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1-28范静王燕刘春萌张文光李文彦陶斯明杨燕

商情 2020年1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院校现状

范静 王燕 刘春萌 张文光 李文彦 陶斯明 杨燕

【摘要】在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高职院校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传统文化 现状 对策

中国传统文化是包括伦理、价值观、风俗习惯、思想等在内的一笔历经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累的精神财富,这是中国本土文化的根源。2017年1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一文件的发布,聚焦了社会的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引发了新一轮的学习热潮。高职教育不仅仅是职业和技能的教育,更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养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传统文化教育应在高职人文素养课程中占有基础性地位。此前教育部曾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中明确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这已为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同时明确了方式方法。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教学和教育体系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一)高职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堪忧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使其获得某种特定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定位是着力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技轻文”现象。通过对全市两所高职院校的调查考察,笔者从调查结果中了解到:高职院校目前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是: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地位偏低;传统的文化教育并不反映专业精神。传统文化活动很少,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生的文化素养现状是:对传统文化呈现出高觉悟、无基础、零兴趣的特点,大多数学生认同传统文化教育,认为传统文化很重要,学习很有必要,文化底蕴较浅却又存在强烈的畏难情绪.

高职教师队伍的特点是:专职从事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专职教师总体上质量不高,导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专业课教师欠缺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造成他们无法在平时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错失重要的教育时机。

(二)高职传统文化教育弱化原因剖析

第一,高职院校自身的忽视。受到社会上长期以来存在重理轻文的倾向影响,高职院校没有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大部分高职教师认为人文教育既不实用又浪费时间,没有认识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高职学生热衷于考英语证、计算机证和技能证的目标,而与目标无关的传统文化课程没有学习兴趣。

第二,缺乏活动资金的投入。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职院校自身还没有对传统文化教育注入充裕的资金支持。教育资源的不足,导致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仅限于纸上谈兵,实践教学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第三,未能借力网络新媒体依赖于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传统文化遭遇到全方位渗透的网络文化显得无力招架,只有运用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平台作为主渠道,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才是在困境中突围的出路。

二、高职院校发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长期以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导致高职生就业后,职业专业技能较为突出,社会责任和敬业品质相对薄弱,受到用人企业诟病。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是学生成长成才教育中最为核心的内容。通过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对接,可有效提升高职生的职场文化素养。

(二)有利于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传统文化思想中蕴含的“仁爱孝悌”“自强不息”“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民族精神、礼仪文化等内容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师生的言行举止,有助于学生养成尊师重道的礼仪,形成谦虚礼让的心态。

(三)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竞争软实力。实事求是地说,高职教育是最低层次的高等教育,无论是学历层次、学生生源还是社会评价都面临巨大挑战。积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顺应转向内涵式发展的趋势。必须坚持技能和人文并重的发展理念,不断构建和完善高职教育人文课程体系,通過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内化学生的修养,提升学生的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对高职教育的社会评价。

三、探究高职传统文化教育改革的对策

(一)探索传统文化课程改革。首先改革选修课制度,明确人文素质课程在总学分中占据的比例,学生必须修够一定比例的学分才予以毕业。其次完善考核机制,将课堂以外的、校园以外的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活动纳入到考核体系。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引领,在专业教育中将人文教育充分渗透;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体现传统文化特色。

(三)融合企业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首先在学生到企业工学结合实习实训过程中结合企业文化向学生传递“礼之用”的国学知识;其次河北省是中国燕赵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可将太行文化以及长城文化等优秀特色文化作为传统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教育实效性将显著增强。

(四)开拓基于网络的虚拟教育平台。向学生推荐互联网上有关传统文化的网站;利用校园网开设经典著作阅读专栏;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实时推送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报道、信息,通过网络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五)提高高职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致力于建设一支从事传统文化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专业对口,每名教师能针对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中某个方面如经史子集等开展专门研究,保证能专而精地将自己的研究传授给学生。

结语: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载体,它对推进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不断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创新方法、总体规划、协调合作,致力于形成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洪源彭铁光.新旧碰撞下的冷思考与热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616(5)

[2]管束,孙驰.儒家思想视阎下高职教育“以文化人”的路径探索[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项目《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03049)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组成员:王燕、刘春萌、张文光、李文彦、陶斯明、杨燕。

作者简介:范静(1979-),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研究生,文学硕士,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学教育、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职院校现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