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莱州一线党员干部心态调查
2020-11-28李文玉
李文玉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员干部以往的工作模式、环境状态被打破,其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分析党员干部群体的社会心态,对于提高政府和党员干部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坚定政治自信,提高群众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疫情防控;莱州;一线;党员干部;心态
社会心态是微观层面衡量党员干部政治自信的重要维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员干部以往的工作模式、环境状态被打破,其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分析党员干部群体的社会心态,对于提高政府和党员干部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坚定政治自信,提高群众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围绕疫情防控背景下我市党员干部心态的变化,市委党校组织开展了座谈以及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62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我市党员干部心态及表现特征
1.恐惧不安心态,随性别呈现出“阴盛阳衰”。疫情当前,党员干部都是冲在一线上的,风险指数自然很高,疫情摸排、卡口执勤、企业驻点、隔离点等工作都有很大的感染风险。调查中有的党员干部反映他们没有专业设备、没有防疫经验,19.35%的被调查者坦诚有点恐惧不安的心态,而且女性党员干部惶恐不安的心态较男性党员干部偏多22.32%。
2.疲惫倦怠心态,随疫情进展呈现出“高低起伏”。16.13%的被调查者反映疫情初期反复人工摸排,心态略显疲惫,而到了疫情最艰苦胶着的阶段,由于每天像陀螺一样,高速运转,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事情,虽然很累很苦,但是觉得可以再坚持,那时候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舒舒服服躺床上,好好放松休息一下,而随着莱州2名确诊病例治愈、危险等级降为低风险之后,莱州全面复工复产,党员干部工作没有以前吃紧了,却陷入高度疲惫倦怠状态,有的党员干部反映以前都是凌晨2点以后接送隔离点人员,现在市里统一集中隔离了,自己凌晨2点之前却睡不着觉了。
3.压抑无奈心态,与年龄呈反抛物线关系。疫情中,部分不理解不配合的群众没有口罩找党员干部,不想居家隔离故意找茬,还有的寻死觅活、态度恶劣,党员干部既要忙工作,还要处理这些群众不配合的情况,面对非理性情绪,有怒不能发、有苦不能诉、有屈不能言,还要收起脾气、扑下身子把事情处理好,9.67%的被调查者反映被群众磨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了,心情非常压抑,负面情绪积攒了很多。调研中发现,党员干部压抑无奈的心态在25—35岁中比例最高,45-60岁中较为明显,35-45岁中最低,呈现出“V”字型反抛物线曲线关系。25-35岁被调查者大多群众经验较少,与不理性的群众没有道理可言,压抑感肯定较强;45-60岁被调查者工作了大半辈子,处理过无数群众矛盾,见怪不怪,但毕竟年龄在这,碰到无理的群众难免压抑无奈;35-45岁的被调查者恰好有一定的群众工作经验,自我消解、排遣的方式肯定相对较多。
4.焦虑紧张心态,与职务呈正比例线性关系。此次疫情事关重大,党员干部肩头任务重的同时,也面临着考核问责的巨大压力。指挥组分别负责督导考核,人工摸排信息后电话排查落实情况,一旦履职不力,就面临严肃问责。6.45%的被调查者坦言考核问责压力较大,心态焦虑紧张。每天忙完执勤、信息摸排、隔离点服务等工作后,仍然不敢睡,生怕漏掉一些工作,总是确认再确认才放心。调研中发现,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焦虑紧张的程度普遍比普通党员干部强烈,其中领导干部焦虑感最大,这与承担的责任与背后的压力有关。
二、疫情防控背景下我市党员干部心态的原因分析
1.防疫周期长,数据摸排人工量大。此次调查,82.7%的被调查者觉得工作压力较大,而这压力来源,67.2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防疫周期长、工作任务量大。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大量的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村居协助疫情信息摸排,有效充实了基层力量。但是由于防疫周期较长,疫情风险性较大,党员干部昼夜连轴转,付出了很大的艰辛。在疫情摸排工作中,虽然有的镇街也采用了微信二维码、信息摸排APP、智慧党建等信息手段,但大多仍是上门一遍遍的摸排,一遍遍的回访,来保证万无一失,精力的透支既加大了疫情感染的几率,也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党员干部产生倦怠的心态。
2.法治不到位,部分群众抵触情绪大。除了工作任务量大的压力,12.31%的被调查者反映压力来源于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据党员干部反映在疫情摸排工作入户采集信息初期,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作支撑,其行为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加之反复上门摸排,每天问询2遍体温,部分群众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与工作人员大起争执;社区、村居门口执勤,居民拒绝戴口罩、拒绝封闭管理、拒绝执行外出相关规定,与党员干部大吵大闹,甚至以找政府来威胁;还有的居民最初阶段瞒报省外归来的信息,给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没有法律规定前,党员干部对此也无可奈何,因而产生了厌战抱怨、不被理解的情绪。
3.疫情不可知,生命健康危险系数高。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民众生存安全感大大降低,其诸多的不确定性更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感觉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心态健康层级降低,加之党员干部一直在一线工作,每天需要统计和更新疑似感染者、在外返莱人员、居家隔离人员、包保贫困户疫情需要、卡口执勤来莱人员信息登记排查、外籍来莱人员等信息,还需要和各街道、社区等机构协调,接触人群多,感染风险大,而且自己还不具备防疫的专业经验,担心被传染的同时再传染家人,神经难免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久而久之,难免焦躁抑郁。调查显示6.83%的被调查者觉得来自疫情危险性造成的压力较大。
4.政出多门,重复工作精力牵扯多。莱州党员干部特别是镇街干部大多大年初一就回到崗位上,调查时发现两个多月来许多干部早上早早到岗、晚上忙到八九点,周末无休,除了疫情摸排,还有无数的检查、报表,而上级部门之间协同联动较少,许多工作交叉重复,一个表格、一个数据重复报送,党员干部苦不堪言。调查显示5.49%的被调查者认为上级部门协同联动少,重复工作多,导致压力偏大。
5.物资紧缺,专业经验相对匮乏。疫情防控过程中,充足的专业经验和防控物资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但76.89%的被调查者反映,疫情前期口罩、消毒水、防护服、护目镜等物资紧缺,许多党员干部奋战在一线根本没有充足的物资保障,因而4.94%的被调查者将压力大的来源归因于疫情防控初期的物资短缺、专业经验的匮乏。
三、对策建议
1.学习提振精神。思想高度决定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决定工作质效。党员干部只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强化政治定力,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在迎接新的任务新的使命时,才能心态平和,坦然面对。当前党员干部培训学习关键要在入脑入心、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着重解决好学而不信、学而不化、学而不用的问题。要持续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等活动,在基层实践中淬炼意志品德,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气神。
2.工作减负赋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今后的基层治理工作也是如此,要让党员干部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务群众、寻求发展之上,所以要查处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尽可能地压缩材料报表、理顺工作流程,加强部门间的协作联动,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的多部门交叉的考核和檢查;同时适当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用数据跑腿,人工用脑,使党员干部集中精力干事创业。
3.激励约束并存。坚持激励与约束“二合一”保障。适当提高党员干部的薪酬补贴,通过待遇保障免除后顾之忧;坚持在工作一线考察、识别、使用干部,大胆提拔一批能够经受住政治考验,心系群众冷暖,关键时刻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党员干部;对不敢担当、作风飘浮、落实不力,甚至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给予组织处理;同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避免盲目简单地追责问责,切实关爱和保护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确保工作一线人员到位、战斗力到位。
4.给予人文关怀。对党员干部既要从严管理,也要人文关爱。及时补助慰问工作一线党员干部,坚持将人、财、物、政策向一线倾斜;关注党员干部心态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减压释负;关注党员干部家庭情况,帮忙协调家庭矛盾,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开展针对性地业务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增强干事创业的底气。
参考文献:
[1]林洁.乡镇干部的心理焦虑及其消解途径—以山西省33个乡镇的调研为例[J].理论探,2014(3)
[2]叶荣盛、陈小燕.乡镇干部的四种心态[N].北京日报,201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