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探析
2020-11-28邓如建
邓如建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就当前而言,信息技术课程在整个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着较为薄弱的地位,但就社会整体大环境来看,信息技术是新时代、新形势下用以富国强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绝佳武器。小学生虽对这一课程抱有一定的兴趣,但其能够在课堂上吸收并内化的知识却少之又少,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滞后性,对新形势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方法作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目标;导入;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操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是其基本特征。正是由于这一学科的特殊性,若教师仍以“一言堂”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势必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弱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学成效自然甚微。此时,为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充分且有效地发挥出来,教师就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不断探索更为灵活、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这门“抽象而又生动”的学科,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一、聚焦素养培养,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目标设计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明确了目标,才可以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指明方向。为切实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聚焦信息素养培养,在正确解读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适切的课堂教学目标,以切实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
在教学《电子邮件送祝福》这课之前,我在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课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电子邮件的通讯功能。会登录邮箱、发送邮件、查收邮件、回复邮件、管理邮箱以及建立、使用通讯录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QQ邮箱体验活动,体验邮箱通讯服务的便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使用电子邮箱软件,愿意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識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通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不仅理清了教学的思路,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二、运用灵活导入,激活课堂教学活力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有效的导入环节不仅可以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教学活力,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讲授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教学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在教学《网络信息辨真伪》这课之初,为激活课堂教学活力,我先是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有关网络诈骗案的视频,并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如果自己是视频中的受害者,又该怎么办。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引入了新课:“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上网,我们可以查找资料、了解时事、开阔视野。网络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其中的不良信息也在危害着我们的身心健康。那么,我们该如何对网络信息的真伪进行辨别呢?”如此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采取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评价观以预设的教学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常用终结性评价来判断学生的优劣,过分地强调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极大地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的评价,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评价观,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鉴于每个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不同的,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将学生视为单一的个体,建立基于学生个人的评价体系,全面观察学生的发展态势,主动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来具体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其次,为在最大限度上保证评价的全面、客观,必须要确保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评价对象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和自我认识的作用。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在“你来我往的思维冲突”中相互评价,互相纠正,共同提高,学生亦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讨价还价”,自主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发展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
总而言之,虽然与数学、语文等其他传统学科相比,信息技术称得上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就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这一课程的重要性不亚于其他传统学科,教师必须扭转观念,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具备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51.
[2]魏增浩.有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