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化集成”助力高坡苗乡乡村旅游发展

2020-11-28刘宇炫贾真真

绿色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高坡旅游发展

刘宇炫,贾真真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0)

1 引言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交通出行条件愈加便利,人们闲暇资金及时间不断富余,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形态中最具活力的旅游类型,也是我国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贡献率最高的旅游形态。乡村旅游能够发挥乡村多重价值,以民族文化和乡村性为载体,实现经济社会功能。自贵阳市花溪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花溪南部旅游产业连片发展战略思路进一步明晰,高坡乡作为承接延伸青岩、黔陶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为助力乡村振兴,采取了“五化集成”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2 高坡乡旅游发展概况

高坡乡位于贵阳市东南端,距离省会贵阳市中心区51 km,距花溪区政府所在地31 km,与龙里、惠水交界,总面积120 km2,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28000余人,其中苗族占71%、汉族占26%、布依族占3%。高坡因“地高”而得名,全乡平均海拔1500 m,最高海拔达1712.1 m,是典型高原台地,属喀斯特地貌,山高岩底,多溶洞。

高坡乡作为花溪区少数民族乡镇之一,拥有良好的山地旅游资源。在“十二五”期间,高坡乡充分发挥山地资源特色,发展观光农业、打造旅游景点、开发旅游线路,旅游产业发展成效初显。“十三五”是高坡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转入后发赶超、奋力攻坚的关键时期,在新形势和新常态下,高坡乡确立了“高坡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定位和目标,即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依托山地资源,以“旅游+”模式,促进“农旅、文旅、体旅”等深度融合发展。

3 高坡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坡乡通过大力改善内外交通条件,探索发展以旅游、农业为主的多元产业发展道路,村庄面貌和旅游基础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旅游+”的兴民、富民效果还不甚明显。

3.1 旅游环境亟待提升、设施不完善

高坡乡作为花溪区边远山区民族乡,受资金投入、交通条件以及本底环境的影响,高坡景点相对分散,景区之间没有交通车连接,旅游仍是小规模发展,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村寨生活卫生环境、食宿等接待服务设施水平距乡村旅游标准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3.2 旅游产品类型稀少、体验度低

高坡乡村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仅限于乡村景观游览、节庆旅游活动、烧烤露营以及云顶滑雪,开发的体验类旅游产品类型稀少,整体体验度不高,旅游产品不能组织游客深入地互动参与进来,切身感受到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如高坡“四月八”苗族风情节节庆旅游活动中的主题文艺演出、鸟王争霸赛、射背牌展演以及非遗传统技艺展示、高山斗牛等节庆活动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说,就是“只能看,不能玩”。

3.3 规划执行不到位、管理不善

高坡乡属苗族、布依族、汉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然而整体民族特色不明显,各村寨“一村一特”的定位规划没有落到实处,乡内涉旅行业多但杂,且大多处于无序、混乱的经营状态。“各自为战”的农户自主开展农家乐、客栈、酒店经营并接待游客。全乡普遍存在群众观念认识落后、涉旅行业接待服务提供不到位、经营水平粗放、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4 “五化集成”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高坡乡立足实际,围绕乡村景区化、产业生态化、生态效益化、乡风文明化、环境清洁化五方面实施“五化集成”改革创新,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知名度较高的扰绕村开展试验,契合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乡村景区化

在乡村发展进程当中,通过把村落、民居与农户作为景区元素来整合打造,是一种合理、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方法。高坡乡加强全乡旅游行业管理和项目实施管控,充分考虑各级部门意见并征求地方群众意愿,严格按照规划定位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按照扰绕村定位“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高效精品农家乐示范点”,依托原生态梯田风光、布依族村落和红岩峡谷发展生态旅游业,对扰绕旅游景点、线路、业态进行了合理布局,把原生态梯田景观控制区、旅游配套服务区、农业产业发展区3个重点功能分区都划分了出来,从而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和发展措施。其中,邀请村里有威望、有魄力的寨老组建成立乡村旅游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村内旅游设施布局建设、统筹村民群众开展乡村景区化打造工作。截至2019年8月,先后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实施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完成了立面改造、庭院整治、游线设计等基础服务配套。

4.2 产业生态化

生态产业是做足乡村旅游文章的一大亮点,任何地方的发展如果不考虑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平衡,肆意开发终会酿成恶果。在挖掘原生态、本真的乡土人文时,实质上也是对其开展保护和传承的一个过程。高坡乡围绕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创建任务,正视辖区内土地贫瘠、生态脆弱的实际,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优先、绿水发展为引领,探索发展土地利用率高、土壤破坏性小、土壤改良程度好、水土保持比例高等对自然影响小的生态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申请产业扶贫资金等方式,高坡乡以水稻、红米、油菜种植、黑毛猪、绿壳蛋鸡养殖为主要产业,打造春季油菜花、秋季水稻、油菜景观,特色种植面达270亩。

4.3 生态效益化

“富美乡村”怎么建?首先要从环境、氛围上与城市游、商圈区分开来,让游客得到不同的体验。只有精品、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地,才能够足够吸引游客,刺激政府决策部署,重视环境、体验的打造。高坡乡采取政府投资造景、民宿客栈受益的模式,突破原本生态资源分散、无序、低效的瓶颈,打造“企业+民宿客栈+民俗旅游村”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实现游客集中消费和深度体验。近年来,高坡乡投入资金48万元及配套的项目资金51.64万元实施“农旅一体”示范点建设,带动农户26户46人。主打观景台、扰绕露营基地、红岩峡谷等特色景点,2018年共计接待游客近75万人次,旅游收入400余万元。

4.4 乡风文明化

文明的乡风作为软实力体现,让游客对该地的初印象有较为直观的冲击。通过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和相关培训,提升农户的素养和服务礼仪,能够将软环境、软实力转化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润滑剂和助推器。游客的青睐度与农户的满足感呈正比,随着更优质的服务提供,该地的发展前景也会愈发广阔。高坡乡充分发挥乡贤寨老、红白理事会、村级组织的作用,以约定俗成、民主商议的方式推行乡风文明、提升农户的素质涵养。高坡乡以扰绕村布依族“六月六”、“九月九重阳节”等文化节庆为契机,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编排有倡导绿化发展的节目进行生态环境宣传、保护,提升全村人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了村民素质水平提升。

4.5 环境清洁化

通过聚焦“三清一改”与中央农村工作、脱贫攻坚工作精神和指向,高坡乡充分发动乡村两级干部和村民,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提升整治,有序推进乡村清洁化整治逐渐消灭了污水横流的场景。乡村旅游对于环境的要求不仅是场地、街面的干净整洁,更注重农户民居生活舒适度的提升。高坡乡把握整体和谐的原则,针对农户个人卫生和居住房屋开展了“房前屋后都干净、人前人后都精神”的清洁行动,大大改观了村寨面貌。高坡先后投入资金约284.5万元,集中清理乡、村主干道沿线积存垃圾及障碍;集中清除水库、河沟渠塘多年积存淤泥、垃圾及水上漂浮物,以及景区周边白色垃圾、建筑垃圾及废弃土堆。结合农村“厕所革命”,增加公共厕所、蹲位;增设环卫设施及9个污水处理系统;增加主干道及景区3名环卫工人,完善卫生死角清理力度。

2018年,扰绕村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态文明村,获评省级乙级旅游村寨,2019年成功申报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了省级甲级旅游村寨评选。

5 结语

综合上述工作开展情况来看,高坡乡通过归纳总结一套“五化集成”助力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需要在聚焦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正视农用地、古村落、老民居的发展与保护问题,合理区分游客空间与居住空间的区别,选好一批“领头羊”,当好创新变革的弄潮儿。乡村旅游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发展乡村旅游实质上是在寻求乡村经济振兴,如何增强乡村旅游对游客长期的吸引力,如何进一步丰富完善乡村的旅游功能,使村寨的管理和服务再上一个新台阶还需要在实际中进行更多探讨。希望高坡的例子能为其他相似区域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猜你喜欢

高坡旅游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之歌
过黄土高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教师发展
在山之阿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