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职业教育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优势与途径研究

2020-11-28黄津津

绿色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战略院校人才

戈 英,黄津津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1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早在20世纪20、30年代,以梁漱溟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并由此引发学界的持续关注。由于历史原因,在建国后很长时间里鲜有系统的、客观的研究。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乡村建设又重回学术界视野。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乡村地区在党务工作、发展过程中要将“三农”问题作为关键,贯穿优先发展、全面振兴、以民为主、城乡融合、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原则,规划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2 农业职业教育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优势

2.1 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只有科技创新才能促进农业技术发展,提高生产力。现代农业的发展要配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融合专业技术团队及各类人才,以科技创新为出发点,发挥自身优势,攻克农业技术壁垒。农业职业院校具备推动农业技术发展的优势,具有专业人才,可以针对重点领域反复试验改进,促进农业技术进步。通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开展农林职业教育,依托现有职业教育平台,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促进农业、林业产业化经营及技术进步。同时通过职业教育,也可以为乡村地区中的多余劳动力资源向其他劳动力资源稀缺地区转移提供机遇[1]。

2.2 培养技能型乡村居民

农业部提出要将居住在农村或集镇,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要职业,经济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和拥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等特点的农民发展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及高素质的乡村居民,建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大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队伍。同时通过不同职业技术等级和类型的教育培训,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致富带头人,为乡村地区多余劳动力资源再次拥有就业机遇提供帮助,从而全面推进实现新时代乡村规划发展的目标。

2.3 促进乡村精神文明规划发展

基层农业技术干部是党联系农民的桥梁,培养为农村干实事、为村民谋福利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推进体系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农村干部短缺等问题,不利于农业整体发展。在乡村规划发展进程中,通过农业职业教育,可以顺利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科学文化素养高、综合素质优秀为目标,进行乡村地区基层干部、技术领导人才的培育工作。充分利用乡村地区农业职业教育相关方的良好影响,加速促进乡村地区民主化、管理人性化,为乡村精神文明规划发展提供充足驱动力。

3 农业职业教育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途径

高等职业院校要想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有合适的载体和有效的抓手,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更合适的人才。要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特色再造,牢固树立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的职业教育思想。二是调整专业,全面增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三是精准帮扶,积极主动为扶贫攻坚提供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供给。

3.1 特色再造职业教育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职业教育创新育人模式的内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机遇。因此,应充分总结中专、技校升级后形成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与乡村基层协同合作方面的丰富经验,综合考虑技能型乡村居民服务乡村和农业发展的需要,明确自身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阶段的工作新使命[2]。同时,高职类农业职业院校应坚持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及规划发展的原则,树立打造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

首先,升华教育理念,开展特色培训,是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其提倡利用新的思想和理念,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因此,相关院校应从农业专业办学方向、优质人才规格、职业学校管理、农业课程设计等多方面入手,渗入现代化职业教育思维、人本化理念及人才个性化培养方案,全面凸显农业职业教育的特色。

其次,为了建立更加稳定的农业职业人才培养基地,院校应依托现有企业,营造联合办学、开放式办学氛围。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依托校外实训场地,加强农业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区域农业生产、农业先进技术研发间的紧密联系,为毕业生未来就业竞争力打下基础。

最后,注重与农业相关的文化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多元化技能复合型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背景下农业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注重基础文化教育的同时,职业教育院校应加强学生农具、机械类农用设备、手工栽培及管理等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消除长时间发展进程中与实践脱离,无法学以致用的情况。

3.2 调整农业专业结构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在建制格局、体制规范、人才定位、专业设置、实习实践安排等方面,均围绕城市现代化规划发展进行,农业职业教育所占比例较小[3]。因此,为了充分满足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一线技术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职业院校应以农业专业设置和专业规划发展为核心,依据层次匹配性、灵活性、现代化原则,严格结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进行专业调整,为我国农业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充足支持。如针对从温饱向小康的转变进程中,我国农业市场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日趋多样化,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应丰富种植、养殖类专业及深加工专业类型,特别是小龙虾、螃蟹等特种水产品养殖,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了充足驱动力。在开设与市场要求相符的专业的基础上,院校还可以面对当地乡村居民,开展与市场行情相符的不同类型短期技能培训班,鼓励他们入校学习,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如武汉市农业学校从20世纪初就面向全市乡村居民,每年开办60多期短期林业技能培训班,有效提升了乡村居民的技能,为其及时调整产品生产结构、延长产品链提供了充足支持。

另一方面,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农业职业院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主动承担提高乡村地区居民素质的重要使命,面对乡村振兴战略阶段发展的需要,明确自身在农业职业教育方面承担的主要责任。在保证专业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的基础上,从人员构成、组织建立、时间安排、专业内容调配、经费开支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为专业调整提供支持保障,保证专业调整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如为了提升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培养新层次、新规格的技能型人才,院校可以设置渔业、农业、畜牧业等若干个专业组别。在设置完毕后,与社会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合作,引进生猪生态养殖、光伏大棚栽培、无土栽培、蔬菜新品种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进一步丰富专业组别内容,为培养科技致富能手提供充足保障。

3.3 精准帮扶乡村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业职业教育需要承担的历史责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院校应以全方位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为主要指导思想,主动顺应新时代规划发展的需求[4],主动、精准对接乡村,为顺利完成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任务奠定基础。为了实现“农”的举措,相关院校应依托现有教育载体,有的放矢,强化人才帮扶,全面响应扶贫攻坚号召,选择不同类型职业教育供给模式,降低乡村居民受教育的经济压力[5]。

在精准帮扶思想的引领下,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应积极发挥本单位职能,积极响应农业部号召[6]。协同各专业教师及乡村地区行政单位和科研机构,构建以贫困精准帮扶为目标的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如在农产品蔬菜种植方面,可与基层行政单位合作,向农户宣传种植技术,并扶持优秀学子在当地建立小规模种植基地,向学生创新创业及农户创收提供精准帮扶[7]。

4 结语

为最大程度发掘农业职业教育在促进农业技术宣传推广、技术水平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内驱作用,乡村地区相关院校应正确认识农业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以乡村地区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为依托,探索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的高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形式,逐步造就一支农业职业技术水平、专业素质较高的技术师资群体,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8]。

猜你喜欢

战略院校人才
人才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