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分析

2020-11-28黄思晓魏正浩林暖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肾脏阳性率肾病

黄思晓 魏正浩 林暖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特点,评估上述指标与肾功能损伤的关联。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病情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见糖尿病肾病(n=60),对照组无糖尿病肾病(n=60)。另选取同期于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成年人,设为平行组。对比3组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高于平行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平行组,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低于平行组(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异常,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更高。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血清AT1抗体;受体自身抗体;血清α1抗体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9(a)-017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rum anti-AT1, α1, β1, and M2 receptor auto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ve indicators and renal function damage. Methods A total of 120 diabetic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condi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diabetic nephropathy (n=60),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no diabetic nephropathy (n=60). In addition, 60 healthy adults who received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a parallel group. Compare the positive rates of autoantibodies against AT1, α1, β1 and M2 receptors in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serum anti-AT1, α1, β1 and M2 receptor autoantibodi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arallel group (P<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serum anti-AT1 receptor autoantibodi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arallel group, the positive rate of α1, β1 and M2 receptor autoantibodie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aralle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positive rate of serum anti-AT1, α1, β1 and M2 receptor autoantibodies in diabetic patients is abnormal,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serum anti-AT1, α1, β1 and M2 receptor autoantibodies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Key words] Diabetic nephropathy; Serum AT1 antibody; Receptor autoantibody; Serum α1 antibody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晚期阶段的多见并发症,患者机体血糖水平、血糖自控能力的异常,可导致一系列以代谢障碍为核心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并累及肾脏,导致肾脏病变。这一病理变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压、代谢异常等。糖尿病肾病增加了糖尿病的治疗难度,患者预后难以保证,致残、致死率明显提升,这对疾病的诊疗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前学者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抗体多见异常,包括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等,这为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可作为疾病预后的分析参考[1]。为了解上述指标的变化特点,该院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和6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按照病情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见糖尿病肾病(n=60),对照组无糖尿病肾病(n=60)。另以同期于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成年人为平行组。

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52~75岁,平均(62.9±5.4)岁。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51~74岁,平均(62.7±5.5)岁。平行组:男31名,女29名;年龄53~76岁,平均(62.8±5.4)岁。3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分别符合《中国内科疾病诊疗指南》(2017)中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平行组人员为健康成年人;所有人员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糖尿病终末阶段人员;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近期服用抗生素。

1.2  方法

3组均接受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检查。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工作。获取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液5.0 mL,放置于无菌设备中保存,并在室温环境下存放30 min。之后以2 900 r/min转速进行5 min离心处理,提取上层血清用于分析。所选固相载体为40孔聚苯乙烯凹孔板,以化学纯洗涤物去除固相载体杂质和未结合的抗体。之后加入血清以及检测物,使其自然反应,二次进行洗涤,去除未反应的各类物质。加入酶标抗体,使其与免疫反应下的复合物进行结合,洗脱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最后加入底物,觀察原色变化,进行阳性率的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比3组人员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以《中国内科疾病诊疗指南》(2017)为金标准进行检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2=16.227、14.093、17.286、16.917,P<0.05)、高于平行组(χ2=18.194、15.433、17.852、17.852,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平行组(χ2=5.117,P<0.05),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低于平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6、2.828、3.227,P<0.05)。见表1。

3  讨论

3.1  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属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临床可见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异常升高、快速降低等症状,提示患者机体对血糖的控制、利用和代谢能力较差。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可累及多处器官、组织,造成严重并发症,肾脏损伤为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机体代谢、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未能得到控制,也存在致死可能。

从病因上看,相关学者[2]普遍认为糖尿病肾病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包括血流动力异常、代谢异常、高血压、代谢异常以及遗传性因素等。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偏高,血管可见进行性病理变化,表现为肾小球高灌注和高滤过,造成血管腔狭窄、肾间质硬化等问题,引发肾脏损伤。代谢异常包括高血糖代谢异常和血管内活性物质代谢异常,高血糖所致代谢异常牵涉到肾脏内部葡萄糖运用,可导致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增加。且肾脏多元醇通路得到激活、已糖胺通路代谢情况出现恶化,可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引发基底膜异常增生,外基质蓄积于细胞各处,影响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导致细胞死亡,诱发肾脏疾病。血管活性组织影响血管功能、自修复、代偿能力,糖尿病影响下,患者血管内壁附着各类物质,影响血管内皮素、生长因子的正常迁移和分裂,可导致血管功能恶化,影响肾脏血运,导致一些慢性病变。高血压的影响体现在肾脏血循环方面,一方面可影响肾小球工作,增加灌注量和滤过率,另一方面高血压本身损伤肾脏血管,可造成血管腔狭窄等问题,对肾脏发病具有负面推动作用。遗传因素的影响机制并不明确,分析认为与基因存在关联。

3.2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抗体波动

糖尿病肾病对患者健康情况、日常生活的影响明显,终末期患者需要长期接受透析等替代治疗,维持血液功能、保证生命安全,这要求加强对该疾病的综合研究。此前学者[3]分析发现,血清内自身抗体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存在关联,罹患糖尿病的患者,血清G蛋白偶联受体功能受到影响,但在患者发病早期,相关变化并不明显,仅表现为部分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升高、下降,包括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等。该院研究结果与此相似,对照组糖尿病(未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与平行组相比均有异常,但低于观察组(P<0.05)。随糖尿病恶化,患者肾脏受累发病,此时其血清G蛋白偶联受体功能也出现恶化,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较健康人员高约10%~40%[4],较未合并肾脏损伤的患者,高约5%~45%[5]。该院研究中,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67%、26.67%、51.67%、51.67%,明显高于健康成年人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

从抗体产生机制上看,血清G蛋白偶联受体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在血糖值出现变化后,相关受体通过融合、转移等方式,使患者机体免疫应答机制启动,病情进展导致的反复刺激,意味着各类免疫反应也在持续发生[6]。当患者出现肾脏损伤情况后,内皮细胞、肾小球功能出现异常,免疫系统进一步受到影响,可表现为抗体水平的波动,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7]。如组织细胞钙通道打开,可导致肾间质、血管出现硬化、钙化情况,此时各类抗体水平均可出现增加。具体而言,血清抗M2受体自身抗体与血液循环工作异常相关,当患者肾脏小循环、机体大循环见异常时,该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可升高[7]。患者血压出现升高,对肾脏功能影响带有多样性,可见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普遍升高[8]。患者自身血糖控制能力下降,尿蛋白总量升高,提升肾脏损伤情况恶化,也可见上述4类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升高情况。总体来看,糖尿病刺激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应答启动,是各类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升高的直接原因,其升高情况则受到肾脏损伤情况影响。上述指标的单一异常,不能直接作为肾脏损伤的评估标准,但如果各指标均见阳性率升高的提升,应就可能存在的肾损伤进行深入检查,为后续疗护工作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见异常,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更高。这表明,糖尿病可影响患者血清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表达,上述指标严重异常时,提示患者可能受到肾损伤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丽,杨宏秀,张会芬,等.糖尿病肾病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与肾小球损伤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4):419-423.

[2]  杨宏秀,张会芬,刘丽,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5):108-111.

[3]  郭乃凤,陈晓岚,曹英杰,等.AT1受体自身抗体调控肾组织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机制研究[J].重庆医学,2019,48(3):374-376,381.

[4]  杨宏秀,刘丽,张会芬,等.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相关炎性因子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8,33(5):95-97,101.

[5]  刘丽,张会芬,杨宏秀,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自身抗体指标、微炎症指标与肾功能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8,39(15):2332-2335.

[6]  刘意,赵林双.白细胞介素22抗体抑制Snail1高表达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8,34(5):939-944.

[7]  张会芬,刘丽,杨宏秀,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及相关炎性指标的水平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18,36(4):274-276.

[8]  许婧,韩洁,毕长华,等.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甲状腺自身抗体及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5):2805-2807.

(收稿日期:2020-06-12)

猜你喜欢

肾脏阳性率肾病
保护肾脏从体检开始
3种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损伤研究概述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哪些药最伤肾脏
“重女轻男”的肾病
凭什么要捐出我的肾脏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