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分析
2020-11-28刘渊博
摘要:青年大学生是与新时代同行、与祖国共奋进的一代,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大学生处在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特殊情况下容易被激发社会责任感和被各类思想言论带入误区。因此高校应该引导学生在逆境中学会责任和担当,培育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探索加快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形成的教育路径。
关键词:疫情;社会责任感;思想价值观
一、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真枪实战,更是一场对世界的考验,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和中坚力量,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尤为重要[1]。因此,高校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挫折,直面困难,助力学生在志存高远和知行合一的过程中迅速成长。高校应把握教育时机,积极探索,激发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加快加强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二、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培养规则意识,突出生命教育
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人类上了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课,让人类更加明白,我们只是生态系统的小小一环,生命不分贵贱,不分大小,不分物种,整个自然界都是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不能打破。大到社会,小到个人都是命运的共同体都需要规则的约束,尊重规则,才能营造践行契约精神的人文社会。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在面对疫情时,每一条规则都是作为社会成员应当遵守和维护的底线。在这场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件中,高校应当充分开展生命教育,培养规则意识,引导大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增强新时代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四个自信。
2.坚定制度自信,感恩爱国力行
在这场巨大的考验中,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被考验的人,统一战线,同心同德,爱国之情,团结之心,凝聚成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为人民和世界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宏大的,更是亙古不变的时代情怀。高校应当引导学生从大爱中学会感恩,努力争做一个传播爱、奉献爱、充满爱的人。通过树立榜样、宣传英雄、科学引导等渠道,在日常教育中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素质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从疫情期间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各行各业的突出贡献者身上感受爱的力量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知史明志,学以报国,提升道德修为,扎实专业基础,培养大学生理性、成熟的爱国情怀。
3.提升思想引领,创新价值观教育
“青年大学生追求理想的高度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青年大学生坚定信念的程度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度。”因此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定政治立场,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大业,将人生规划嵌入祖国发展宏图[2]。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全国防控的决胜时刻,也恰是把握教育契机的重要时刻。如何依托互联网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开展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探索价值观教育的新模式,开辟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新阵地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最具时效和感染力的教育元素,依托各类网络平台,直面热点话题,对大学生展开正面的思想引领,同时帮助大学生摒除价值迷茫。
三、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经
1.彰显榜样力量,收集教育素材
疫情期间无数大学生变身志愿者,默默奉献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为抗疫的后方筑起了坚固的堡垒。高校应当充分把握特殊时间节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所长,加快实践育人,鼓励学生奉献青春力量。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无数志愿者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是一盏明灯为青年指引方向,更是一本写满感恩教育的素材。青年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停留在感动和认知的层面,更应该引导学生将满腔热血付诸实践,激励同学们夯实专业基础,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2.强化媒体导向,开展网络思政
疫情是一本深刻的生活教材。如何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是每一个教育者应当思考的关键问题。疫情期间,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应当抓住网络教育的契机开展思政课程,通过公众号推文和录制思政课视频等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学习的过程。通过展现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挖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名族精神,构建起“云端思政”的教育格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3.坚持实践育人,倡导知行合一
习总书记在 2019 年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思政课程就是思政小课堂,时代发展是社会大课堂,只有两者相结合,立足于理论并且躬身实践,用自己的微薄力量与时代共成长。引导学生付诸实践并不是要学生奋斗在抗疫一线,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加油。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发挥专业所长,通过绘画、歌唱、写作等方式用自己的力量表达真切的爱国之情、对英雄的敬畏、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感悟。
疫情是一场突发的时代大考,也是一本鲜活生动的思政教材。高校要善于运用这本特殊的无字教材,把立德树人全面溶解到抗击疫情之中,引领青年大学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携手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在这场特别的思政教育里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全面成熟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群.论新时代青年成长发展的“三要素”[J].甘肃理论学刊,2018,247(3):12-16+2.
[2]赵雅静.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刘渊博(1992-),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工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