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大师告别,把精神留下

2020-11-29文|梭

今日中国 2020年11期
关键词:谭家表演艺术家京剧

文|梭 梭

大师的离去固然令人哀伤,但在哀伤的同时我们不妨将他对京剧艺术的那份热忱和执着,面对赞扬时的谦恭和清醒尽可能多地继承下来,才是真正对大师的尊重。

2020年10月,发生在梨园行最大的事情当属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谭派第五代传人谭元寿的去世。大师的离去固然令人哀伤,但在哀伤的同时我们不妨将他对京剧艺术的那份热忱和执着,面对赞扬时的谦恭和清醒尽可能多地继承下来,才是真正对大师的尊重。

在谭元寿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有一幅书法家欧阳中石的题字,上书“正宗一脉,大纛之家”。短短八个字是对谭派艺术传承最凝练的概括。作为中国戏曲界唯一一个七代人都从事同一戏种、同一行当的家庭,谭家七代的历史更被称为是一部浓缩的京剧史,“大纛之家”所言非虚。

谭门第一代谭志道从汉调改唱京剧,搭程长庚主持的三庆班;谭志道之子谭鑫培则正式开启了谭门艺术的辉煌,他继承前辈艺术,向兄弟艺术昆曲、梆子吸取养分,把京剧老生艺术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创立了京剧第一个流派“谭派”,被誉为“伶界大王”;谭鑫培的第五个儿子谭小培,曾与杨小楼、尚小云和白牡丹(荀慧生)并称“三小一白”享誉大江南北;谭小培对京剧最大的贡献其实是将儿子谭富英培养成为一代京剧大师,谭富英继承京剧谭派和余派风格,被认为创立了“新谭派”,位列“四大须生”;作为第五代传人,谭元寿既擅传统戏,又能演现代戏,不仅有众多传统戏的代表作,又因为《沙家浜》中的郭建光一角而被世人熟知,并培养出谭门第六代、第七代传承人谭孝曾、谭正岩。

在这令人感叹传承奇迹背后,是100 多年来坚守的不易。1938年,10 岁的谭元寿进入富连成社科班,父亲谭富英对他要求一直很严格。有一次谭元寿在“富连成”科班学戏时被打了30 板,屁股都被打烂了,血肉粘到了裤子上,谭富英看了却说:“你这叫挨打啊?还不到我的三分之一呢。”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谭家前几代人的成长和成功中,无不伴随着这种勤学苦练,谦恭严谨。谭元寿亦将这种家风继续下来。谭孝曾已经70 多岁了,演戏几十年,父亲跟他说“还行”就是最大的肯定。已经40 出头的谭正岩肩上担着传承重任,但也从未被爷爷表扬过,直到爷爷去世前不久他主演的京剧《许云峰》上演。

谭元寿去世时,谭正岩的《许云峰》还有两天就演出了。他原本应该在灵堂尽孝守灵,但父亲谭孝曾却让他坚持排练演出,只因为谭元寿总给他们说“戏比天大”“要舍小家顾大家,观众的事儿、京剧的事儿就是大家的事儿”。

他们相信谭元寿也一定愿意看到这样的安排,因为“舍小家顾大家”也是谭家的传统和家风。1953年,谭元寿的祖父谭小培过世,谭元寿的父亲谭富英正在赴朝演出的半路上,赶回来简单料理了一下父亲后事,就又赶上大部队赴朝演出。1976年,谭孝曾与阎桂祥结婚,刚定好了日子正赶上唐山大地震,谭富英就让他们先去地震灾区慰问演出,回来再挑日子办婚礼。可等他们演出回来后,谭富英却病危故去了,没能参加他们的婚礼。虽然都是遗憾,但却成为谭家人面对“大家”和“小家”抉择时的传统。

有这样的家庭背景,自己又在艺术上有所成就,谭元寿是大家公认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但他自己却曾经发声明坚决拒绝“艺术家”的称号。他说:“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是表演艺术家,马连良是表演艺术家,我父亲(即谭富英先生)是表演艺术家,我只是个二三流的京剧演员!”他还对采访的记者说:“请你们以后介绍我的时候,去掉‘表演艺术家’的头衔。”

在谭元寿看来,他自己拿起来就能唱的戏约在150 出左右,前辈艺术大师们会的戏大都在二三百出以上。不仅会,而且精。谭元寿认为,没有几百出戏的剧目积累、数千次的舞台实践,无法练就炉火纯青的表演技艺,就不能叫“表演艺术家”。

在谭元寿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一位晚辈说在京剧传承方面,谭元寿比后辈们着急,他急着口传心授,只是后辈们并没有那么着急。如今他走了,又有多少戏被他带走了,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人关心。大概正因如此,200 多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能留下来的越来越少。

猜你喜欢

谭家表演艺术家京剧
汽车装配线在线返修策略重组研究与实施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忆花鼓戏表演艺术家何冬保先生
《京剧人设》
遗传的细胞基础
从表演艺术家牛桂英看晋剧
银发独行侠
名人读《意林》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