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2020-11-28洪爱梅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210003
洪爱梅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21000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随着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对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南京邮电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和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备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来的工作岗位需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技能。因此,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为此设定了《财务管理》课程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整合知识体系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由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不同,物流管理专业不能直接运用财务管理专业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否则很难将课程内容和专业特点相结合,无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无法调动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总结归纳物流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教学经验,拟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使物流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培养满足物流行业需要的高级物流人才。
1 物流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专业需求相脱离
目前虽已有《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教材,但其适用对象是自考或高职院校,且出版时间距今较长,因此不适用于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是由财务管理专业老师进行讲授,但财管专业老师无法深度了解物流行业的特点,讲授内容基本与财务管理专业一致,讲授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财务分析等,只有在选择案例时以物流企业为首选案例。教学内容没有针对物流管理专业进行设定,致使教学内容设计与专业需求相脱离,无法满足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需求,无法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1.2 课程教学方法较传统、缺乏创新性
物流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通常是由财务管理教研室的老师担任,任课教师通常采用如讲授法和案例讨论法等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但由于是非专业课程,培养方案设置时分配的学时有限,故只能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但学生对于非专业课程的接受力和理解力有限,导致对该课程内容掌握不全面。将专业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也存在方法单一、案例陈旧、与专业不匹配等缺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削弱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创新性,不利于专业知识的传播和教学成果的提高。
1.3 实践教学薄弱、缺乏“双师型”师资
《财务管理》课程与企业实践联系密切,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有理论知识的传播,又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物流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级物流人才,应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由此需要任课教师应具备实践技能。但由于教学条件和时间的限制,真正亲身进行实践的老师不多,“双师型”教师的欠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技能相关课程的开展。
1.4 考核方式片面化、缺乏科学性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出勤、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三部分构成,期末成绩一般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占总成绩的70%。由于期末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少数同学平时不用功,虽出勤但上课不认真,虽提交作业但存在抄袭,只要期末考试前突击,也能取得好成绩,因此该考核方式较片面,缺乏过程性管理,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 物流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2.1 根据物流企业需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大物流企业对于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根据物流企业的岗位设置相关的学习课程就显得十分必要,既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可通过调查走访实践基地或毕业生就业单位,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就业需求制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包括常用的财务管理知识,如资产管理、现金管理、物流设备采购预算、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投资管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利润分配等,以实现专业和课程相融合。在教材的选择上有两个思路:一是选用通用的《财务管理》教材,任课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和物流企业结合起来,重点讲授物流企业在这方面的做法,更有针对性;二是任课教师搜集物流企业的相关案例资料,在讲授案例时将知识点穿插其中进行讲解,但对于案例的选取以及知识点的安排要求较高,既要减少知识点的重叠,又要考虑知识点的全面,需要任课教师花费较长时间将案例和知识点进行整合,才能达到讲授的目标。
2.2 线上线下资源相结合丰富教学资源
随着经济发展,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不断拓展,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相结合构建交流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将传统的纸质教材和习题类的线下资源,与互联网时代的MOOC教学、翻转课堂、微课、蓝墨云班课等线上资源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共同构成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资源。线下资源由任课教师进行筛选改良和补充完善以符合教学的需要,线上资源的建设可通过两个方式实现:一是将现有的资源整合成可使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已有视频资源进行筛选整合成满足教学要求的视频,推荐给学生并设计教学任务及要思考的问题;二是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自行开发课程资源,但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在此之前可通过第一种方式获取线上资源。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高校课程基本通过线上完成,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后续课程设计可综合运用线上和线下教学方式的优点,统筹安排课程教学方式。
2.3 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积极性
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财务管理》不是专业课,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任课教师已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传统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研究性教学、启发式教学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可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根据教学模块设计任务分配给学生,并提出任务完成的具体要求;其次是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任务完成情况,不同小组收集的信息不同,扩充了学生对任务的理解并加大了知识面;然后是任课教师归纳任务完成情况、补充新的知识点、课题总结、完成任务的深化制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点拨;最后是师生评价,师生要一同对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和课题展示表现进行评分,不仅关注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关注组内学生的团队合作效果,作为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的依据。该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以探讨式的学习取代传统的“灌输”学习,其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好的任务设计,好的任务设计不仅要让学生感兴趣,吸引并驱动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还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做到一举多得。
2.4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实践教学
基于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及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必然要求配备一支既懂理论知识又通实践应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让学生学习到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实践技能。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物流企业进校交流,达到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物流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进行讲座,将企业文化、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物流成本控制、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和岗位职责等带入课堂;另一方面是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到签订实践基地的物流企业锻炼,在物流企业里学习运作模式和操作技能,丰富课堂内容和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走访其他院校,学习他们物流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根据本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就业单位特点,内化教学方法并将其传授给学生。
2.5 注重过程性考核使考核方式科学化
考核评价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学的考核方式应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理论考核可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但所占比重不宜过高,题型上应以应用为主,增加案例分析等主观题的比重,降低概念性、死记硬背内容的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鼓励探究性学习。实践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引入过程化考核方式,考核范围包括课堂互动、课程作业、分组案例、实训操作等,每次完成情况全部纳入考核范围,以使学生认真对待该课程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地学精学透该门课程。过程性考核项目虽多,但能注重学习的持续性,以及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考核平台,促使学生按计划、自觉地完成学习,亦能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3 结束语
物流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物流企业培养具备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物流企业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因此,应根据物流企业需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线上线下资源相结合丰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积极性、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实践教学、注重过程性考核进行考核方式科学化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实践的新需求,推动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