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2020-11-28曹同英
曹同英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渗透德育优势明显,开展学科德育前景广阔。我们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遵循德育过程的规律,从发掘教材德育要素、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四个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程;德育渗透
初中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以及养成良好品德的关键 时期,然而大部分初中教师通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才智,而忽视了学生的品质道德教育。对于初中地理学科而言,其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及德育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需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了能够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在获取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得到道德素养和思想水平的显著提升。
一、将德育贯穿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
德育是科任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 ,在备课时 ,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只有这样德育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因此 ,备课时 ,教师不仅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还有依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来考虑德育的内容 、方法。这样 ,学生才会接受德育 ,教育才会做到有的放矢。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 ,结合课堂教学的情景 ,根据教学计划对学生适时地进行德育,让德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二、重视德育实践活动
地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德育教育,不但要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教师或者是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知道德育就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让德育教育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例如,在教育教学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学校或者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团活动,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可以依据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是个性特征成立相关的社团,如:健美操社团、武术社团、书法社团等,陶冶中学生的情操。初中生面临中考、高中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较大,多样的社团活动不但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在很大程度上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通过地理学科的形式,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以依据地理学科的内容科学合理地组织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绘制中国人口分布图、地理知识竞赛、分析自然灾害频繁地区等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综合素养、地理实践能力等得到有效培养,进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三、培养乐观态度
拥有宽容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人生智慧。在地理课堂上,为了通过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三观,要运用好地理教材中的宽容教育内容。首先,在地理课堂上,要引入一些实例 向学生阐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以宽容态度看待国际友好合作。同时,让学生清楚了解到每个国家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要通过从他国引进一些生产技术、资金、设备等促进改革,通过交往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例如在《认识国家》中“日本”教学时,可先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特点,详细阐述日本工业方面钢铁、汽车、造船、纺织产品等的生产情况。当学生初步了解了日本这个多山岛国以后,引出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我国外交政策,说明未来高端技术将成为中日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中日之间将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共同开辟合作新前景。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的认识, 还能够促使学生对日本保持一个宽容态度,明白国家间友好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德育渗透形成宽容乐观人生态度。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现代的教学方法,即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它不仅具有传授地理基礎知识的功能,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强调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能起到“请进来”,解决学生不容易“走出去”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加快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转化过程,这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学习中国地理中的北方区域时,可以播放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视频,屏幕上展现了长江的雄伟、黄河的豪迈、青海湖的瑰丽,自然会激发起学生的万丈豪情。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需要教师点亮德育教育的明灯,为学生照亮德育发展的道路。充分运用地理教材,提升学生的美好品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以此更好地将思想道德知识渗透给学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建华.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2] 汪亚君.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探究 [J]. 新课程(中 学),2016(4).
[3] 王进平 . 例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 中学课 程资源,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