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实践教学评价研究

2020-11-28王海萍郑立国

绿色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全过程教学质量互联网+

王海萍,郑立国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1 实践教学评价现状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质量评价已成为对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的重要手段。相比课堂理论教学质量的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相对较少,但国内外已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相关研究。如:周清文研究认为现行的高职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很难做到全面而真实地揭示实践教学质量的本质[1];Naidoo通过对健康教育类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发现现行的教学评价标准存在不明确的问题[2];Feistauer等利用多层交叉模型对大量的学生评教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教学评价结果受其他非教学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3];刘文君分析了我国高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落后等问题,提出高校应将企业作为主体引入实践教学过程[4];沙良永等研究认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具有科学合理和较强的操作性[5]。国内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表明: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过程普遍存在指标缺乏针对性、评价方法操作性差、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难以检测实践教学的质量水平。因此,如何借助有效的技术手段,解决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判断教学的影响因素和教学效果,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是急待研究的课题。

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实际上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6]。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手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还较少。

针对这一现状,有必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开展“互联网+”环境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研究。尝试结合技术手段解决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 “互联网+”环境下实践教学评价研究

2.1 研究意义

本研究在实践调研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开展“互联网+”环境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研究,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全过程应用,旨在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现有主要问题。研究工作将丰富教学质量评价理论和提供经验借鉴。主要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互联网技术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中的运用,正是现代化教学所期待的目标。

互联网的交互性和灵活性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评价的缺陷,提高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便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开展。也有利于授课者及时掌握教学反馈信息,从而及时改良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遵循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为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提供保障。

研究旨在借助有效的技术手段,解决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现有主要问题,以促进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同步发展,也可以让学习者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为教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从而为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提供保障。

2.2 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创新扩散法[7]、全过程评价法和信息反馈法。

2.2.1 创新扩散法

将数据库的建设、网联多元评价主体、引入数据挖掘技术、采取友好评价界面等多项互联网新技术合理地融入实践教学质量全过程评价中。初步建立依托互联网手段的实践课程质量评价平台,实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过程动态化和指标明确化。

2.2.2 全过程评价法

开展学前评估、教学中评价及追踪评价三个阶段的全过程性评价。研究中所用追踪评价法是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前后的跟踪性评价,以便更全面地对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开展评价。

2.2.3 信息反馈法

研究中不同阶段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都将反馈至下一阶段的教学改良和评价,整个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成果也将反馈至下一次实践教学的环节中,不断提高整个实践教学质量与市场的适用度。

2.3 研究内容

以实践课程分析为基础,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实践教学开展学前评估、教学中评价及追踪评价三个阶段的全过程性评价。通过“互联网+”环境下开展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和总结,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2.3.1 实践课程综合分析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应注意区分不同课程的特殊性,在实践课程教学开展前,通过课程性质、学习目的、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序系统的分析,明确实践教学内容布局和重难点。

除上述基本分析外,结合课程的应用特点,以及职业教育的技能化要求,利用大数据对社会的需求进行信息分析,深入挖掘岗位需求,并得出趋势性判断,依据社会的需求和课程的变化进行实践教学的调整和优化,充分发挥积极的教学作用。

2.3.2 实践教学前质量评价

统计与分析实践教学专业和班级的前置性课程安排和学习情况。利用互联网优势,预先对授课班级学生开展预备知识认知情况开展调查和评价,利用数据挖掘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信息分析。评价结果用于优化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其更贴合授课学生实际学习基础。

2.3.3 实践教学前中质量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应和课程内容相结合,建立评价数据库的质量评价体系。评价项目由基础评价项目、核心评价项目和自选项目组成。项目的设计尽量避免数字化,改为形象化、图形化的表达。

传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一般为学生、同行、管理者和督导,以上四方面评价主任虽能部分反映教学质量,但只能作为短期评估的主要依据。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的反馈意见最能直接说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因此,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中,还应加入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等社会上的评价主体。评价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软件实时完成并反馈评价。经总结分析的评价结果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长处,快速修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用于教学的过程调整和质量提高。

2.3.4 实践教学质量追踪评价

大部分的实践教学课程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直接服务于岗位的课程。因此实践课程教与学的完整的过程性评价还应包括学生的追踪性评价。针对学习了实践课程并录入了学前和学期过程评价的毕业生,通过互联网手段开展追踪性评价。反馈的评价结果用于实践教学二次分析和教学完善。

2.4 研究特色

2.4.1 将互联网技术合理融入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全过程

将多项互联网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过程,如:开展评价数据库的建设、网联多元评价主体、引入数据挖掘技术、采取友好评价界面等多项互联网手段。通过技术手段针对性地解决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现有主要问题,实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过程动态化和指标明确化。让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有利于提高评价效率和信息反馈的真实性。

2.4.2 将追踪性评价引入课程过程性评价体系

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地监督和评价,通过互联网手段对学生的追踪性评价引入实践课程全过程性质量评价体系。

追踪性评价不同于普通的课程学习终结评价。追踪性评价研究中主要涉及二种形式追踪评价:一是在实践教学开展前,对往届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效果适用性评价。二是针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录入了评价数据的同学,通过互联网手段开展不定期追踪性评价。

3 结论

合理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的基础评价工作,也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针对实践教学开展的质量评价工作,实践与理论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差别。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建立一套质量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开展前,对实践教学课程进行学习适用性评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过程性评价;在教学完成后进行追踪性评价。将多项互联网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过程,实现互联网手段全过程评价,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猜你喜欢

全过程教学质量互联网+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