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学生文言文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2020-11-28陈泽宇

基础教育参考 2020年11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

陈泽宇

[摘   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了学生在日常文言文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学习需求,并从入学前测、教师备课、专题学习的构建及课后作业等方面探讨了针对教学的改进策略。同时,借此探讨汉字汉语专题研讨这一学习任务群的开展,为高中统编教材更有效地开展教学积累相关经验。

[关键词]语言建构与运用;文言文语法;调查研究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1],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扎实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学生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同时,课标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2],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梳理、积累古代汉语中常见语法知识,以便学生有效地进行古今文化交流,从而正确理解文言文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

一、问题提出

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应在初中了解文言文语法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文言文语法原理,掌握了相关语法知识,从而为深入学习高中文言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切实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高一第一学期即将结束之际,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现状、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文言文教学的期望进行了调查,并期望据此改进课堂教学效果,调整作业布置策略,提高文言文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调查对象及内容

本调查研究中,以笔者所任教的广东省Z市E中学2019级两个班级为调查对象,从中随机抽取66名学生参加本次问卷调查,最终共收回有效问卷57份。其中男生22人,女生35人。

问卷主要由文言文的语法概况测试、学生掌握文言文程度及存在的学习难处、学习文言文语法的方法、教师教学情况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诉求等方面组成。其中,对于问卷中“课下,老师对你们文言文语法学习的要求是什么”这一问题,采用访谈形式展开进一步追踪调查,明确“对哪些字词及句式进行自主归纳”的内容。

三、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1.文言文的语法概况的测试

这一测试包括两个题目,错误率分别为61.4%、50.88%。这说明学生对“掌握哪些知识才能提高自己文言文阅读能力”存在盲区。学生对基本语法知识掌握不扎实,也会让学生出现阅读障碍。

2.学生掌握文言文程度

结果显示,61.40%的学生能够借助辅助资料理解课内文言文,但仍有学生难以读懂课内文言文。这说明学生理解文言文对书本及辅导资料有很大的依赖性,也存在文言文知识迁移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

一是学习方法单一。近一半的学生单纯靠机械记忆来学习文言文语法知识。众所周知,运用一定的识记策略是掌握語言规律的必要方法,但单纯的机械记忆远远达不到复述策略的效果。因此,学生还需要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及时复习和分散复习。调查发现,“没时间积累”“学习任务繁重及背了又忘,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分别占了35.09%、45.61%,而运用“总结归纳,学以致用”方法的学生仅占26.32%。这说明除了时间管理因素外,没有正确运用学习方法也是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是教学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每篇文言文当作孤篇进行教学,而不是将其置于整个单元或整本书的知识体系之中,造成碎片化教学。而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重要基础,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缺失导致学生理解出现障碍,无法深刻理解和识记文章内容。

三是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承受能力。当学生长期处于没时间积累且效率低下时,可能出现认知内驱力下降的情况。若教师再要求学生“阅读经典篇章并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就会出现难上加难的局面,至于落实到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层面,更是无从谈起。

3.教师教学情况

一是授课方式陈旧。教师采用“逐字逐句分析,并对一词多义、虚词及句式等归纳总结”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占64.91%,这一模式能够保证学生对某篇课文的文言知识体系清晰明了。但是,仅限于对某一篇文本的理解,学生在单元学习的内容上容易重叠过多且彼此间没有联系,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建构与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

二是教材整合能力欠缺。仅少数教师(19.3%)使用“旁征博引,勾连新旧知识,适当归纳”的方式,说明教师在教材整合能力上还有待提升。

三是课后任务单一。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时,往往只针对本篇课文。这种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有目的地梳理掌握本篇课文之内的一词多义、句式等文言文基础内容,不会造成学习的漫无目的。但另一方面,当篇目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学生虽然记住了这篇课文中的语法,但当相同的语法出现在其他场景中时,可能会出现“最熟悉的陌生人”现象。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在知识体系下整合教学内容将有利于学生文言文语法知识的学习,也是对课标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正确回应。

4.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诉求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加强新旧联系,对特殊句式词法等进行讲解”的诉求高达77.19%,这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或不善于调动学生初中的学习经验,没有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这样的语文教学往往淡化了学生对基本语法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造成学生最基本的现代汉语语法常识储备几乎为零,更不用说对文言文语法的掌握了。此外,“明确每课的学习要求,做到每一课必有一得”的诉求以59.65%位列第二,这说明学生希望教师能够明确地指出学习的重点和目标,让他们都学有所得,而不是让教学重难点只出现在教案上。

四、教学建议

在对问卷调查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后,笔者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改进,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一是做好入学前测工作。对学生初中课内文言文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包括重点字词释义、句子翻译及句式等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的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常见语法知识进行测试,包括词性、短语结构、句子成分[3]等内容,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这将为以后顺利开展日常文言文教学做足准备,为学生课堂上理解文言文常见语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教师要熟悉初中学段的文言文内容。教师不仅要对初中学段文言文内容进行了解,甚至自身要对初中文言文进行一轮备课。这样才能把握学生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掌握情况,了解哪些知识还需进一步讲解,做到真正意義的“备教材”与“备学生”。

三是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在对初中阶段文言文学情较为全面的把握下,在课堂讲解时,教师可利用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相关理论来调动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达到新知识的构建。例如,在教学粤教版必修二的《项脊轩志》中的宾语前置时,文中例子是“令人长号不自禁”,而初中阶段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也是同样的规则。教师在讲解时可先展示“忌不自信”,然后同文中的例句一同分析,得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否定词+代词,可视为宾语前置”这一结论。

四是明确一课一得,提高课后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即教师要明确每一课的文言文中有哪些文言文句子集中体现哪一个语法点,再兼顾过往已学的部分知识可以构建一个小专题,帮助学生就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认识,并学实学透。如在教学《阿房宫赋》时,教师可以集中通过“骊山北构而西折”“辇来于秦”“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卿当日胜贵”等例句,完成名词作状语的教学。此外,课后作业可要求学生对所学语法点进行例句收集整理,归纳出知识框架,通过精加工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名词作状语的例句收集,以往学习就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交广市鲑珍”等例句。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就汉字或汉语的某一问题,加以归纳、梳理,训练学生从应用中观察语言文字现象和总结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4]学习任务群教学进行探索,也为统编高中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教学提供了参考。

五是加强小组合作,提高作业效率与有效性。对教师课下要求的“从所学课文中找出某个虚词或几个实词等相应例句并整理归纳”这一类作业,学生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宿舍内部协同每一课的整理归纳,然后轮流交换知识点之间的不同任务并进行整理。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几个人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合作找出相应例句。通过合作提高效率,保证按时按质完成作业,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会出现为了对付作业而疲于奔命,最后草草了事的现象。

参考文献

[1][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姚力宁)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支教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血压患者糖代谢状况调查研究
中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调查研究
中职学生学习比例调查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