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小镇建设模式研究
——以桂林会仙镇为例

2020-11-28

绿色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全域小镇旅游

周 杰

(广西师范大学 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1 引言

全域旅游是当今以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它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同时促进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文明素质等领域的建设,进而实现区域资源有机地融合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当前,国家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脱贫,让农民朋友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如农业补贴、贫困扶助、创业支持等。作为乡村也要抓住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抢抓致富机遇,走上小康之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乡村旅游业当前发展势头良好,对于桂林市这样具有天然旅游资源的乡镇来说,如何抓住契机,使得小镇旅游服务提档升级,走旅游小镇特色发展之路,是乡村旅游小镇建设着重要思考的问题。

2 桂林会仙镇旅游建设现状

会仙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距桂林市中心大约30 km,交通便利。会仙镇境内自然风光迷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群山林立,形态千奇百怪,好像一群仙人在此会聚,会仙因此而得名。目前,在政府的支持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会仙小镇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较以前有所提高。但距离小康之路还有一定差距。

2.1 农产品资源丰富,缺乏包装和推广

会仙镇土地肥沃,百姓勤劳,绿油油的蔬菜,如菜花、莴苣、空心菜、大白菜等;香甜的水果,如柑桔、葡萄、西瓜、天香水蜜桃、蜜桔、橙子等,形成了一道绿色风景线。会仙镇政府带领百姓不断发展优质高产经济作物,如甜笋、芋头、甘蔗等。 勤劳的农民家家喂养鸡、鸭、鹅、猪等,自制特色农产品,如板鸭、豆腐乳、咸鸭蛋等给农民们带来了受益,也是山村百姓的谋生之道。可是如此丰富的农产品销路不是很畅通,因为缺少专业人员的设计和包装,缺乏借助现代信息化广泛推广的平台。

2.2 旅游建设基本完备,但急需提档升级

近年来,当地政府一直努力规划建设旅游小镇,成效显著。当前会仙境内群山耸立,千姿百态,河塘纵横,吸引了不少游客。如历史悠久的古桂柳运河,沟通桂林漓江和柳江水系,为中原与西南往来的重要通道。素有“水泊梁山”之称的相思湖,湖面清波荡漾,波光粼粼,荷花点缀,船儿穿梭,与周围的群山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还有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曾驻军的石门崴,水往高处流,传说十分迷人。距离会仙镇1 km的地方,坐落着白崇禧的故居。这里的天然人文资源引起了会仙镇周边高校专家的关注,经常有科研人员出现在这里。调查发现,会仙镇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建设,但基本处于初级阶段,缺少进一步提档升级的规划,凸显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风景区的环境卫生与美景形成一定的反差。景区没有专业的导游讲解;游船简陋,且缺乏任何安全保护设施等。为了会仙小镇下一步快速发展,急需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对目前旅游建设状况进行提档升级。

2.3 民风淳朴特色浓,缺少全方位包装

会仙镇老百姓淳朴热情勤劳,他们为游客撑船,赚取少量辛苦费,一口当地方言,让游客感觉在听外语。撑船的村民一般年龄都在40岁以上,他们会为游客推荐自己家的美食,如现场屠杀鸭、鸡、鱼等,并亲自架起火锅烹饪,味道独特,天然健康。村民通常也会为游客现场演示旧村板鸭的制作,如食材选用老鸭、稻谷鸭和草籽鸭,经开膛、上板和整形等几十道工序制作,最后还要晾晒半月左右,才可蒸熟来吃。每家的院子里都悬挂自己家的菜单和价钱,为游客再次光临提供联系信息。品尝过会仙小镇农家美食的游客对村民们的厨艺赞口不绝。然而,淳朴的民风,独特资源等,缺少专业设计和包装,外面的世界对会仙小镇了解的还不是很多。

总之,会仙旅游小镇具有天然的旅游资源,丰富的农产品,淳朴的民风,浓郁的民族风等。当前需要在原有建设基础上,秉承全域旅游理念,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进一步做好规划,借助现代信息平台,精心设计和包装,不断拓展旅游空间,发挥特色资源的作用来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3 桂林会仙旅游小镇全域化发展可行性分析

3.1 会仙旅游小镇地脉属性

会仙镇位于临桂县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与4个乡镇毗邻。是临桂四大古镇和桂林市西南面的一个重镇。镇区人口l.2万人,1999年就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总之,会仙镇全域化旅游发展,地理位置优势显著。

3.2 会仙旅游小镇文脉属性

会仙镇历史悠久,具有宝贵的人文资源。这里拥有古桂柳运河、相思湖、白崇禧故居等。尤其是小镇独特的建筑、周围群山环抱、田园风光,这些文脉的魅力,构成吸引游客重要元素。

3.3 具有与国际接轨独特优势

距离会仙镇5 km的地方坐落多所高校,如桂林旅游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会仙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厚重的人文环境、香气扑鼻的农家美食等已经引起高校专家的关注。一些学者通过申报项目积极参与推动会仙旅游小镇的建设;一些导师也在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探讨如何通过互联网推广会仙镇的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等。高校力量的注入定会把最新的发展理念、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带到新农村建设上。通过多方联动,会仙镇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会仙旅游小镇具有地脉、人脉及区位优势,在此基础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不断创新理念,发挥资源最大优势,乘改革发展的东风,会仙小镇未来会更加美好。

4 旅游小镇全域化发展应遵循原则

4.1 资源主导型向产业融合型转变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小镇应当遵循由旅游为主导向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会仙小镇在政府支持下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为游客及当地居民提供医疗、康养、教育、商业等服务。转变以前单一的旅游,向游客提供度假、游玩、运动、康养、中医等综合型服务。同时,针对一些群体的需求,提供高端服务,如私人订制、度假养生、体育运动、节日婚庆等。逐步形成“旅游+”的多个支点,如“旅游+康养”“旅游+节庆”“旅游+教育”“旅游+体育”等。

4.2 市场导向型向市场细分化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在发生根本性改变,而且当今的旅游人群也出现了不同的划分,如老年团、青少年团、教师团等。因此,全域旅游小镇建设也要遵循旅游团体需求的变化,重新规划旅游服务项目,如生态农旅、生态文旅、生态食旅等。细化的旅游服务项目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对游客产生独特吸引力,自然资源和设计者智慧融合在一起是全域旅游小镇魅力。

4.3 政府导向型向市场多元化转变

全域旅游小镇的建设和发展,首先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旅游小镇的建设提供基础性设施,如道路、建筑、医院、游乐场所的修建等。基础设施完备后,应当发挥市场多元化的功能,同时旅游服务业要参与进来,旅游局要把小镇规划入游客的旅游路线中,直接对接游客需求,实现资源整合,发挥市场的灵活性。

4.4 由封闭型空间向开放空间转变

全域旅游应当遵循由点拓展到线和面发展的原则,实现空间的开放,主要表现在便利的交通、购物、娱乐、休闲、养生等一条龙服务。给游客的感觉不仅仅是一个景点,而是一个景域,处处是景,田园山水相互关联,给游客带来舒适惬意的体验。当然,这需要旅游线路和配套设施的联动服务。

总之,旅游小镇全域化发展原则应当突破传统的观念,实现多种产业的融合,市场逐步向多元化、细化方向转变,实现旅游空间的开放等。会仙小镇全域化发展必然应当遵循同样的原则,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5 会仙旅游小镇全域化旅游发展模式

5.1 旅游“+”小镇

全域化旅游小镇的构建在遵循乡村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实施旅游“+”的模式,大力拓宽旅游内容,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需求。

5.1.1 旅游“+”美食小镇

游客到异国他乡,首先的需求就是品尝美食,不同的区域拥有不同特色的饮食,美酒佳肴会让游客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会仙小镇的村民们自己养殖的鸡、鸭、鹅、鱼,自己腌制的腊肉、香肠,自己自作的苦瓜酿、辣椒酿、豆腐酿,自己耕作的蔬菜水果,自己打制的油茶等,再加上具有地域特色的烹饪方法,让游客品尝的是安全健康的“野味大餐”。游自然风光,品农家菜肴,赏鸭子游水等,正是新时代人们旅游的向往。

5.1.2 旅游“+”营销小镇

当今游客外出游玩,购物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游客在旅游小镇玩得开心,吃得舒服,离开再带点当地特色产品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农民们依据游客需要,家家准备一些特色食品,如腌制的鹅、鸭等,绿色的水果,如清香橘、砂糖橘等,手工制作的马蹄糕、龟苓膏等。只要游客有需求,农民朋友会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发挥自己家的资源优势,不断改善升级。因此,全域旅游“+”营销的模式可以让农村的资源发挥到极致,为农民铺平销售的大道,打开致富的大门。

5.1.3 旅游“+”康养小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会仙镇自然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是健康、养生、养老的宝地。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帮助有需求的游客调养身体,如中医的经络疏通、刮痧、拔火罐、针灸、按摩等,这些服务是当今人们喜欢的保健方式。据调查,外国人也比较喜欢中医。中医博大精深,对身体的保养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预防、修复等。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目前,国家层面在推进“健康中国”和“美好生活”建设,打造会仙康养小镇是顺应潮流需求,也是建设发展新农村的一大契机。

5.1.4 旅游“+”教育小镇

会仙镇位于大学城附近,可以发挥其地理空间开阔、美食美景、高校资源丰富等优势,开展周末民族舞蹈训练班、军训夏令营、游学夏令营、吃苦夏令营、研学夏令营、绘画夏令营、作文夏令营、诗词朗诵夏令营等。诗意的田园,宁静的小道,闻着花香,让参训者在项目中体验、磨练、触动、反省、感悟等,学会独立、成长和改变,收获友谊和更精彩的自己。这些项目的融入定会让神奇的小镇变得更加文明和迷人。

5.1.5 旅游“+”多产业小镇

遵循全域小镇建设应当向多产业融合的原则,会仙小镇的旅游建设应当打破产业界限,与多产业深度融合,如旅游业与金融业、房地产业、娱乐业、餐饮业、农业、制造业等融合。小镇建设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打破地域界限,创新出差异化的旅游服务项目,才能凸显全域旅游小镇生机盎然的活力。

5.2 旅游“+”科技

5.2.1 运用科技手段提供智能化服务

运用科技促进全域化旅游小镇的发展,是时代对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如运用虚拟仿真技术传播和展示全域旅游小镇的特色,让游客通过线上服务快速了解小镇可以提供的旅游服务,是吸引游客最好最快的方式。同时,通过3D或4D技术向游客展示景区服务,实现智能化管理,这是旅游小镇发展的方向,只有运用现代技能,游客才能最大程度感知和体验全域旅游小镇的特色。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旅游小镇的现代化、智能化、技术化会给游客带来无与伦比的美的享受。

5.2.2 借助地位优势吸引高校科技人才

会仙小镇周边高校多,如何与高校联动,实现产学研平台的构建是小镇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培养一批旅游、科技、电子、财务、管理等领域人才注入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既能让高校培养的人才发挥专业特长,也能为全域旅游小镇的长久发展提供保障。高校的资源非常丰富,地方政府若能够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借助高校知识的力量,最前沿的发展理念,以及让散发青春魅力的大学生参与小镇的规划与运营,是会仙小镇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5.2.3 利用智慧手段建立基础信息管理

借助现代技术实现会仙小镇无线网络全覆盖,实施手机入住、手机导游、手机点菜等,健全交通、安全等信息管理模式。智慧化管理会带动村民们各种理念的变革,如环境的美化,村民们会自觉注意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的环境,会自觉提升自身修养,会自觉学习语言,会自觉维护村里的治安状况等。因此,建立智能化信息管理模式可以营造和谐、团结、良好的新农村景象。

6 结语

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对会仙旅游小镇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针对会仙小镇旅游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模式,让山水乡味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拓宽小镇的旅游功能,以实现开放的乡村生态旅游,满足游客多元化、体验性等需求。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借助信息化手段营销,促进农产品销售,最终实现建设美丽乡村、富裕乡村的目标。

猜你喜欢

全域小镇旅游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