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居民消费结构演变趋势分析

2020-11-28吴晓博

西部论丛 2020年11期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城镇居民

吴晓博

前 言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为了应对消费疲软,各地出台了相應政策促进消费,以此提振内需、优化消费结构,拉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其中,消费对产业结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的演化影响重大,集中反映了居民消费能力水平、消费内容、生活品质,以及内在过程的合理化程度。本文在汇总海南省居民消费相关数据和材料的基础上,聚焦海南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以消费结构优化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为目标,对消费结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评估,对演进趋势展开分析预测,提出改进建议,探索促消费提质扩容实现机制和路径,助力自由贸易港建设。

一、海南省居民消费结构的演进

(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整体情况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海南省地区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0-2019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8.9%,以此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有效带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在物质生活条件有效改善的时代背景下,精神生活追求不断提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1.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经济社会的全面深化改革使经济活力得到不断释放,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广泛,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相关数据来看,海南城乡居民近10年来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以家庭为单位,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5581元增长到2019年的36017元,名义增长率约2.3倍,名义年均增速达10.4%;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5275元增长到2019年的15113元,名义增长率约2.9倍,名义年均增速达11.7%。从全省人均GDP看,2010年全省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达到3505美元,2012年人均GDP迈上5000美元台阶,2019年人均GDP达7971美元,按照世界银行贫富划分标准,海南省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地区。经济发展增速呈现放缓趋势,经济、产业结构处于重要调整阶段,消费结构也会随之出现对应变化。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体系下,通过降费增效、放管服改革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消费商业等方面政策的落实。由此不断带动新模式和新业态的高速费发展,为挖掘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奠定了良好基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2017年首次超过2万元,达到20372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2018年首次超过1万元,达到10956元。从平均消费倾向看,2010-2019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保持在0.6867左右,长期平均消费倾向较为稳定;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则呈现缓慢递增趋势,表明近十年来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近十年来,海南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变化表现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生存型消费比重不断下降,家庭用品、服务消费和医疗保健消费逐渐稳定,享受和发展型消费比重不断上升,消费质量、消费结构、消费内容等均有很大改善。

2.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和结构贡献率

消费结构变动值、变动度。根据测算,2010-2019年海南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值为31.6,消费结构变动度为6.32%,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值为19.8,消费结构变动度为3.96%,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情况明显大于农村。其中城镇居民在食品(10.5%)、居住(11.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3.2%)方面消费比重变化最大,表明随收入提高,消费支出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居民在食品(8.3%)和医疗保健(3.4%)方面消费比重变动最大,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变动低于城镇。按年限划分对比不同区域的消费结构变动度情况,城镇在2010-2014年为5.14%,在2015-2019年为2.32%,农村在2010-2014年为2.94%,在2015-2019年为1.12%,对比发现,变动程度不断缩小,消费结构得到优化,正在趋于稳定。

结构变动贡献率。2010-2019年间,在海南省城镇居民生活中,居住、食品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对消费结构变动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36.7%、33.2%和10.1%,三项之和对消费结构变动的总影响程度达到80%,其中居住消费比重变化贡献率最大,说明租住房需求依然旺盛;在农村居民生活中,食品、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对消费结构变动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41.9%、17.2%和15.2%,三项之和对消费结构变动的总影响程度达74.3%,其中食品支出比重变化贡献率最大,说明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呈递减趋势,食品支出占总支出比重逐年下降。

3.消费热点的变化

总体来看,在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政策引导等因素驱动下,全省消费热点变化与消费结构变化方向一致。2010-2018年,居民倾向于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因此汽车、通讯设备、化妆品和珠宝类商品备受青睐,成为消费品市场的重要生力军;体育娱乐、中西药品等新消费热点蓄势待发,免税购物产业涨势强劲,在免税商品品种、档次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一步释放政策效应,大力推动了消费市场的发展。

(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演进分析

1.食品消费支出。2010年海南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4896元,占全年人均总消费支出的44.8%,到2019年这一指标上升8690元,占全年人均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至34.3%,十年间人均食品的消费支出名义上增长了3794元,占比降低了10.5%。农村地区同期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由1724.5元增加到5180元,名义上增长了3456元,占比降低了8.3%。因此,2010-2019年城乡居民在食品上的支出总额在提高,占全年人均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在下降,符合前述分析的收入提高对消费结构变动的影响规律。

2.恩格尔系数。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海南省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3%和41.7%,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已经达到或者即将达到富裕标准。

3.衣着消费支出。2010年海南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636.1元,占全年人均总消费支出的5.8%;2019年城镇人均衣着的消费支出为969元,占全年人均总消费支出的3.8%。2019年与2010年相比,衣着的消费支出名义上增加了332.9元,占比降低了2%。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从2010年的117元增加到2019年的362元,名义消费支出增加了245元,占比降低了0.5%。

4.居住消费支出。近年来,人们的居住消费伴随着房价上涨而大幅增长,2019年我省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较2010年名义增长4395.2元,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支出从2010年的610元上升到2019年的2390元。居住支出比重始终保持稳定,一方面代表住房作为刚性需求的事实没有改变,另一方面说明我省城乡居民的居住消费趋于理性。从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来看,2000-2015年间,我省家庭户平均每户住房间数从2.07间增加到2.89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5.86平方米/人增加到27.79平方米/人,越来越多的家庭住上了楼房,平房的数量和比重逐年下降。

5.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2010-2019年间,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通讯成本的降低,城乡居民的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出现强劲增长。一方面网络、手机已成为主流通讯工具,2018年全省城镇居民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达274.3部,另一方面汽车日益成为普遍家庭的交通工具,2018年全省城镇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39.6辆。

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重持续上升,2010-2019年间,农村地区该项支出占比从9.2%增加到12.2%,城镇地区在2018年仅教育一项所占的比重就超过73%。主要影响因素为:一是在市场化改革深入的背景下,个人素质在就业竞争中的决定作用愈加重要,同时,社会公众对个人继续教育和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带动教育支出的提升;二是家庭影院、摄像机、家用电脑等文教娱乐类消费品更新换代带来的价格下降,引起居民对相关电子设备的需求数量上升;三是假日制度的改革,居民休闲时间得到延长,引起休闲服务消费支出增长。

7.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多年来居高不下,占总消费比重逐年升高并有趋稳迹象。一方面,虽然国家对药品价格进行了调控,政府对医院的大处方、乱检查等乱收费行为进行了治理,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旧困扰着海南人民,医疗支出成为居民的一大负担。另一方面,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升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更注重身体保健,因此保健医疗器具、滋补品、保健品的支出也相应增加。

(三)城乡居民消费主体结构演进分析

1.城镇居民消费主体结构

城镇居民各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2018年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收入等级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其中,低收入户和中等偏下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7、2018两年递减,表明此类收入群体抗风险能力较弱。与此同时,各收入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出现较大程度分化,2013年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收入差距为45250元,2018年该数字扩大到75713元,收入之比从5.9倍上升到8.7倍。

城镇居民各收入户消费支出情况。2013-2018年海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变化与其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趋于一致,其中,中等偏上收入户和高收入户消费支出较之全省平均水平要高,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和中等收入户消费支出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城镇各收入群体的人均消费支出差距不断扩大,2013年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消费支出差额为23865元,2018年该数字扩大到39003元,支出之比从4倍提高到4.6倍。

城镇居民各收入户平均消费倾向。2013-2018年我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均值为0.6867,数值从低收入户到高收入户依次递减。低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最高,在2017-2018年间该指标值曾一度大于1,表明存在入不敷出的问题;高收入户平均消费倾向最低,表明其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还可用于储蓄和投资。

2.农村居民消费主体结构

农村居民各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数量上看,农村高收入户收入水平大致介于城镇居民中等收入户与中等偏上收入户收入水平之间,各收入户可支配收入变化趋势与城镇情况基本一致,即可支配收入在逐年增加,但收入差距越来越大。2013年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收入差额为16331元,2018年该数字扩大到32027元,收入之比从7.4倍提高到8.6倍。

农村居民各收入户消费支出情况。2013-2018年数据显示,随着农村居民各收入等级户收入差距的扩大,各收入群体的消费支出差距也逐步扩大,2013年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人均消费支出差额为5387元,2018年该数字扩大到11098元。

农村居民各收入户平均消费倾向。2013-2018年我省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均值为0.733,高于城镇居民均值,从各收入户来看,平均消费倾向从低收入户到高收入户依次递减。低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最高且大于1,表明低收入户正持续面临着入不敷出的问题,生活困难;中等收入及以上的收入户平均消費倾向小于1,表明其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还可用于储蓄和投资。

二、居民消费结构演进特征总结及趋势判断

(一)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恩格尔系数偏高。尽管海南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但是较之于全国水平依然较高。2010年海南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4.8%、50.0%,全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7%、41.1%,海南分别高出9.1个百分点和8.9个百分点;2019年海南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至34.3%、41.7%,2019年全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7.6%、41.1%,海南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接近全国水平,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生活成本高,不利于扩大消费和消费结构的优化。

居民消费结构差距过大。现阶段,海南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城乡市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总体来看,基本型消费农村高于城镇,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城镇则高于农村,农村消费结构、生活水平落后于城镇。其次,不同收入等级户之间居民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距,2018年海南城镇居民低收入户的恩格尔系数为46.6%,高收入户为25.4%,差距达21.2%,显然高收入群体更注重生活质量,追求时尚化和个性化,而低收入群体则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2.制约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原因

居民收入水平低。2019年海南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679元,同期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30733元,相差4054元。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描述,较低水平收入造成引致消费不足,导致消费不旺,内需拉力不足,必定影响海南省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有效供给不足。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支出的比重越来越高,消费热点、消费模式、消费渠道日益多元化,然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海南省而言,只有在强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情形下,才能够真正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二)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的总体趋势

恩格尔系数趋降。我省居民消費结构演变过程中,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显示城乡居民的整体富裕水平在不断提升。当前,海南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总体生活水平已达到富裕;农村居民恩格尔指数降到41.7%以下,正在经历从小康向富裕转型阶段。

服务型消费趋涨。在我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服务型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持续增加,其中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支出占比总和达到了31%,居民倾向享受更多社会服务。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比的快速提升,反映出海南省消费活动进入新的阶段,市场消费空间增大,消费潜力不断提升。

消费热点趋于完善。在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下,消费热点呈现多点开花的情形。文体、娱乐、教育、免税商品等新消费热点逐渐取代汽车、石油、家电等传统消费热点,成为带动消费升级和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新生力量。

居民消费观念趋于科学和理性。2010-2018年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比从5.6%下降至4.7%,城乡居民物质需求趋于饱和,难以保持高速增长;随着居民消费观念更趋理性,潜在消费需求可能回落,直采直销、去品牌化等网络营销模式,都促进了理性消费、环保消费;手机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带来更为便捷的线上消费模式,消费者能够利用闲暇时间选择商品并将意向商品先存于“购物车”,并且消费者无需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快速做出购买决策,购买决策周期的延长有利于消费者作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线上消费趋于日常化、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日益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促使商品网购模式愈发受到人们青睐。自一批世界500强现代物流及电商企业陆续落户海南,极大推动了海南线上零售业的发展,2018年全省完成线上交易额350.1亿元,同比增长28.6%,2019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线上交易的商品交易额同比增长69.9%。线上消费方式加速深化,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成为消费回暖的重要支撑。

三、推进海南省消费结构升级的建议

(一)建立多重消费机制,加强消费调控能力

履行政府主体职能,完善消费升级的顶层设计。持续深入开展居民消费结构、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行为的研究工作。完善消费机制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以消费规划机制作为行动框架,构建新型消费监测体系指标。改善消费结构,保障居民在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基本消费权,弥补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失灵,促进居民消费持久增长。

统筹消费调控目标,完善自贸港消费政策体系。推进消费补贴、消费税和消费信贷等领域改革,制定符合自由贸易港建设需求的开放型消费政策体系,提高动态调控能力,统筹供需匹配、消费增长、结构升级等经济目标,兼顾保护消费权、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收入分配等社会发展目标。

鼓励消协组织发展,携手社会力量共治共建。充分借力消协组织的消费维权、协同、共治机制,强化其社会组织角色定位,加大社会各个层面的参与力度,构建政府主导、行业自律、社会群众参与监督的消费维权共治格局。

(二)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消费升级基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高质量供给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间的相辅相成作用,根据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对产业结构进行适时调整,围绕我省三大主导产业、十个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符合消费升级需求的产业体系,提高有效供给能力,解决供需结构不匹配对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抑制问题。二是积极提升旅游品质,培育新业态与新模式,促进大健康、文化旅游、会展节庆、体育旅游等领域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提高城镇化率,缩小城乡差距。快加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地区经济加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一是要加大户籍制度、用工制度、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打破城乡壁垒,消除二元结构。二是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积极发挥“海澄文”“大三亚”经济圈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及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产城融合,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创建放心消费环境,助力消费升级。着力解决消费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规范市场秩序,完善消费环境,努力营造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社会氛围。

(三)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开辟消费升级新路径

加快补齐消费发展短板。进一步推动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消费产品供给,加强消费市场有效管理和消费权益保障力度,顺应消费热点变化、消费升级趋势,在养老、托幼、教育、健康等民生领域优化供给,借力互联网精准提供高性价比的生活商品与服务,提升消费满意度。

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一是完善收入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收入在总收入的比重。二是完善社会保险,强化社会保障的作用,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三是落实教育培训领域改革政策要求,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四是全面铺开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扩大对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缩小城乡差距。

猜你喜欢

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城镇居民
恩格尔系数再创新低意味着什么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十三五”能源消费结构怎么变?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日本恩格尔系数升至21年来最高水平
第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城镇居民
恩格尔系数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9%
城镇居民收支同比增长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