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26 年3月19 日,中山舰驶抵长洲岛

2020-11-29贾晓明

黄埔 2020年3期
关键词:护法树德舰长

□ 贾晓明

1926年3月19日上午,中山舰在代理舰长章臣桐的率领下,自广州驶抵黄埔军校所在地长洲岛。该舰的此次“异动”,进一步加深了蒋介石对苏联顾问、汪精卫和代理海军局局长李之龙等共产党人的猜忌,并成为其制造“中山舰事件”(三二〇事件)的直接口实。

中山舰在其服役的25年间,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除“中山舰事件”外,还直接参与和见证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东征平叛和武汉保卫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占据着极其特殊的地位。

走向共和的见证者

中山舰诞生于清末民初。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910年,清政府决意“重建海军”,派筹办海军事务大臣载洵和北洋海军统制萨镇冰周游西方各国和日本,参观考察造船厂和海军机构,并订购一批军舰,其中在日本三菱造船所订造了一艘炮舰。该舰为铁木结构,舰身长62.1米、宽8.9米,功率1350马力,排水量780吨,时速13.5海里,配有主副炮8门,全舰满员编制136人,造价为68万日元(以上数字均有其他说法)。在当时同型的炮舰中,该舰尚算性能较好、火力较强。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第二年,该舰竣工下水,北洋政府接收了该舰。由于当时财政吃紧,北洋政府和日方签订协议,延期一年支付尚未付清的建造费,年息为6.5%,该舰才得以继续修造。1913年1月,该舰下水,开赴上海吴淞,正式编入北洋政府海军第一舰队服役,被命名为“永丰”(羽翼永远丰满之意)。

永丰舰编列海军第一舰队后,于2月开赴烟台执行第一次任务,不久在首任舰长林霆亮的带领下前往岳州驻守。

1913年7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统治、保卫民主共和制度而发动了“二次革命”,袁世凯调集重兵镇压革命党人。被编入第一舰队不久的永丰舰,曾支援北洋军攻克革命党人驻守的江阴、镇江等要塞,掩护冯国璋部渡江。这是永丰舰第一次参加实战。年底,永丰舰又开赴海州各口“堵截余匪”。

1915年,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立即发布《讨袁檄文》,号召保卫辛亥革命成果。革命党人蔡锷、李烈钧等人在云南等省成立护国军,发起了“护国运动”。永丰舰在北洋政府前海军总司令李鼎新、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等的率领下,在上海通电起义,加入到护国军的行列。

袁世凯死后,孙中山发表规复《临时约法》宣言,但国务总理段祺瑞不肯重开国会,海军又重新酝酿独立。为迫使段祺瑞答应恢复旧约法和国会,6月25日,海军耆宿李鼎新率领永丰等舰加入护国军,声明在恢复《临时约法》和成立正式内阁之前,拒绝接受北京方面的任何命令,并成立了“海军驻沪临时总司令部”,李鼎新任总司令,同时电告西南各省在广东肇庆成立的护国军军务院,表示海军和军务院“相与始终”,军务院也回电支持海军的行动。6月29日,段祺瑞被迫接受南方要求,声明遵行《临时约法》、召开国会。7月14日,护国军军务院宣布撤销。8月国会重新召开后,李鼎新也宣布取消海军独立,永丰舰等仍隶属于北洋政府海军部。

护法战争中崭露头角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执掌北京政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为了捍卫民主共和与《临时约法》,孙中山举起了护法旗帜,从上海南下广州,并领导发动了护法战争。

孙中山在南下前,会晤了北洋政府海军总长程璧光,和他制定了海军南下行动计划。7月,程璧光发表海军护法宣言,并率永丰等舰,抵达广州黄埔,成立西南护法舰队,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9月10日,广州护法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大元帅,程璧光为海军总长。为了加强帅府的护卫工作,便于孙中山出巡广州城与各方联络,海军总长程璧光特别指派护法舰队中能驶进珠江河道、战斗力较强的永丰舰驻泊于孙中山帅府前的河段。

护法战争打响后,由于战事需要,永丰舰官兵在舰长魏子浩的带领下奔赴前线,勇猛作战,迅速成为护法舰队中的骨干力量。11月8日,永丰等舰开抵广东潮汕一带,以猛烈的炮火迎击北洋军部队,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12月20日,永丰舰截获了由海南岛进犯广州的军阀龙济光的6艘运兵船及1个营官兵,收缴大量军械补给;23日,又在海上俘获了龙济光的平南舰,切断龙济光部的海上运输线。1918年1月5日,永丰舰在程璧光指挥下驶往琼州,炮击秀英炮台等军事设施,经3个多月的作战,终于配合护法军击溃龙济光部。

程璧光遇刺身亡后,孙中山发现护法舰队中一些福建籍将领培植私人势力,安排心腹或同乡、同学掌握各舰的权力,且暗中与北洋军阀勾结,便决心改革护法海军。1922年4月,孙中山秘密布置整顿舰队,指定温树德为临时总指挥,准备夺取舰只,重组舰队。4月底,温树德和长洲要塞司令陈策分别组织敢死队夺取各舰艇,其中,永丰舰被冯肇宪率部夺得。“夺舰”行动成功后,孙中山即委任温树德为海军司令,冯肇宪则取代毛仲芳,成为永丰舰舰长。孙中山还安排一批忠于革命事业的黄埔海军学校15期和16期的毕业生到各舰上充实力量。永丰舰接收的广东籍官兵最多,舰长冯肇宪、大副梁文松、二副胡应球、二管轮梁大顺、三管轮谢羲琴、副电官陈某和书记史某,另有水兵10余人,均为广东籍。此外,帆缆军士长崔锦荣、枪炮军士长刘殿臣虽不是广东籍,但与广东籍官兵相处融洽。

忠诚追随孙中山

1922年6月16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与北洋政府勾结,在广州公然叛乱,炮击总统府。孙中山化装潜出,辗转登上温树德的永翔舰。此时,温树德的叛迹已露,永丰舰舰长冯肇宪担心孙中山的安全,遂率领两名士兵乘小火轮登上永翔舰,以安定军心为由请孙中山到永丰舰上训话。孙中山即与冯肇宪乘船前往永丰舰,此举并没有引起温树德生疑,其实连孙中山本人也被“蒙在鼓里”。

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后,不仅和官兵同吃同住,还经常接见官兵代表,并批准全舰队军人集体加入国民党,更和广大官兵建立起深厚的情谊。蒋介石也于 6 月 29 日登上永丰舰,侍奉孙中山左右,不仅和官兵同甘共苦,有时还讲一些福尔摩斯探案故事为大家调节情绪,并常趁夜色登岸联络、为舰上调配食品。

在陈炯明的收买下,温树德率部分舰艇脱离孙中山,并企图炮击永丰舰,因遭到官兵的激烈反对而作罢。鉴于此,孙中山决定沿江而上,进军白鹅潭。航行中,永丰舰遭到两岸叛军炮击,被击中六弹,幸而叛军没有燃烧弹和穿甲弹,舰体不至大破。叛军又用水雷袭击永丰舰,所幸发而未中。自始至终,孙中山在驾驶台从容指挥战斗,并大声疾呼“民国存亡,在此一举,今日之事,有进无退”,使永丰舰全舰官兵深受鼓舞,誓与叛军决战到底。战斗中,大家多次力劝孙中山下舱避险,均被严词拒绝,最后不得已采取“骗术”,说急需孙大夫到下面照顾危重伤员,才把他请下驾驶台。

由于敌强我弱,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坚持50余天,却未能扭转战局。8月9日,在得知援军被叛军击败后,孙中山认为继续留在江面上无济于事,便在当天乘英舰太伦吐那号(TRANTOLA)前往香港,后转至上海,以图再起。临行前,他不忘安排舰上人员放弃舰只,化装出走。此后,永丰舰又被温树德控制。当舰上官兵纷纷转往澳门后,孙中山还派人送来生活费周济大家。永丰舰舰长冯肇宪护送孙中山到达上海后,不久即受命重返广州组织平叛斗争。因积劳成疾,在广州去世,年仅28岁。孙中山曾亲笔题写“劳苦功高”四个大字的条幅,并派专人到广州主持奠祭仪式,以表彰冯肇宪的护法功勋。

12月,滇桂联军东下,讨伐陈炯明叛军胜利,1923年1月广州光复。温树德企图率舰队北上青岛,投靠北洋军阀。永丰舰官兵在欧阳琳的带领下爆发起义,“礼送”舰长常光球上岸,并摆脱拦截,前往汕头和其他支持孙中山的军舰汇合。此后不久,永丰全舰官兵发出通电,宣言旗帜鲜明地拥护孙中山。在和孙中山取得联系后,克服重重困难,终于驶回广州。8月,孙中山携夫人宋庆龄再度登上永丰舰,慰问官兵,并与全体将士合影,以示对永丰舰官兵的嘉许和对蒙难一周年的纪念。

为广东革命政权立下赫赫战功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永丰舰东征西讨,为发展和巩固广州革命政权立下赫赫战功。1924年8月,参加了镇压广州商团叛乱的斗争。该舰奉孙中山和廖仲恺(时兼任广东省长)之命,扣留了驶入珠江的挪威轮船“哈佛”号,截获了广州商团企图用于叛乱的长短枪9000枝。广州商团叛乱后,在孙中山的指挥下,永丰舰会同各舰在珠江上昼夜巡逻警戒,并同陆地部队和工农武装密切配合,迅速平息了商团叛乱。

11月13日,孙中山应冯玉祥等人关于北上“共商国是”的电请,乘永丰舰离粤。在离粤当天,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乘永丰舰,从广州天字码头启行(此前也曾两次乘坐永丰舰视察黄埔军校)。驶抵长洲岛后,孙中山及随员由蒋介石迎进黄埔军校,检阅了军校学员的战术演习。检阅毕,孙中山与师生话别,并和蒋介石进行短暂的谈话,他说:“余所提倡之主义,冀能早日实行。今观黄埔军校学生能忍苦耐劳、努力奋斗如此,必能继吾之革命事业,必能继续我之生命,实行我之主义。”

1925年2月,永丰舰随东征军第一次出师讨伐陈炯明。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不幸病逝。为表彰永丰舰忠诚追随孙中山,3月30日,由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下令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并于4月13日举行了极为隆重的“改名开幕典礼”活动。中午,国民政府党政要员和军界代表在军乐声中登上军舰,舰长欧阳琳率全舰官兵列队欢迎,并带领贵宾参观军舰。典礼上,广东省省长胡汉民发表演说,勉励全舰将士继承中山先生的遗志,戮力革命、为国为民。中山舰舰长欧阳琳暨全舰官佐士兵发出通电,誓言“继中山未竟之志,事中山未竟之事。它时岁远年湮,人人皆知本舰为中山奋斗最烈之舰,即知中山之精神不死,主义犹存之概”。此后,铜板鎏金铸就的“中山”两字取代“永丰”。

1925年6月,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部在广州发动叛乱。为安全起见,胡汉民迁至中山舰上办公,并护送廖仲恺从市区前往黄埔军校。在廖仲恺等人的指挥下,广州军民即向滇、桂军阀发动总攻,中山舰在珠江的长洲要塞至东山码头江段上防守,发炮掩护黄埔学生军攻占敌军阵地,迅速平息了杨、刘叛乱。

随后,中山舰在第二次东征叛军陈炯明残部和南征邓本殷的战斗以及省港大罢工查禁走私等战斗中,均取得了骄人战绩。

抗战史上的一座丰碑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中山舰为国民党右派所控制。广州海军北归后,中山舰被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接收,经江南造船所大修后编入第一舰队,受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调遣,往来于长江和沿海,执行海军部的任务,参加过进剿海盗、救护民船等行动,也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要人的主要搭乘工具,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汪精卫等都乘坐过中山舰。1937年4月,蒋介石乘坐中山舰回溪口老家,为其兄蒋介卿举办葬礼。当时的舰长,是萨镇冰的侄孙萨师俊,其工作一向以细致、严谨著称。

据舰上水兵回忆,蒋介石在乘其他舰船时,一般都是自带厨师、果蔬甚至清水,但在中山舰上就没有另带,说明对萨师俊和舰上官兵已经非常信任。蒋介石登舰后,萨师俊就到跟前请示是否起锚,蒋介石突然问道:舰上是否有电煮咖啡的用具? 萨师俊立即答说早已备好。蒋介石因为腰背受伤,又向萨师俊提出能否“航行时船身不要震动”,萨师俊立即命令把舰速减缓,并尽可能采用曲线航法,躲开大浪冲击,让蒋介石非常满意。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萨师俊率领中山舰往来于京沪间,参加了多次对日作战。1938年10月,在武汉保卫战激战正酣之际,中山舰奉命从岳阳开赴长江金口水域布防巡弋,由于武器短缺,中山舰将主、副炮拆下,让给岸边要塞使用。

10月24日上午,中山舰在执行巡逻任务期间,曾两次被日军飞机发现,萨师俊指挥官兵开炮将其击退。下午3时,日军出动轰炸机编队向中山舰发起攻击。萨师俊率领全舰官兵向敌人勇猛射击,并命中山舰开足马力,在江中蛇行前进,躲过敌人的炸弹。在枪林弹雨中,官兵们同仇敌忾,誓死卫舰。由于战斗过于激烈,导致舰首高射炮因发弹过热,发生卡壳,防空火力网出现空隙,而舰尾的高射炮又因桅杆和驾驶台的阻挡,无法向舰首方向射击,形成了射击死角。敌机发现后趁机向舰面俯冲下来,轮番投弹。中山舰舰尾左舷中弹,舵机操作失控,转动不灵。锅炉舱也被炸,江水涌入,舱体渐向左倾。舰首高射炮位炸毁,多名水兵炮手殉国。舰长萨师俊双腿和左臂均负重伤,但他强忍剧痛,继续指挥战斗,并命令受伤官兵尽快离舰,本人则决心与中山舰共存亡。后被副舰长吕叔奋和水兵强行放入舢舨,敌机见到后,不顾国际公法,悍然向满载伤员的舢板扫射,萨师俊和受伤官兵25人壮烈殉国。不久,中山舰终因受创过重,一代名舰“突然舰首稍昂,轰的一声巨响,立即沉没”。中山舰幸存的官兵和金口人民收殓了12名殉难官兵的尸骨,埋葬在金口凤凰山南麓。

1997年1月28日,中山舰在万众瞩目下,被整体打捞出水,重见天日,成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护法树德舰长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武林盟主
“罗斯福”号航母四个月三换舰长
小小鱼
上校的命令
“柯克舰长”的烦恼
教主贵姓(十一)
教主贵姓(三)
教主贵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