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宝宝读绘本”这件事
2020-11-28王咪
王咪
儿童0-6岁被称为学龄前期,是人类脑部发育最重要的时期,也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期。了解这个时期各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兴趣进行早期阅读,“早期阅读”也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0-1岁关注点:多感官发展
我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去“感知”我们生活的世界。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具备这些基本能力。在出生后第一年,随着大脑神经元的快速增长,孩子的感知能力会大幅提高。
听觉
一个刚出生3天的婴儿就会利用声音来感知周围的世界了,如果他听到一个声音,会将眼珠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出生后第一年孩子就能够将听到的声音“分类”了,他们甚至可以分类出两种不同的旋律。另外,听力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一时期多与宝宝共读发声书是很有必要的,如:《听,什么声音?》系列,不仅促进孩子听力的发展,同时很大程度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视觉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看到的世界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毫无逻辑。毕竟在妈妈的肚子里时,他们什么也不用“看”,所以视觉的发育成熟度最低。但是到7-8个月时,他们的视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在第一年里,孩子视觉发展有两个主要方面:深度知觉,图形知觉。随着孩子视觉能力的提高,他们会越来越喜欢对比强烈的图像。这个时候颜色对比强烈、线条简单、形状清晰明显的绘本甚至黑白卡、彩色卡便应运而生了。类似于《好饿的毛毛虫》、《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这样的经典绘本大色块,故事简单,就非常符合孩子的这一认知特点。
触觉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们的触觉感知并没有完全发育。新生儿对于触觉的反应主要集中在嘴巴、手和脚这3个部位。关于触觉方面的绘本近些年也越来越多了,主要是让孩子通过手指感觉不同材料的质地。这个阶段触摸书、手偶书便成了孩子的不二选择,如:《小熊泰迪》。
另外,好的绘本会在多个方面满足孩子的不同需求,如《拍拍小兔》就从视、听、触甚至嗅觉等方面满足这个阶段孩子多感官认知发展的需求,也是非常经典的低幼绘本代表。
1-3岁关注点:习惯培养,情绪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认为,孩子在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在冲突是自主VS羞愧和怀疑。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开始形成,他们会有想要独立自主的需求,也想更多的去探索周围的世界。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可能还没完全发展起来,他们想独立,又不得不依赖成人,想自己尝试,却又没有太多方法。他们渐渐能够独立完成很多事,却无法评价自己行为是否恰当,也许会因为某个不当行为遭到批评。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要着重培养行为习惯,关注情绪发展。
习惯培养——增强自主性
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鼓励他们“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会增强他们的自主性、提升自尊感。在这个阶段,孩子若能学会自己如厕、穿衣服等,孩子会更加自信。因为他们会发现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动,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按照自己意愿行事。除此之外,安全的行为习惯也需要培养。这个阶段孩子太想探索周围的世界,他们的运动能力越来越强,很可能会在父母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做出危险的事情。这个阶段需要父母反复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危险,绝对不能做。但是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讲道理”是没用的。他们还没发展出成人那样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多成人能够推理、联想出的“危险”,孩子很难联系到一起。
这个阶段可以考虑给孩子买一些“好习惯养成”绘本父母可以通过示范、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教给孩子如何做自己的事并且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像《小熊宝宝绘本》也是一套不错的书。
情绪发展——减少焦虑恐惧情绪
一两岁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陌生人焦虑”。当他们见到陌生人的时候会感觉恐惧,如果在陌生环境中见到陌生人,恐惧感会加剧,特别需要熟悉的家人陪在身边,以获得安抚。对陌生人以及陌生环境的恐惧程度也与孩子天生气质有关,有些高度敏感的孩子会更加排斥陌生环境。
这个时期,场景类绘本能够让孩子有代入感,也对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场景有认知。当孩子心里对场景有一定了解,恐惧和焦虑情绪就会降低。
减少孩子对陌生场景的恐惧,可以用到故事、场景类绘本。《小睡鼠波波》系列是以家庭日常生活场景为蓝图,讲述一只叫做“波波”的小睡鼠的日常生活,场景代入感比较强,可以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
另外,此阶段如果孩子也准备进入幼儿园,还可以给孩子读一些“入园准备”的绘本。比如《我爱幼儿园》系列,帮孩子降低入园焦虑。
3-6岁关注点:社交发展,品德培养
随着孩子成长,他们会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家庭以外的人,进入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耍。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与同伴相处、玩耍的感受,孩子与家庭以外重要成年人(比如老师)相处的感受,会对他们影响很大。因此,这个时期孩子的社交发展以及是否拥有良好的品德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到十分關键的作用。
用玩耍的方式促进社交发展
3-4岁以后,孩子非社交活动开始减少,平行游戏开始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更多表现出两类玩耍方式。
一类是联合游戏,虽然孩子玩着各自的玩具,但会开始关注别的小朋友玩什么,会交换玩具,评论别人。
一类是合作游戏,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互动,孩子们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目标一起玩耍。
随着孩子互动形式的变化,他们会开始和同龄人建立“友谊”。建议这个时期多给孩子买一些如何建立友谊的绘本,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一些怎样交朋友的指导。用绘本引导孩子学习道德与行为规范
当孩子2岁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能够使用“好”和“坏”来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行为了,6岁以前,他们会形成一些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多孩子都能够说出道德规则,比如不能撒谎,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等等。在这个阶段,孩子“良知”的雏形开始形成并持续发展至成年,他们也会在各种不同场合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如何培养孩子比较好的道德基础,很多心理学家都强调引导与模仿的作用。
当孩子做了伤害别人的事情,成人需要指出孩子这个行为伤害到了别人,引导儿童觉察对方的情绪,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同情心和同理心。父母可以通过绘本、动画片等方式引导孩子学习道德与行为规范。
《你看起来很好吃》是一套非常不错的绘本,它将人类强调的美好品格融入进了一个个小故事中,读起来很有趣,孩子爱听,也能在无形中学会很多亲善行为。
阅读绘本,可以体会儿童绘本创作中的儿童关怀,并从中获得启示:如何用发展的视角看待儿童在成长中的各种现象。我们还可以从绘本中了解到婴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可以感知孩子成长的喜悦:可以了解孩子面对压力产生的愤怒、退缩、害怕和恐惧:可以了解孩子的规则意识和心理边界:可以了解孩子对于规则的认识和对公平的需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