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探析

2020-11-28刘爽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家教家风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庭家教家风是我国社会治理的精神内核和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的家庭关系、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对整个社会风气、社会风尚和社会和谐安定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家风家教能够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矛盾纠纷的化解,巩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助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家庭;家教;家风;基层社会治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也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升到历史新高度。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而社会治理包含家庭教育建设。良好家教家风,有利于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实效。

一、家庭家风家教与基层社会治理理论阐述

1.治理的涵义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在管理共同事务时所采用的方式总和,也是在调和各种冲突和利益矛盾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指政府治理或公共治理,是公共权威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治理的主体可以是政府组织,也可以是非政府的其他组织,或政府与民间的联合组织。

2.社会治理的涵义

在我国,社会治理是指在执政党领导下,由政府组织主导,吸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治理主体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治理活动,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过程。

3.家庭家教家风的涵义

家庭、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在世代繁衍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家庭氛围以及沿袭成习的为人处世的家庭传统和原则方法的总和。家规、家教、家风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家庭文化氛围系统,好的家风来源于良好的家教与优秀的家规,家规通过严格的家教付诸实施,并世世代代相袭相传,就形成为家风。

二、当前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

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职责定位存在思想上的误区。充分发挥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疆的党员干部整体的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个别领导干部并没有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位置,而是对农民群众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严重损害了农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在业务工作方面深入不够,习惯对上级安排的任务当“二传手”“中转站”,对基层工作了解不深入,只重表面文章,不注重解决实际困难。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避重就轻,出现问题多强调客观原因不找自身问题。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份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国之本在于在于家风”。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对党风政风有积极影响,反之,不良家庭家教家风对党风政风有消极影响。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约束好自己的配偶及子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决不纵容、姑息亲属违法乱纪。党员干部的家庭家教家风,不仅仅是个人私事,还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发展大局。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对促进社会风气和整个社会道德程度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达到“修身齊家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目标。

2.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失衡

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是政府主导的“乡政村治”,农民、政府、社会等各级组织参社会与治理的作用有限,社会组织发育十分不充分,不仅数量少,而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足,难以肩负起协同治理的重任。

一方面,基层自治组织尚未完全树立主体意识,主要还是依赖于政府管理。虽然政府管理加强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但是现实情况下基层基础工作仍然薄弱,基层治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另一方面,基层政府没有将家庭家教家风与基层治理有效衔接,存在脱节现象。部分村规民约设置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由此导致群众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的积极作用,可以协助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社区矫正等群众工作。

3.群众主体作用发挥缺失

一方面,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和群众并不认同群众参与的作用和意义,将农村基层治理等同于政党治理、政府治理。部分农民群众也存在思想误区,参与感不强,对群众自治持消极态度。另一方面,基层群众虽然能够参与到基层治理治理之中,但是这种参与是被动的参与,动员式参与,对治理的参与缺乏主动性与正确的认识,参与过程严重依赖于血缘关系、人情重于契约,担心打击报复,或者进行随声附和。因此,要将群众的思想认识由自身的参与行为上升到社会治理的层面。

三、家庭家教家风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有效衔接

1.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的社会教化作用

在新时代党的历代领导人也十分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毛泽东在毛氏家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遵循家规、家训、家戒,并以此自我约束和教育子女,培养出优良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家风家教问题,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将家庭家风家教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把家庭建设纳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家庭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充分展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思想,这既符合中国传统家国同构的理念,又使家国同构在制度上得以保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对家庭成员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管理作用,引导家庭成员自觉遵循约定俗成的规矩和制度,从而起到稳固家庭、社会的作用。

2.基层社会治理中家庭成员角色的转变

古代家庭成员要严格遵循统治者的纲常礼教,等级观念、歧视观念、不平等观念充斥其中,家庭成员被动的参与社会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构建了新型的家庭关系,夫妻平等、父子平等,家庭不再是束缚人们的枷锁,把家庭成员作为国家治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参与者。家庭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多次提出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十九大报告又强调了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赋予了家庭建设的新内涵。家庭教育由过去的封建礼制思想转变为新时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家庭成员也由被管理者向参与者转变,良好家教家风的正确引导帮助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与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实现良性互动。

3.新时代下家庭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家庭模式是比较封闭的,遵循三纲五常严格的等级观念。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几代同堂减少,核心家庭越来越多,虽然家庭与社会对接越来越多,家庭的许多功能被社会代替。要充分发挥家庭家风家教的积极作用,并将家庭建设纳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把家庭相对封闭的模式扩展为更加开放的模式。

而现今社会中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与时俱进,与当代先进文明思想相融合,更多地展现时代风貌。家庭参与社会治理的程度和方式不断丰富,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发挥更加明显。

四、良好家庭家教家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路径选择

1.传承发扬良好家庭家风家教

中国自古就将家庭风气建设与家族风气建设、乡风建设、社会风气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和睦的家庭、严正的家教、朴厚的家风对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具有基础性作用。新时代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的作用,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新疆优良家风以弘扬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为主旋律。家庭作为社会细胞,其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能有效减轻基层社会治理压力、显著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家庭教育的好,则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会和睦。在新疆推行嵌入式居住、打造“民族团结巷道”“民族团结社区”、开展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以此来弘扬和传承优良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良性作用。新形势下,要把家庭家教家风作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充分发挥其德治作用,推动社会安定祥和、文明进步。

要良好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并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其教化引导作用,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凝聚精神力量。

2.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1)融合村规民约实现基层治理常态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访惠聚”驻村工作、“民族团结一家亲”等系列群众工作逐渐走向深入,更大程度上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作用,组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村(社)设立矛盾纠纷调解站,将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驻村工作队、警务室、法律顾问等多支力量纳入基层治理队伍,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村规民约的制定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结合基层实际,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为着眼点,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规定,便于群众理解的同时,更大限度发挥德治、自治的效果。发挥家庭参与基层治理的作用,以家教家风作为约束和管理方式,用家风家教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家庭成员,以此达到基层治理常态化的效果。

(2)健全家风建设实现基层治理法治化。健全家风建设制度体系,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德治作用。充分发掘基层优秀传统家庭家教家风,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健全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将家庭家教家风与村规民约相结合,进行“红黑榜”考核评定,对表现优异的给予奖励激励,对表现较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实现教育管理法治化。

(3)运用网格化管理实现基层治理高效化。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与基层社会组织、社会力量联合,建立严密社会治理网络。以户为单位,组建村民网格,推选联户长、网格长,实现群众自治管理,将每个家庭纳入社会治理体系中,让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地将自我纳入基层治理自治的关键环节,提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3.发挥家庭家风家教在基层治理作风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家教家风问题,将家庭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抓手贯穿于党风廉政建设中,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新形势下,要把家庭家教家风作为转变基层社会治理作风的有效抓手,充分发挥其德治作用。对基层治理中中出现“四风四气”现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高度警惕,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各自家庭的重要成员,要以身作则、修身律己,在良好家风建设中起表率作用,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局观念。同时,要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家庭成员和身边人,加强对家属子女的教育管理,高度警惕特权思想产生和特权现象出现。以良好家风推动党风政风清正、社风民风淳朴。

参考文献:

[1]刘佳.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2]陈顺洪.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4

[3]王岩、魏崇辉.基层社会治理的理性认知与实践路径探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6(03):81-85

[4]尹杰钦、甘信芝、黎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及其归因[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06):149-154

[5]王婷.淺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思考[J].农家参谋,2019(02):244

[6]贾志鹏、蒋飘逸.家教家风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5):293-294

[7]李海玉.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N].河南日报,2020-04-15(015)

作者简介:

刘爽(1994--)女,河南人,新源县委党校教师,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基层社会治理家教家风
家教有法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家风伴我成长
当好廉内助,树立好家风等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