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荒地造林技术措施及效益分析
——以会泽县老厂乡为例
2020-11-28王玉志
王玉志
(云南省会泽县老厂乡林业工作站,云南 会泽654200)
1 会泽县老厂乡基本情况
会泽县老厂乡国土面积16168 hm2,林地面积10440.7 hm2,有林地面积10175.9 hm2,无立木林地354.1 hm2,宜林地1769.7 hm2,林木蓄积497820 m2,森林覆盖率43.81%,年平均气温12.8 ℃,年平均降雨量均为827 mm,无霜期213 d,全乡东高西低,东部海拔2000~2700 m,西部海拔1500~2200 m,平均海拔2350 m,辖13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选择合适的造林地块
造林地块的选择坚持生态脆弱及生态区位相对重要的区域优先实施原则;坚持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连片,便于管理、易见成效的原则;坚持优先安排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生态功能退化、急需恢复区域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造林地块尽量选择在集镇、村庄、主要水源地周围,或者水土流失严重地块。
2.2 合理选择造林树种
根据适地适树、科学引进、针阔混交的原则,要考虑到以保持水土为主,结合本地的立地条件和树种的生物性特性在不同地区的生长表现,一般老厂乡的造林树种选择华山松、圆柏、等,这些树种是根深性树种,根系发达,具有较好的保肥、保水、保土能力,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有较强的抵御自然灾害和抗病虫害能力,能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是常绿和萌芽力强的树种,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2.3 确定造林方式
造林方法使用得当与否和造林成活率的高低、造林后林木生长的好坏有密切关系。根据老厂乡的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生物学特性,为确保造林成效,一般造林方式确定为植苗造林。
2.4 整地
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整地工作能够有效确保蓄水保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且把杂草消灭,能够提升土壤肥力,进一步改善水、肥、气、热等相关条件。一般在老厂乡都是采用穴装整地,因为老厂乡的造林地基本是山地陡坡、水蚀和风蚀严重地带,整地规格为40 cm×40 cm×40cm,捡除石块、草根等杂物,要求在造林前一个月完成预整地。
2.5 造林配置及造林密度
结合林种、造林目标、造林树种、水、肥、热等相关的条件,决定造林的密度,其种植点的配置,要充分地体现出水土保持林及水源涵养作用。混交方式要结合荒山荒地的地形地貌、立地条件等选择混交方式。造林密度华山松纯林采用1 m×1.5 m,每亩222株;华山松、圆柏混交林采用2 m×1.7 m,每亩196株;圆柏纯林采用2 m×1.7 m,每亩196株。
2.6 造林时间
一般情况春季是植树造林的最佳季节,但老厂乡由于春季多风、少雨,使得春季造林成活率低且幼林生长缓慢。相比之下,雨季温度高、土壤湿度大,进行造林可以保证苗木获得充足的水分,从而促进其生根和生长,不但省工、省力、投资少,而且成活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 苗木要求
采用一年生的Ⅰ、Ⅱ级营养袋苗,良种壮苗是造林成败的关键,种子必须来源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木树种;造林所需苗木须符合云南省规定的Ⅰ、Ⅱ苗的标准,严格实行检疫、检验和“两证一签”制度。华山松苗要求苗龄0.3~0.5年,地径大于0.15 cm,苗高大于5 cm,根系长度大于5 cm;圆柏苗要求苗龄2.4年,地径0.3 cm以上,苗高30 cm以上;旱冬瓜要求苗龄2年,地径0.3 cm以上,苗高30 cm以上。
2.8 造林方法
起苗时注意不损伤根,不损伤苗木地上部分,栽植时应注意将容器苗周围的原带土团保护好,定植时要先回填表土3~5 cm,然后撕掉营养袋,把苗放入塘内,覆土,注意把覆土分层压实,而不损坏原带土团,覆土厚度一般应盖过容器2 cm左右,并在苗木根兜周围盖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做到根深、苗直、土实、塘平。
2.9 抚育管护
造林后安排护林员管护,严禁因群众生产生活、放牧等破坏新造林地。第二年雨季的时候进行一次补植补造,确保造林成活率。其次,雨季造林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生杂草,就要结合补植补造进行一次抚育,主要措施是以植株为中心,半径为30 cm以内的范围进行松土除草,松土要内浅外深,以防伤及苗木根系。
3 效益分析
3.1 生态效益
3.1.1 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林分质量
造林后造林地森林植被得到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同时,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增加。同时通过荒山荒地人工造林,造林配置、造林密度更趋合理,林木生长率提高,生态功能增强,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3.1.2 涵养水源
涵养水源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蓄水功能、调节径流功能、森林削洪抗旱功能和森林净化水质等。荒山荒地造林森林面积达到稳定后,每亩森林每年可增加蓄水20 m3,按照可替代值0.2元/m3计算,新增1亩的森林面积其蓄水年均替代值为4元。
3.1.3 减土壤流失
造林郁闭后的林地对降水起着有益的再分配作用,能够有效的调节地表径流,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造林达到一定郁闭度后,郁闭度越高,再分配作用越强,地表径流流速越慢,减少土壤流失的能力越强。按照每亩每年保土3200 kg,以固土工程每吨1元的可替代值计算,新增1亩森林每年固土替代价值为3.2元。
3.1.4 提高保肥效益
造林成林后能够有效减缓地表径流,增加蓄水,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土壤中氮、磷、钾的流失。按照每亩森林每年减少土壤中氮、磷、钾流失折合有机肥56 kg计算,以640元/t的可替代值计算,新增1亩森林每年保肥替代价值为35.84元。
3.1.5 净化空气、庇护农业
良好的森林植被能够有效地改善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增强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林木强大的蒸腾作用,是空气湿度增大的直接原因,从而改善了小气候环境,庇护了农业生产。
3.2 社会效益
造林成林后,造林地区泥石流、滑坡、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大大降低,有效地维护了国土安全,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增加群众的幸福指数,对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振兴乡村战略实施、促进社会和谐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造林成林后,能够有效地改善立地条件,增加药材、松子、菌类、果实等林副产品的产出,从而活跃市场经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对林副产品的需求。此外,还能转移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为社会缓解就业压力。
3.3 经济效益
造林成林后,能够为社会提供药材、松子、菌类、果实等林副产品,为当地增加经济来源,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一方面,自然灾害降低,流入河道、水库的泥沙减少,减少因防灾、救灾,清理河道、水库淤泥的损失,产生间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能够增加木材的产出,为造纸、建房等提供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