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治理

2020-11-28胡蓉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治理大数据

胡蓉

摘 要:在大数据爆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由线下转为线上的表现形式,是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舆论阵地的重要课题。本文聚焦政府等相关部门目前面临的网络舆情治理的问题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舆情;治理

一、引言

网络社会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在网络时代,谁掌握了网络技术,谁就掌握了政治话语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有关部门没有及时管控,乃至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言论肆意妄为并不断发酵、蔓延,大大误导了网民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不仅仅是国内外的客观因素,还在于我们自身对网络的认识不够深刻和重视。

二、当前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网络舆情重视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关单位自身思想认识没有与时俱进,不重视观念和方法更新,在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范能力上还做得不够,主动触网、用网意识依然淡薄。在加强理论学习和舆情研究存在滞后现象,在研究“治未病”方面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2.网络舆情应对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当前,虽建立了相应网络舆情应急管理机制,但在处置网上负面舆情方面往往存在信息共享水平不高、协调力度不够、部门权责不清、结合实际不紧密等问题,对网上舆情的分析研判缺乏沟通,对网络媒体的管控缺乏有效的措施,在舆情联合预警和联合防控方面的联动仍做得不够。

3.网络安全监督管理需要进一步落实

虽然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早期的信息化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业务功能、轻安全防范的现象,很多单位部门误以为委托入驻政务云计算中心的系统和设备的安全管理均由市信息办承担,对本单位建设的信息系统、托管的设备疏于管理,没有专业的安全运维团队,导致早期建设的网站和业务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和风险,极易酿成网络安全事件。同时各种新媒体平台也存在审批把关不严、信息发布自律意识不强等现象。网信办作为管理协调部门,刚成立不久,存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不足,在推进网络安全建设方面存在管理监督不到位现象。

4.政务网络及“政务云”安全防护体系需进一步夯实

在硬件、系统、应用等不同层面,政务网络与“政务云”均存在薄弱环节,如信息公开网站编写代码不统一、后台管理不规范、网络和安全设备老化、单点隐患,数据库升级服务采购不及时,数据加密技术未进行国产化替代等。

三、网络舆情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提高站位意识,提高履行网络意识责任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教育,主动顺应发展形势,熟悉网络传播规律,适时适度转变角色,将网络平台作为与网民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和重要渠道,直接了解网络舆论和声音,及时疏导网络情绪,不断提高处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督促大家始终保持意识形态无小事的警惕心和警觉性,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守好网络空间主阵地。在面对网络舆情,要提高前瞻性和预测力,在舆情防控上要做到观大局、察大势,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信息理论和网络安全技术,及时对网上舆情的性质、特点、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及时分析、研判和处置,努力将网络舆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

2.进一步完善网络舆情应对联动机制,营造共防共治的网络治理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我们在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联动,对网上的舆情,根据特点注意区分境内外敌对势力、错误社会思潮、民生问题等不同类型、进行多部门分析研判,跟进我市网络舆情的特点,有的放矢地破解难题,协调多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3.进一步完善健全网络安全制度,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结合实际制定或修订网络安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和流程,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从制度和措施上推进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与数据资源局一起,积极推动政务云、政务网络和重点基础设施的安全建设和日常的自查自纠工作,通过优化网络架构,调整安全防护策略,更换老旧设备等多种措施保障我市网络安全设施的平稳运行。

4.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与社会和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加强对社会正能量、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加大对新媒体以及视频网络平台等的广告投放,大力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摸清楚属地大V,掌握企业运营的大、中、小商业网站,建立企业负责人目录,尤其是开发区孵化器管理的商业网站等,有利于高效快捷处置网络安全问题和舆情问题。

5.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

网络工作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例如网络安全领域等。而舆情工作也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如住房纠纷、拆迁纠纷、医疗纠纷、教育纠纷、家庭矛盾、司法纠纷、交通事故、金融理财风险和陷阱、食药品问题等。发生在每一个领域的事件,都存在着不为人知的社会规则和人情世故。因此,有必要通过不断组织各种类型的网络安全技术专题学习、交流和培训,提高各单位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实战技能,通过加强自身网络安全监测管理和采购优质安全运维服务,整体提升网络安全监测质量。

6.进一步持续壮大网评队伍,通过各类培训提升素养

一方面,通过及时调整充实核心网络宣传(评论)员队伍,熟练运用跟帖评论话术和话语策略,在舆情中发挥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网络工作要跟得上技术革新的脚步,对于前沿的技术、新潮的产品,要能做到第一时间了解掌握,迅速开发运用,这样才能应对用户不断变化的口味,有效地传播、引导。同时,举办各类各级网络宣传(评论)员培训班,组织网络宣传(评论)员积极参加中央网信办举办的大型网评引导项目。

7.进一步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

建设安全、稳定、可扩展、可监测的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按照“先整合、后迁移”,先易后难的顺序,分批推进。建立健全政府网站内容目录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应用支撑体系、用户服务体系、运维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实现省市两级平台无缝对接。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确保安全技术措施与集约化平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将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改造与政府网站集约化工作一并部署、同步推进,确保集约化平台支持IPv6。

8.进一步落实网络安全监管责任,加大与市公安局联合执法检查力度

指导督促被通报单位的整改工作,指导数据资源局、大数据中心做好政务云安全月通报工作,督促有网络安全风险的单位做好整改工作。根据规定对上述两类整改不力的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检查过的党委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回头看”工作,坚持科学化执法,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整改较好的单位予以表扬,整改较差的跟踪督办,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追责。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治理大数据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