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020-11-28黄林海邓禧嘉

西部论丛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样本问卷大学生

黄林海 邓禧嘉

摘 要:[目的/意义]手机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潮流,在大数据智能化趋势下,软件智可以推送人们偏好的信息,这可能会对大学生学习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和需求分析能够为大学生合理运用手机阅读提供有益指导。[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软件对华南四所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结论]研究发现:88%的大学生每天手机阅读总时长达到1小时以上。67%的大学生两次手机阅读平均时间间隔在1小时以内,手机阅读频率非常高,大数据推荐算法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不同人群的行为特点,针对不同人群的手机阅读行为特点提出对应的改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阅读

0.引言

互联网的“广泛覆盖”和“深入渗透”正变革着传统的图书阅读方式和阅读媒介。如今媒体接触方式和阅读方式已呈多元趋势,更多人选择了数字阅读。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于2018年4月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可以了解到,2017年我国图书阅读率为59.1%,较2016年的58.8%上升了0.3个百分点。以手机、电脑为媒介的手机阅读和在线网络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提升了4.8个百分点。可见,图书阅读率虽相比2016年有所提升,但比率仍大大小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并且提升幅度也小于后者。

大众的阅读行为也随着阅读媒介的改变发生了空前未有的变化。从传统阅读到数字化阅读,媒介形式从纸质向无纸化转变,阅读相应显现出移动化、碎片化、社交化的趋势。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给大众阅读行为习惯带来的影响。而大学生作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网民主体之一,已经深深的被这股浪潮所改变,普遍出现沉迷手机的现象。本研究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之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华南四所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1.相关概念

(1)手机阅读

为了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需要对手机阅读的概念进行界定。目前,在国内对手机阅读进行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提出了手机阅读的概念。茆意宏认为手机阅读是阅读者以手机为阅读终端,通过无线移动通信网络访问、接受、下载所需信息,从而在移动终端上进行浏览的阅读活动。楼向英认为手机阅读不同于传统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器。手机阅读以手机为阅读载体,不需要使专用的手持式阅读器,阅读内容一般是以数字形式出版的多媒体信息或文本信息。王佑镁则将楼向英、高春玲、倪圣、袁顺波对手机阅读概念的进行了统整,认为手机阅读的特色就是指用户运用了手机终端设备,进行的一种多维的阅听活动。

综合上述学者对手机阅读的定义,本文将“手机阅读”的概念定义为:手机阅读就是手机、阅读、网络和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结合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征,本文定义的“手机阅读”的方式有:在微信、微博、手机浏览器、手机阅读器等应用平台上直接进行的在线阅读;将阅读内容下载下来之后进行的离线阅读。手机阅读的呈现形式有文本、图像和声音。手机阅读的内容有:运动塑身、健康食谱、家居等生活休闲类信息;小说、散文、诗歌、心灵鸡汤等文学修养类信息;专业知识、软件学习、考研考公等学习类信息。

2.样本人群特征基本分析

本次问卷采用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结合的方式,对象为本次调查对象即大学在校本科生。由于手机阅读的普遍性,因此本文调查者通过朋友圈、群聊等形式进行问卷发放即可获得大量的调查数据。一般而言,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更愿意提供帮助,因此線下发放也得到了很好的问卷回收率和问卷有效性。本次研究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因大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所以并未选取大一年级学生作为样本,剔除84份无效问卷,回答完整有效的问卷为316份。本次调查样本性别、年级、绩点、学生工作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从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来看,所选取的各类型样本较为均衡,男女比例、各年级学生比例基本相近,没有出现某类的样本过多的情况。从调查对象绩点分布来看,在前60%-80%和前80%-100%的样本较少。

3.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分析

(1)阅读总时长与阅读频率

大学生“阅读总时长”、“阅读次数”、“阅读时间间隔”、“每次阅读持续时长”频数分布条形图分别如图1、2、3、4所示。

在阅读总时长上,43%的大学生手机阅读总时长为2~4小时,32%的大学生手机阅读总时长为4小时以上,其他时长占比较小。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每天累计在手机阅读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

在阅读次数上,每天进行手机阅读次数超过20次以上的占比高达41%。而在阅读时间间隔上,两次手机阅读平均时间间隔在0.5-1小时的占27.5%,0.5小时以内的占39.6%。结合手机阅读次数和时间间隔的数据结果来看,大学生每天进行手机阅读的频率很高。在平均每次手机阅读持续时长上,持续时长为15-30分钟的大学生占比为33.2%,15分钟以内的占比为26.8%,手机阅读持续时长较短。综上所述,大学生手机阅读频率很高,但每次手机阅读持续时长较短,说明手机阅读在时间上具有碎片化的特性。

(2)阅读内容

为了了解受访者在阅读内容方面的倾向性,本调研针对具体的信息内容设计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群体阅读的主要内容是时事新闻类,娱乐消遣类以及学习类,分别占比为63.2%、50.3%以及44.6%。这一结果说明手机阅读成为大学生这一受访群体获取时事新闻和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也反映了手机阅读的主要用途之一为娱乐。

(3)阅读场景

在阅读场景方面,利用自习、休息间隙、课间排队等车等零散时间来进行手机阅读的人数占比为58.5%。在睡觉前进行手机阅读的人数占比为50.9%。同时有61.7%的人认为自己随时可能进行手机阅读。利用自习、上课、开会等时间来进行手机阅读的人占比较少。这说明当大学生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做时,能比较好地控制自己,较少地进行手机阅读。但仍有部分人在自习、上课、开会等时间来进行手机阅读来进行娱乐,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仍需加强。

猜你喜欢

样本问卷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问卷大调查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测厚仪CS值电压漂移故障判定及处理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B)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