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室培育策略的思考
2020-11-28王坤
【摘要】辅导员队伍在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辅导员工作室来促进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是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初期规划、支持保障、运行机制、加强考核、创新模式等方面的思考,对辅导员工作室的培育和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 素质能力 工作室
辅导员队伍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力量,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是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师资水平提升和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来集中优势力量、强化培养、专项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所认可、采用。
一、突出重点,做好建设初期的规划。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工作较为繁杂,《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文规定的职责就有九个项目。在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中,一定要突出重点,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要严格把关、注重特色。成立辅导员工作室,不能仅凭上级的通知要求,也不能仅凭辅导员的一腔热情,要做好前期规划和工作室定位,结合本校和参与辅导员的知识背景情况,围绕辅导员自身成长和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前提,贴近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实际情况,尊重人的发展规津,突出做好某一重点方面的工作,切实做到有利于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有利于让辅导员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同时,工作室成员的组成要科学合理、组合得当,要考虑到专业背景、工作业绩、年龄、职称等因素,做好新老搭配、优势互补,以做到更好的促进和提升。工作室成员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同明确工作室的建设规划、思路、目标、预期成果,分年度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围绕工作室的中心工作,办出特色、取得实效。若是采取立项选拔形式设立的工作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要严格选拔准人机制,要结合工作室的选题、规划、前期基础、预期成果、学校支持、成员组成等多因素综合考评,成熟一个立项一个,不断带动本地区、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水平。
二、争取支持,为工作室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建设好一个辅导员工作室,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高校、辅导员所在院系的全面支持和各類保障。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本区域大局出发,及时出台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有关政策文件,有针对性的进行政策方面的保障,从宏观上为工作室不断建设完善注人生机活力。辅导员工作室良性运行的关键之一,体现在合理、优质的资源配置方面,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在经费、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加强支持和保障力度,从政策层面给予一定的倾斜。高校党委应从本校实际出发,完善配套有关政策,在场地、人员、资金、办公条件、成果转化、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相关保障。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将大大鼓励辅导员工作室及其成员在工作室建设中不断努力,形成良性的促进作用,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也必然将更加完善,带动辅导员的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工作室辅导员所在院系也要加大对辅导员的支持力度,支持他们积极地在工作室中开展理论实践研究,综合考虑所带班级数量、工作分工等实际,让他们将工作室的相关成果应用到实践中,更好的促进本院系的具体工作。
三、完善机制,为工作室运行提供持续动力。
辅导员工作室从一定意义上说属于辅导员自我组成的团体,其工作内容会充分体现出各成员的个性化特点。为了能使工作室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应该建立一套规范的工作室运行机制,按照一定制度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实际运行中,为确保工作室成员的相对稳定,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应该有完善的工作室成员准人、退出制度。为保障工作室能按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顺利运行,应该有工作室的定期调度制度。为保障工作室有关经费使用符合财务规范,达到最佳效果,应该有经费使用管理规定,且有熟悉有关财务工作的辅导员参与。为保障工作室各项工作能按规划进行,应该有各项工作的检查、督查、考核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运行机制,加强有效的管理,使辅导员工作室的作用能得到最大发挥。
四、加强考核,不断改进工作室运行质量。
通过完善评价体系来加强对辅导员工作室的考核,是持续提升工作室运行质量的重要保障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对工作室的考核,二是工作室对所属成员的必要考核。对工作室的考核是考核的主要方面,因为各地、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具体情况不同,也不适合以完全统一的考核标准进行。可以根据建设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审核后,主要参考工作目标的完成度进行考核。对运行良好、建设成效显著的工作室,有关部门和学校要在后续建设经费、项目评审、各类评比等方面给予一定体现。对建设成果差、年度建设目标完成低的工作室,可以进行警示、撤销立项等。同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工作室对内部成员进行绩效考核也是必要的措施,给予工作业绩突出的成员以适量的绩效奖励,激励其在工作室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五、注重结合,不断创新工作室运行模式。
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有其现实特殊性,既要有相关的理论研究,更要注意实践效果。工作室成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不断加强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理论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同时也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将理论知识运用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发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不断让自己在辅导员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成为辅导员队伍中的优秀骨干。同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00后的大学生有着更多的新特点,这也要求工作室及其成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以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对象的实际。从网络运用、沟通技巧、知识储备、生涯规划等不同的方面适应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适应当前需求的工作模式,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淑珍.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途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2):82-84.
[2]舒小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为视角[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7):117-122.
基金项目:淄博职业学院2019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
作者简介:王坤(1978-),男,山东高密人,淄博职业学院动漫艺术系副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