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0-11-28李芳琴

文存阅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特色产业脱贫攻坚

李芳琴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做好产业扶贫工作对于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的重大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业扶贫;特色产业;脱贫攻坚

产业不兴旺,脱贫无希望。产业扶贫是现阶段巩固扶贫成果的重要内容,农村特色产业又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源泉依靠,是贫困山区农民共同致富的重要途径。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指出产业扶贫涉及对象最广、涵盖面最大,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发展教育脱贫都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增收。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对于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的重大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特色产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的重要性

(一)发展特色产业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产业扶贫中利用当地优势,突出特色产业的发展既是促进贫困人口较快增收达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产业扶贫新格局,能够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真正拔掉“穷根”,实现精准脱贫,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取得长远发展和进步。

(二)发展特色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道路上其他扶贫举措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等都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农民长期稳定就业增收,产业发展中唯有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才是长久之计。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脱贫增收支柱产业,有助于提高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

二、如何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发展特色产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必须持续发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开启相对贫困治理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开端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改善民生尤为重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长效发展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创新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调动农民自身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发展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也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发挥政府职能,引导扶植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政府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在特色产业发展的调控机制上,政府要充分发挥好综合运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的作用,形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产业调整控制机制,引导扶植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做好特色产业选择工作。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选好产业至关重要,各级政府要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也要因地因人制宜,把好产业发展的方向盘。各级政府要以敏锐的世界眼光和科学的战略思维深入分析特色产业发展趋势,严格按照是否有稳定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是否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否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效应等基本原则,在尊重市场选择、充分吸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取舍。二是科学规划特色产业布局。认真分析不同地区的客观实际,明确不同地区的长远功能定位,围绕各地的产业基础、要素聚集能力科学规划特色产业布局,形成重点突出、产业互补、优势明显、定位明确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构建多元化產业发展格局,筑牢特色产业根基。三是加强市场引导和督察工作。强化舆论引导,更新社会消费观念,加强对特色产业的普及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特色产业的理性认知,培养使用新兴产品的消费习惯,拓展特色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加强督察,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创新发展路径,避免产生新的产业同构、产能过剩等不良效应。

(二)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

农民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发挥农民的主管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特色产业最终的主体是农民,最终的受益者和实施者的主体也是农民。一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大力宣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发展特色产业的至关重要性,让群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特色产业的发展,主动增强各方面的技能和本领,使特色产业的发展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实现目标;二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培训、观摩等方式组织广大群众学习借鉴外地及当地的先进经验和示范典型,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更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特色产业的开发中,真正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实施者和受益者,不断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坚持因地制宜,狠抓特色产业培育

立足实际精心培育,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是发展特色产业的关键。贫困地区要加强培育特色产业,在产业培育发展上深度发力,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使特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提高脱贫攻坚巩固成效。一是因地制宜地精心培育特色产业。根据贫困地区的气候、土质、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等,认真深入分析贫困地区资源优势、产业现状、发展空间、环境容量、新型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找到接地气、能落地的特色产业发展突破口,精心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二是加强品牌培育。对特优农产品进行市场定位,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品牌,加强对传统品牌的整合和归集,统一产品包装、标识、风格和广告用语等,集中打造一批名特优农产品知名品牌。三是实现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将特色产业发展与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休闲旅游、乡村治理有机结合,交融共生,功能互补,凸显特色,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通过产业支撑、服务配套,促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实现居民高品质生活。

(四)突出重点,扩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

规模决定效益,没有规模就没有优势、就没有市场。规模化生产在特色产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没有规模,就没有产业布局的区域化和聚集发展。一是要按照“突出重点、多头并进”的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形成批量生产,打造规模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农业特色产业的最大优势,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二是实现合作社、农户、公司联合实践模式。合作社、农户、公司联合实践模式,不仅能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促进产业稳定发展,而且还可以加强各方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支持省内外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或“抱团取暖”的方式统筹整合资源,做好贫困户与公司间的联系工作,建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之间的良好关系,迅速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三是形成产业链发展。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特色产业越来越多,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生产的要求越来越强,产业链条被越拉越长。特色产业要立足长远发展,就必须形成产业链条,体现出特色產业集聚化的规模效应。以产业链为纽带,延伸特色产业加工生产的深度,以企业综合配套,加强特色产业内部、产业之间协调联动并做强做大,逐步兴起专业、特色的企业群体,构筑特色产业集群支撑框架。同时,以特色产品为重点,主导产业的联动,进一步促进企业群的配套发展,实现长远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强贫困户在共治在共建共享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家凝心聚力、满怀信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期,我们要全国一盘棋,同心协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培育,着力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持续提升农业农村整体发展水平,努力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建共享共治的发展前景,共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全面小康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梁忠海.探讨精准扶贫背景下产业扶贫的实践模式 .经营管理.2020.9

[2]魏璇.产业发展、多主体参与与农村脱贫致富.现代农业研究.2020.26卷

[3]赵日新.关于农村“发展特色产业脱贫”的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06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特色产业脱贫攻坚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宣威特色种植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