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28徐慧敏
徐慧敏
[摘要] 目的 探析该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用风险评估法的实践效果及其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月为研究时段,基于该院全科实际情况采用专家头脑风暴法识别感染风险,确定权重系数,制定风险评估表,结合该院监测与检查所得实际数据评估感染风险,运用百分位数法评价风险检测结果。结果 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ICU、眼科是风险极高科室;儿科、骨科、消化内科、普外科是高风险科室;肾内科、妇科、康复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是低风险科室。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风险评估,有助于减少发生医院感染事故,保障医护安全。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8(b)-007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effect and value of applying risk assessment method in infection management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9 is the research perio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hospital, the expert brainstorming method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risk of infection, determine the weight coefficient, develop a risk assessment table, and evaluate the infection based on the actu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monitoring and inspection risk of the hospital, use the percentil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risk test results. Results Neurosurgery, Critical Care Medicine ICU, and Ophthalmology are high-risk departments; Pediatrics, Orthopedics, Gastroenterology, and General Surgery are high-risk departments; Nephrology, Gynecology, Rehabilitation, Respiratory Medicine, and Endocrinology are low-risk departments. Conclusio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management can help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ccident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medical care.
[Key words]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Risk assessment; Practical application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于自身原因、医护原因引发或是出院后造成的感染症状[1]。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之于患者而言,可直接加剧患者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影响其生活质量;于医院而言,很大程度上可引发医疗纠纷事件,影响正常医护工作的同时也损坏医院声誉。因而,如何从根本上减少医院感染事故的发生且提升医院感染事故的预防效果是现阶段医院管理、安全管理的重点研究课题。相关研究表明[2-3],综合型医院实施医院感染风险管控,首先应开展风险评估,明确感染管控工作的核心导向、工作重点以及易被忽视的薄弱点,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理、预防措施等,有效提高工作成效。该研究旨在探析感染管理工作中应用风险评估法的实践效果及其价值,2016年1月—2019年1月间以该院所有科室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所有科室为研究对象。
医院感染委员会选取100名医护、患者评估该院感染管理工作,该次研究面向23个临床科室、450余个床位、3万余例患者开展头脑风暴风险评估。
23个科室包括呼吸内科、心血管及肾病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肛肠血管介入外科、关节镜及创伤外科、妇科、产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ICU)、儿科、耳鼻喉科、眼科、中医科、康复科、感染科、血液透析中心、手术室。
1.2 方法
1.2.1 风险识别,建立风控小组 医院感染管理部門所有工作人员、临床23个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全体参与。
1.2.2 风险识别 从管理指标、管理过程及结果3方面,于全院层面级开展风险评估,管理指标主要评估管理规章制度、运行步骤健全情况、制度到位情况、医院感染管控的知识掌握情况等;过程指标主要评估手卫生情况、呼吸机、中心静脉导管及导尿管的规范使用情况等;结果指标主要评估医院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呼吸机、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等附属项目的感染发生率等。
1.2.3 风险评估 从发生感染风险的可能性、感染后果的严重程度、可能性影响以及目前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分别制定评定参数,对每一项风险因素进行风险预估评分。
①感染风险发生可能性的评分参照标准:发生的可能性大、较大、小、较小、无”,对应分值为10、8、6、4、2分。
采用2019年全院各指标均值予以量化测定:感染风险发生可能性>2倍均值、1.5倍均值<可能性较大≤2倍均值、0.5倍均值<可能性小≤1.5倍均值、0<可能性较小≤0.5倍均值、无发生即=0;“手卫生较差”“治疗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質量检查评估分数较低”等应用区间段量化评估;“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运行步骤不健全”等指标应用定性法,由其直系上级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科室感染防控医师及护理人员进行参数设定。
②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可能性影响的评估原标准为“重大、严重、一般、较轻、较小”,对应分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4-5]。
1.2.4 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基于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等级划分标准,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内容如下:①完善管理制度。主要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级、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医院感染管控工作的质量考核标准。②开展人员专项、专业培训。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实效性,包括手卫生、无菌规范操作、消毒隔离、职业暴露与应急处理及后续维护、多层耐药菌感染防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范等,感染专科工作人员分批次、分专业开展培训以及科室感染管控部门领导人开展全组人员培训,保证培训到位率达100%,确保人人参与。③规范操作。遵循《医院感染预防、应急处理及后续维护标准操作规程》严格开展工作;严格按照标准使用灭菌仪器设备,及时且准确放置无菌操作卡;严格执行责任细化至事务主体负责人的工作体系,严格监督并检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
1.2.5 重点检查科室 将血液透视、新生儿科、手术室、口腔科以及ICU等进行重点检查,根据各个科室相应的特点进行重新规划分工,将清洁区以及污染区进行明确分开,避免出现物品交叉感染以及人员在流动过程中出现流动性感染。在此基础上对物品消毒进行监测,对高危科室进行准确消毒,针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1.2.6 病房管理 保证医院病房消毒工作能够及时进行消毒,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在患者出院后及时清洗医院床单,定期更换床单、被套,对于多重耐药病菌感染患者物品进行重点消毒。
1.2.7 抗生素用药管理 每季度科室组织进行真实案例分析讨论会,对感染病例进行准确研究分析,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每个月药学部需要提供抗生素使用情况,并且进行报告至全院。
1.3 统计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风险因素的评估结果
评测分数按照从低到高顺序予以排列,风险率最高的前5个科室为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ICU、创伤外科、眼科、急诊科,神经外科分数为86.72分;风险率最低的后5个科室为感染科、心血管内科、产科、中医科,感染科分数为65.44分。风险率最高科室评分是风险最低科室评分的1.33倍。
2.2 全院各科室的风险等级评估结果
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ICU、眼科是风险极高科室;儿科、骨科、消化内科、普外科是高风险科室;肾内科、妇科、康复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是低风险科室;其他11个科室评定为中低、中及中高性风险,占比47.83%。
2.3 对比实施前后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认知水平
事后对医护人员的感染知识获取情况进行考核,实施前(89.26±3.48)分、实施后(96.17±3.24)分,实施后感染知识了解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33,P<0.05)。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对于医院感染管理,多是针对已出现的问题才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感染事故二度发生[6]。显而易见于事后采取措施总归是治标不治本,尽管可有效预防同类风险事故的发生,但未涉及且存在的风险因素则无法实现有效防控,综合来说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风险预估,即是填补了这一缺陷所在,运用多种科学手段,挖掘、判断、分析诊断、治疗、护理三大一级医疗环节中存在的潜在性危险因素,实现对风险问题予以针对性管控。
由于医务人员对感染风险意识不高,所以直接导致医务人员对消毒卫生工作无法引起高度重视,欠缺一定职业思想意识,加上一部分实习护士在工作前并未接受过相关规范医院感染培训,所以对于病房消毒工作以及隔离问题,无法准确落实,这也直接导致医院感染病发率逐渐增高。引起医院感染病发率增加的主要原因:①病房人员流动性较大,对于医院消毒存在不仔细、不彻底的情况,因此形成流动性感染。②在日常用品中,除了衣物、床单等物品外,手机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手机携带细菌较多,而手机的频繁使用,直接加快细菌感染。③对抗生素认识不到位,患者对于抗生素没有准确了解过,所以在进行自行服用时,未遵守相关用药规则,从而直接增加细菌感染。对医院进行规范监测,对重点检查科室进行消毒、对病房进行管理、对抗生素以及多重耐药进行管理。保证重点高危科室监测消毒,对病房工作清洁卫生、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对病房床单被套进行及时更换,在患者出院后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尤其对于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物品进行仔细消毒,每个季度进行医院案例分析,由药学部提供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汇报分析。通过风险评估与风险预防管控联合并行,可有效减少医疗风险事故的发生,保证规范操作,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以及医院声誉不受影响。因而,基于风险评估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通过风险判断、风险评估、风险预案等,可更深入明晰该院感染风险各类因素,明确感染防控工作的核心导向、工作重点等,为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依据;而再通过实际情况与计划的差异性,实现不断完善管理体系、针对性且高效地开展医护人员培训、规范操作要求等,以此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切实减少医疗工作中感染事故的发生[7-8]。该研究结果显示,风险率最高的前5个科室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ICU、创伤外科、眼科、急诊科,神经外科分数为86.72分;风险率最低的后5个科室为感染科、心血管内科、产科、中医科,感染科分数为65.44分。风险率最高科室评分是风险最低科室评分的1.33倍。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ICU、眼科是风险极高科室;儿科、骨科、消化内科、普外科是高风险科室;肾内科、妇科、康复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是低风险科室;其他11个科室评定为中低、中及中高性风险,占比47.83%。
此外于实施管理制度前后,对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程度开展相关考核,实施后感染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事故发生率最低,即表明根据风险评估指标的风险危险因素开展风控管理,进一步提升医院整体对感染事故的认知水平,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事故的发生。
分析3个风险极高的科室,值得一提的是,不仅结果指标风险率高,过程指标风险率同样较高,而过程指标风险与感染日常防控工作的职能落实情况具有正相关的连带性,例如手卫生的检测合格情况、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是否合格等,因此表明这些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还存在较大的强化空间,尤其是基础类感染防控工作还需进一步落实制度、相关职能,且同时对高危风险因素开展目标干预。但此外也可从科室自身的特点予以分析[9]:①这些科室均收治重症、高危型患者,例如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救患者较多,而病情凶险且极为复杂;重症医学科ICU则均收治各科室的病情极为危重的患者,机体功能较低;神经科的大部分患者年龄较大、基础行为能力较差且长期卧床,变动因素较多,可预见、评估的风险因素较少;普外、骨科、创伤科等大部分患者需开展手术,且住院时间较长。②侵入性操作增发的动态性风险[10],例如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的频率较高,风险发生率较高。以上风险,均会导致医院感染事故的风险率上升。针对这些固化性特征,相对容易解决,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即可,例如侵入性操作,每日、每次均开展评估,从根本上消除风险。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风险评估,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集约化有效使用,实现配置均衡,合理化、高效化地开展风险控制,有助于减少发生医院感染事故,保障医护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俊,刘慧萍.风险评估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30(10):811-814.
[2] 罗彩霞.医院感染管理的风险评估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9):58-59.
[3] 顾霞琴.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4):215-216.
[4] 王俊红,朱泉,韩芸倩,等.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7):28-30.
[5] Sun Bingwei.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China: Management status and solu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6,44(7):851-852.
[6] 彭春,江必珍.风险评估在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实践[J].当代护士,2020,27(3上旬刊):165-167.
[7] 顾霞琴.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4):215-216.
[8] 俞桂珍,叶旭琴,赖香菊,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11):1326-1330.
[9] 李珂,杨颖,李会芳.医护一体院感防控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293-294.
[10] 史兰萍,杨香玉,王东明.灾害脆弱度分析在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30(6):741-743.
(收稿日期:20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