司在越南设立越南百宏责任有限公司,部分员工派往越南工作。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已开始融入全球纺织服装第5次迁移,在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的东南亚国家设立分厂,职工跨国工作已成趋势。
2.3 复合型人才受欢迎
调研发现,该地区纺织服装企业人才招聘对技术等级和资格证书没有明显偏好。在技术等级方面,对高级工要求仅占20.72%。比起技术等级,纺织服装企业更希望职工拥有团队精神、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以及快速适应掌握新事物的能力。纺织服装行业技术门槛低,该地区纺织服装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竞争者的双重压力,企业偏好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发展创造利润。
2.4 多维度策略稳人才
参与调研的111家企业,每年人才流失1~5人占比40.54%,6~10人是24.32%,11~20人是12.61%,21~50人是9.01%,51人以上则为13.51%。结果显示,部分企业人才比较稳定,但是一部分企业人才流动较大。为了填补空缺岗位,企业每年招聘途径主要是网络招聘、校园招聘、人才交流会、内部招聘和猎头公司。其中,从学校招聘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和从社会招聘有经验的从业人员是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途径。在招聘中,企业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人才缺乏、人才难求和人才断层,出现了人员和岗位不匹配。这说明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人才需求较大并且有部分需求得不到满足。如何稳住企业现有人才是企业发展不能忽略的重要问题。纺织服装企业采用多维度策略稳住人才,主要包括提供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营造吸引创新人才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手段,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薪酬系统。
3 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应届毕业生人才需求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2018—2019年纺织服装企业录用应届毕业生人数占总职工人数的比例在9%以下的有55家,10%~49%有50家,50%以上是6家,说明该地区纺织服装企业招收应届毕业生人数较多。该地区纺织服装企业更愿意从高职院校招聘技能型人才,比例达到41.53%。因此,研究该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应届毕业生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应届毕业生人才需求具有以下特征。
3.1 应届毕业生薪酬待遇处于中等水平
调研结果显示:47.75%的纺织服装企业愿意为应届毕业生支付3 500~4 500元/月;27.93%的纺织服装企业愿意为应届毕业生支付2 000~3 500元/月;22.52%的纺织服装企业愿意为应届毕业生支付4 500~6 000元/月;0%的纺织服装企业愿意为应届毕业生支付2 000元/月以下;仅有1.8%的纺织服装企业愿意为应届毕业生支付6 000元/月以上。该地区纺织服装类企业愿意支付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集中在3 500~4 500元/月,处于中等位置。随着该地区整体用工成本的提高,目前已经较少企业给应届毕业生支付2 000元/月以下的工资,因为不符合部分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和不能满足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期待。由于纺织服装企业非高科技行业和整体利润不高,应届毕业生薪酬待遇也比较难突破6 000元/月。
3.2 应届毕业生岗位以生产销售为主
纺织服装企业优先考虑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技术人员类、销售类、客户服务类、工厂生产类和行政后勤类。结合近5年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类企业到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纺织系和服装系招聘应届的毕业生情况,调研结果比较符合目前该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岗位定位,符合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特征。例如近6年,纺织服装企业希望招聘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应届毕业生从事工艺员、纺织服装皮具检测员、生产跟单员、面料销售员、服装门店销售员等岗位,较少企业在高职院校招聘应届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和面料设计工作。
3.3 企业偏好具有相关社会实践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47.75 %的纺织服装企业最希望毕业生具有参与行业项目的实践经验;36.94%的纺织服装企业最希望学生具有校内或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训经历;10.81%的纺织服装企业最希望毕业生具有兼职经历;仅有4.5%的纺织服装企业最希望毕业生具有学生干部经历。纺织服装企业竞争环境剧烈,人才流动较大,企业希望招聘能够直接上岗的毕业生。由于纺织服装行业从业具有一定的专业门槛,非专业背景学生需要较长时间培养。因此,企业偏好已具有行业项目或实习实训经验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普遍具有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习安排,应届毕业生基本具有相关经验,这也是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喜欢接收高职院校毕业生从事相关岗位的原因。
3.4 企业乐于招聘人际交往能力和乐于成长的应届毕业生
调研发现,企业认为毕业生综合素质中愿意分享和承担责任最重要,其次是善于与不同类型的人员协同工作,快速有效学习新事物和高压下高质量完成工作,而学习活动中体现良好的领导力最不重要。企业认为工作热情与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服从企业安排、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纺织服装企业人员胜任工作最重要,而计算机水平对于纺织服装企业人员胜任工作最不重要。最后,企业认为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最缺乏的是责任心、实践经验、应变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知识和创造能力。应届毕业生人际交往能力成为该地区纺织服装企业招聘看重的个人素质。同时,企业希望应届毕业生能够主动成长,快速学习新事物,能够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员工。
3.5 企业应届毕业生招聘需求未能充分满足
调研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主要方式是学生毕业时与学校联系,网络广告方式和人才市场方式基本持平,而校企联合培养方式略低于网络广告和人才市场方式。结合近几年的企业招聘情况,企业招聘集中时间段是实习生安排时期、毕业生毕业时期以及春节后的用工时期。39.64%的纺织服装企业表示能够招聘到少数满足要求的应届大学生;58.56%纺织服装企业表示多数能够招聘到;有1.8%纺织服装企业表示招聘不到。基本上一半企业能招聘到符合要求的毕业生而接近一半企业无法招聘到符合要求的毕业生。毕业生专业技能或素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是企业招聘不到所需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专业人才培养太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缺乏有效信息沟通以及单位所在地和环境不好、无法吸引毕业生。结合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和纺织服装专业开设情况来看,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应届毕业生招聘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是可以预见的。纺织服装企业是广东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支柱产业,用人需求大。广东省纺织服装综合类学校只有五邑大学和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虽然部分企业也在省外招聘,但是广东省内纺织服装专业的学生依然满足不了企业需求。
4 对策建议
新时代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类企业人才现状和应届毕业生需求都显现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4]。
4.1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调研发现,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对高职学生的岗位定位也集中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岗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协同育人不仅符合国家产教融合大势,而且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特征。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合作,通过厂中校、订单班、企业参与教学课程改革等一系列创新方式,发挥行业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与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借助企业资源和平台发挥企业在学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拥有悠久纺织服装办学历史的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广东纺织职业教育集团资源优势,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打造广东纺织类专业职业教育品牌,提升纺织职业教育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能力。“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大势。
4.2 优化专业课程,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纺织服装企业偏好具有专业相关社会实践的应届毕业生,最愿意从高职院校招聘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教育教学改革契机,优化专业课程,取消已经淘汰或处于落后状态的技术和课程,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开设新课程,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学校与企业专业技术的契合度。坚持工学结合,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每学期集中安排至少2周的学生实训,且注重在教学课程中的分课堂实训,重视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加大教学与实训的融合度,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实操水平的提升。此外,高职院校开展基地教学实习,学生走进企业,学习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例如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将课室搬到车间,实现“课堂—车间、教师—师傅、设计—生产”一体化,充分体现学校“兴基础、重技术、强技能”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打造工匠精神。
4.3 全员育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调研显示,企业偏好复合创新型人才,乐于招聘人际交往能力强和乐于成长的应届毕业生。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塑造大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操守,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在校期间注重学生敬业守信,勤勉尽责的职业精神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助于提升职业素养的课程和活动,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社交礼仪、职业礼仪、生产安全意识。高职院校建立全员育人联动机制,学校各部门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
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面临困境也迎来了新机遇。一方面,积极融入全球纺织服装迁移大势,开始在东南亚国家设厂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加产业科技赋能。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急需一批符合新时代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人才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应抓住产教融合大势,发挥行业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培养符合国家和市场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