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殷玉珍:30年坚守,沙漠变绿洲

2020-11-29文图杨双双

今日中国 2020年11期
关键词:鄂尔多斯市沙地治沙

文图|本刊记者 杨双双

殷玉珍种植的林区

金秋时节,走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高大挺拔的杨树、随风摆动的旱柳、葱绿敦状的沙柳、争奇斗艳的杨柴……一个满目清幽、生机勃勃的生态庄园映入眼帘。很难想象,30年前,这里曾寸草不生,荒无人烟。

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一个普通的名字—殷玉珍。

嫁到沙漠深处的姑娘

1966年,殷玉珍出生在陕西省靖边县的一个小村庄,在家里7 个孩子中排行老五。她从小就帮家人做家务,没有上过一天学,但这并不影响身边的小伙伴对她的评价—很有想法,将来会有大出息。

在殷玉珍19 岁那年,父亲将她许配给了毛乌素沙地中一个贫穷的男人—白万祥。她听从父母之命,一匹土灰色的马驮着这个19 岁的姑娘走到了沙地深处。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 万平方公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当年毛乌素沙地的真实写照。而殷玉珍的家,就在毛乌素沙地腹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一个叫做井背塘的地方。

她清楚地记得:“刚嫁过去的时候,住的是地窑,地上铺的是柴草枯枝,需要猫着腰才能进去,睡觉时必须蜷缩着身体。”新家周围黄沙漫漫,一眼望不到边际,可怕的沙尘暴时常侵袭他们的住所,恶劣的环境让这里人迹罕至。

殷玉珍不甘心就这样生活下去,她暗暗发誓:“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沙欺负死。”于是,她咬牙卖掉了家里最值钱的财产—一只瘸腿的母羊和刚产下的羊羔,换回600 多颗树苗,漫漫治沙植树之路从此开始。

不毛之地变绿洲

虽然对在贫瘠的沙漠中种树一无所知,但殷玉珍还是决定一试。她和丈夫在地窑前种下了第一批树,浇水、防沙,用心地呵护着每一棵树苗。

可事情远没有她想象得简单:好不容易栽下的树苗,一阵大风吹过,就几乎被拔起埋在沙地里。种了埋,埋了种,历经了冬寒春旱之后,栽种的600多棵树,只活了10 多棵。

但就是这10 多棵树,让不服输的殷玉珍看到了希望。为了获得更多树苗,她和丈夫到外面打工,给人家盖房、掏粪、干农活,打工的报酬他们只要树苗。

如今,殷玉珍带领周边乡亲共同植树治沙,他们将治沙和种植业、养殖业结合起来,将产业收入投到治沙之中,形成了一条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链条。

殷玉珍将一捆捆树苗背到沙漠,一忙就是一整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30年来,殷玉珍平均每年种植杨树3万多株、沙柳20 多万穴,杨柴、紫穗槐40 多万株。在不停歇的造林实践中,她不断探索着因地制宜的造林方法。

“沙地水太深,打井要120 多米。我们主要是根据气候变化,比如当年冬天的降雪量来判断来年春天的气候,提前安排栽种多少数量的树。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和琢磨,积累经验,树的存活率才高起来。”谈及种树心得,殷玉珍津津乐道。

“过去没经验,种植了不少沙柳、杨柴,但它们只能活几十年。这些年我们开始调整树种结构,大面积种樟子松,这种树可以生长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殷玉珍指着不远处的林子说。

30年的坚守,让昔日的7 万多亩荒沙变成了“绿色王国”。由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许多被风沙赶走的飞禽走兽重新返回林子,不毛之地焕发生机。她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十大女杰、治沙标兵。

守住“金山银山”

殷玉珍介绍在沙地上植树的经验

“来,吃西瓜!”在殷玉珍院子里的两株大树下,有一张石桌、几只石凳,她熟练地切开自己种的西瓜,招待前来参观的客人。客人们都想不到,昔日寸草不生的毛乌素,如今竟然长出了30 斤重的大西瓜。

“除了西瓜,我还种了桃树、梨树、杏树,还有玫瑰,品种越来越多。”殷玉珍说,自己成立了内蒙古绿洲治沙造林有限公司,建起了“玉珍生态园”,现在生态园每年仅采种就可创收50000 元以上。同时,为了大力资助她治沙造林,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加大了投资力度,殷玉珍每年的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生态产业也快速发展。

“我一共有四个孩子,除了小儿子在外上大学,其他已经工作成家,现在有两个外孙、四个孙子了。”谈及家庭,殷玉珍难掩幸福之感。现在的她早已搬出了昔日的地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还建起了1000 平方米的生态餐厅、400 多平方米的办公楼,有5000 平方米的区域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已至天命之年的殷玉珍依然奋战在治沙一线,带领周边乡亲共同植树治沙。他们将治沙和种植业、养殖业结合起来,将产业收入投到治沙之中,形成了一条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链条。

“内蒙古干部群众60 多年来坚持不懈治理毛乌素沙地,现在治理率达到70%,生态呈现整体改善态势,是很了不起的成绩!”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点赞毛乌素沙地治理成效。

“这片林子,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它们就是我的希望。”站在高处,望着万顷碧绿,殷玉珍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猜你喜欢

鄂尔多斯市沙地治沙
塞罕坝地区沙地云杉引种试验及培育要点
沙地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考量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沙地迷宫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1
学生写话①
风滚草
内蒙古稳步推进数字草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