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几点尝试
2020-11-28马志琳张兴云
马志琳 张兴云
摘 要: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导师,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要注重班级管理方法的探索,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本文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在此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方法
一、坚持公平民主,平等对待学生
公平民主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公平民主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至关重要。首先,作为班主任老师从来不主动找任何一个学生谈话,不会给学生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因为无法给予每个学生同样的指导,如果只是给个别学生指导,那其他同学就会觉得不公平,甚至产生嫉妒心理,因此,就没有主动给予任何一个同学指导,而是跟同学们说可以主动找老师谈话,需要帮助的也可以单独找老师。其次,在老师眼中,学生没有“差生”和“优生”之分,他们都是一样的,班主任可能在私下里会单独表扬学生,夸奖学生,而从来不会当其他同学的面去夸奖个别的同学,因为那样好像是说其他同学不如这几位同学似的,这样很容易让其他同学觉得不公平,认为老师更喜欢那几位同学,所以,当着大家的面都会表扬全体同学,让所有的同学都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从而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正所谓“为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班级环境需要必须要以制度为基准进行管理,农村中学往往教学环境较差,学校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过度在学生的专业知识教授上“作文章”,却忽略了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建设。班级管理的缺失使得班级整体的学习环境遭到了破坏,进而影响了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质量。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严格对班级进行规范化管理,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便是其中一项。班主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行为规范,让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能严格的按照班级管理行为条例进行,使学生能够有序的遵守纪律。此外,班主任还应该每周固定的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对每个学生的行为规范作出评述,对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同学亦要给予一定的批评,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心智较为脆弱,批评不要过于激烈,着重以引导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进而使其能够逐渐的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语文和纪律道德。教师还可以在班会中通过视频放映的形式向学生灌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各种学校制定规章制度,让学生能够更家深入的理解班级制度化的重要性,进而促进班级的规范化管理。
二、树立班级典型,约束行为举止
每个班级都有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当然也有学习能力差、思想品行落后的学生,为了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各自的优缺点,然后指定科学有效的引导计划。首先,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取长补短,让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各方面进行学习与互补,促进班级学生的均衡发展,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严重。其次,要对班级中的好人好事或优秀事迹进行及时的宣传,通过树立班级典型的方式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让学生看到学习的榜样,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与班级荣誉感。最后,班主任要发自内心的珍爱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后进生,切忌漠视和嘲讽,而是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感化他们,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与关爱,只有让学生沉浸在教师的爱护中,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用行动回报老师。
三、支持竞争激励,提高学生能力
竞争是一种常用的激励手段,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学会承担。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要引入评比机制,小学生往往争强好胜,为了获得较好的评价,他们会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而且积极性非常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为了提高班级的纪律情况,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和评比,看哪一组的表现最好,然后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活动,并更加自觉地遵守班级纪律,提高学生的纪律观念。此外,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歌唱比赛、竞技比赛、创新大赛、诗歌朗诵、手工比赛等,全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在竞赛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学生的实际利益,否则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关注学生思想,加强心理教育
班主任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步转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思想教育网络体系的建设,强化心理咨询辅导建设,深入了解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把握其思想变化,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调查,针对目前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加强自我认知、提出问题,掌握自我诊断和反思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可行办法,选择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增强学生抵御网络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为提高思想教育水平奠定基础。此外,团体力量不容小觑,如果班级中自发组建了小团体,需要引起班主任的重视。有的小团体不加以引导,往往会产生较多负面情绪,如:厌学、叛逆等,容易带动大面积的学生,给班级管理造成一定难度。为此,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内部,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小团体中的不良情绪进行及时疏导和引导,发挥團体的正面能量,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总之,作为中学班主任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并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学生们才能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班主任作为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关系的连接枢纽,其对中学生的全面性与整体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班级管理是一项集综合性与复杂性于一体的工作,这不仅需要班主任树立崇高的责任意识,更要从细节着手,将班级管理中的每一件小事处理好。强化自身的奉献精神,在实际的工作中勇于将自身的私人时间奉献到教育事业当中去,进而让我们中学生教育能够与时俱进,走上正规化与系统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侯冬梅.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浅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8).
[2] 张培智.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小议[J].学周刊.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