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0-11-28凌云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4期
关键词:液体意识科学

凌云

摘  要: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一个巧妙的提问,能活躍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技巧及其运用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为教师的科学教学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意识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它更注重探究过程。《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1]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育理论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则把“探究”(亦称发现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2]。由此可见,“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同。科学课的教学强调的已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形成科学探究意识。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除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验的能力,有方向性、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一、创设生动情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意一味灌输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在听课过程可能产生的疑问、好奇,从而扼杀了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果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发言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一个探究意识强的班级,往往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也要强。而一个探究意识薄弱的班级,课堂上往往是死气沉沉的,提问的意识也相对较差。所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关键要素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会经常开展实验,利用多媒体、挂图、实物等多种直观教具,创设具体形象的认知情境,并结合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学习背景之中,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诱发探究意识,激活探究思维。

如在《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中,在新课伊始,我出示两杯无色透明的液体,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对学生说:“同学们,这是两杯无色透明的液体,那么老师把这2杯液体混合后,你们认为是什么颜色呢?”生:“还是无色。”于是我把2杯液体混合后,由于酚酞遇碱变成了红色。学生看到这个现象都感到很好奇。然后我继续实验:“那你们相不相信老师再往里面加一种无色的溶液,只要一点就可以让它变回原来的颜色?”学生纷纷摇头表示不相信。于是我把一杯碳酸氢钠溶液加进少许以后中和了氢氧化钠,红色很快消失。学生对这个现象更加感到惊奇,纷纷提出了想探索的问题。如:为什么2杯无色的液体加到一起变成了红色?为什么后来又变回了无色?这些液体是什么?学生探究欲望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学生真想马上就得到问题的答案,从上课的开始就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逼真、生动、形象、有趣,学生会在趣中生疑,疑中求知,在愉快的情境中主动进入思维状态。这种通过采用兴趣小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充满疑惑,并渴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产生问题的同时,学生探究意识也在一点一滴增强。

二、加强实验探究,从探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探究欲望,遇到不懂之处或者感兴趣的问题,都会有一种自己去动手做一做的想法。但是如果科学课堂上只是一味的讲授知识或者通过演示实验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师一个人参与实验学生在旁旁观,那么长此以往,学生探究的欲望会逐渐被减弱,探究意识也会变得淡薄。所以,在科学课上,如果有条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不仅可以锻炼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并感受探究学习带来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如《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的实验,我把学生分为3个小组,一组学生用糖调制一杯糖水观察,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当加入多少克糖时可以改变马铃薯的沉浮;一组学生采用盐进行上述实验;另外一组学生用味精进行实验。经过实验,请3个小组分别汇报实验结果,学生发现用盐、糖、味精分别调制的3种溶液都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但不是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就可以,而是要加入一定数量的材料才可以使马铃薯上浮。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结论: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但只有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只有加强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中玩,玩中学,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开始,也是关键之处。

三、改进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授课方式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不能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改进教学方式,在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可以结合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教学中除了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更要在课堂中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积极进行探究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2] 胡孝援.小学科学课应体现探究式的教学观[J].科教文汇,2010,02:59-60.

猜你喜欢

液体意识科学
液体小“桥”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五颜六色的液体塔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层层叠叠的液体
消防意识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