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物细无声
2020-11-28
老友 2020年11期
我是《老友》的忠实读者,也是《老友》的热心作者。每当看见自己写的文章变成铅字,出现在《老友》杂志上,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因为自己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但仔细一想,这其中又凝聚了编辑同志多少心血与汗水,是他们帮我把文章从“丑八怪”变成“俊美人”,也是他们使我“胎死腹中”的文稿“起死回生”。有两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其一,2019年第5期《老友》杂志登载的《晚年“渔”乐》一文,我的原标题是《垂钓瘾君子》。乍一看,就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我写的是一个吸食毒品的垂钓人。编辑同志看了后,觉得不妥,便将标题改为《晚年“渔”乐》。这一改,不仅不会让读者产生误解,而且与老有所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充满正能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2020年第8期《老友》上刊登的《仁者乐山》一文,也是经过编辑指点迷津,几乎要被“枪毙”的稿件得以“起死回生”。文稿写的是一位退休老人从小到大一直爱山。他不仅游历了祖国很多名山大川,而且在退休后,历经数年亲身探访,多方查询,整理出江西省内近200座山岳的详细介绍,编辑成《翠峰咏》一书。我在写作过程中,一味地去介绍这本书的内容。编辑同志看后,指出这些内容与本文主题无关。于是,我对文稿进行了“大手术”,删去了介绍这本书的内容,重点介绍老人是如何收集资料、编辑整理这本书的。这样一来,仁者乐山的主题就鲜明突出了。
人们常说,编辑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他们的工作就好比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这两件事中,我深深体會到:编辑同志乐于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吉安县金本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