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论语》中的副词

2020-11-28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气副词谓语

陈 莹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宁德分校,福建宁德,352000)

一、前言

副词是指只能充当谓语修饰成分的词。在古代汉语中,副词是一个很复杂的词类,使用情况复杂,使用频率却很高。关于副词分类问题,学术界一直是有争论的。近一百年来,各种语法书在论述副词时,一般都要给副词分类。如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将副词分为八类;吕叔湘等将其分八类(《现代汉语八百词 增订本》);黄伯荣、廖序东分为七类(《现代汉语》)。《论语》作为先秦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语录体散文著作之一,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具有极强口语性、代表性,能够较真实反映先秦时期语言的使用情况,对我们研究古代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术论文也多有对《论语》副词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但正如吕叔湘所言:“副词的内部需要分类,可是不容易分得干净利索,因为副词本身就是一个大杂烩。”[1]对副词分类标准不同,同样以《论语》副词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可能也不尽相同。

本文选取《论语》中的副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专书研究的方法,对《论语》副词作穷尽式统计。笔者在研究《论语》时,也对副词进行了分类,主要以句法功能为依据,以所表意义为基础,以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2]为底本,并结合《论语》中副词的使用情况,参考了张玉金先生《古代汉语语法学》[3]一书中对于副词的分类,将《论语》中的副词分为八类: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频率副词、否定副词、情态方式副词、谦敬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以这种分类标准对《论语》中的副词进行分类研究,以期反映其总体面貌。

据笔者统计,《论语》中的副词共56个,其中单音副词53个,双音副词3个。《论语》中大多数副词在意义上归属于一个小类,但是有部分副词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类,如“又”分别属于关联副词和频率副词,在这里将它看成两个副词来分类。

《论语》中的副词总计使用次数约1000 次,其中否定副词“不”使用次数最多,为580次,占全部副词使用比例的58%。也有的副词仅出现一次。

二、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的语法特征表现在组合能力和造句功能两个方面。

(一)在组合能力上的特征

1 .副词基本组合能力主要是能够修饰谓词。如: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2 .副词之所以有时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条件是:

(1)名词作主语时,部分副词可出现在它的前面。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2)名词作谓语时,副词亦可出现在它的前面。

觚不觚,觚哉!觚哉!

君子不器。

(二)在造句功能上的特征

1 .若一个词只能作状语,那么这个词就应是副词。副词是具有“纯状语性”。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在分析副词的造句功能时,要坚持“同义性”原则,不能把意义不同而词形相同的词混在一起。例如,“其”字,甲骨文 ,本义簸箕。可假借为代词,释为“他、他们、那”。还有“将、大概、难道”之意。在分析“其”字,首先要注意其意义,不能把不同意义的“其”混为一谈。只有义为将、大概、难道的“其”才是副词,这种意义的“其”只作状语。如: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2 .需要划清副词与他类词作状语的界限

(1)名词作状语不是副词,这类名词主要是普通名词、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如: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朝闻道,夕死可矣。

(2)动词作状语不是副词。动词用作状语的情况较少见。但是动词用“而”字(或“以”字)和动词谓语连接作状语,这种情况就比较多了。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子路拱而立。

(3)形容词作状语也不是副词。若一个形容词不但可以作定语、谓语,还可作状语,且作状语时意义基本不变(即同作定、谓语时一样),才叫形容词作状语。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三、副词的类别

(一)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是表示程度的,在《论语》中有4个:已(太)、大(太)、尽、弥

1 .表示程度深的

【已】1(太、甚)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大】1(太)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尽】4(极)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 .表示程度加深的

【弥】2(更加)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二)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是表示范围的。《论语》中的范围副词有7个:皆、俱、只、独、唯(惟)、是、多。

1 .表示总括范围的

【皆】15(都、都是)

《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俱】1(都)

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2 .表示限制范围的

【只】1(只是、仅)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独】1(只、仅)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唯】13(惟)(只)

父母唯其疾之忧。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是】1(通“只”)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多】1(只)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在先秦典籍中,“多”亦当副词的例子,如“吾今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左传·襄公十四年》)“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左传·定公十五年》)

(三)时间频率副词

时间频率副词是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论语》中的时间频率副词有15个:已、既、尝、方、正、将、始、亦、又、复、犹、屡、有(又)、亟(屡次)。

1 .表示行为发生在过去

【已】1(已经)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既】11(已经)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尝】4(曾经)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 .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好遇上

【方】1(正)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正】1(恰巧、刚好)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3 .表示动作行为将要进行的

【将】16(将要、快要)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4 .表示动作行为开始进行或终于进行

【始】5(表初始)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5 .表示动作行为经常、永久发生,或者偶尔、暂时、有时发生

【长】2(通“常”,经常)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广雅·释诂一》:“长,常也。”《商君书·算地》:“故兵出,粮给而财有余;兵休,民作而畜长足。”

6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

【亦】34(也)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又】9(复、再一次)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复】1(再、又)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犹】8(还)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屡】3(经常、数次)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有】1(通“又”)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亟】1(多次、常常)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四)否定副词

否定副词是表示否定的。《论语》中的否定副词有8个:不、弗、勿、毋、未、无、非、未尝。

1 .一般否定

【不】580

其中“不亦……乎?11”是一种反问句式,“不有2”表示没有,分别用在假设句和疑问句中。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不有博弈者乎?

【弗】5(不)

女弗能救与?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不”“弗”都表示一般性的否定。但是“不”可否定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可否定动作行为和事物的性质状态,动词后带不带宾语皆可;“弗”一般否定及物动词,但后面一般不带宾语。

2 .祈使否定

【毋】21(无)(别、不要)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无欲速,无见小利。

【勿】13(别、不要)

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毋”“勿”都用于祈使句中,表示禁止或劝阻。只是,“勿”后动词一般不带宾语,“毋”后动词可带宾语。

3 .已然否定

【未】33(还没有、还没、还不)表示否定某种情况已经发生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未”与“尝”组合构成“未尝4”,表示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普遍性否定,义为从来没有。“未”与“未尝”的区别在于,“未”所否定的事件与现在有联系,而“未尝”所否定的事件与现在没有联系。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4 .存在否定

存在否定是否定某种情况或事件的存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或“没有”。

【无】12(没有)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不”有时也表示存在否定。如:

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5 .判断否定

【非】33(没有、不是)

(1)“非23”表示判断否定,用在体词性谓语前,否定主谓之间的关系。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其中“非……而……3”是反问句式。

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非8”所在句为疑问句时,句尾常用语气词“与”。

管仲非仁者与?

(2)“非10”表示对事实的否定,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否定行为或性状,常与判断语气词“也”搭配使用。

非不悦子之道也,力不足也。

非曰能之,愿学焉。

(五)情态方式副词

情态方式副词是表示情态方式、速度的。《论语》中情态方式副词有6个:自、躬、躬自、相、共、窃。

1 .表示情态方式的

【自】1(表示亲自做某事)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躬】2(表示亲自做某事)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躬自】1(表示亲自做某事)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相】1(表示互相做某事)

道不同,不相为谋。

【共】1(共同,表示几个施动者一起做某事)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

【窃】1(表示私下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六)谦敬副词

谦敬副词是表示谦虚、恭敬的,一般用于对话的场合。《论语》中的谦敬副词有2个:敢、请。

1 .表谦副词

【敢】5(表示冒昧)

敢问崇德,修慝,辨惑。

赤也惑,敢问。

副词“敢”与助动词“敢”的区别:(1)助动词“敢”通常用于否定句,否定词“不”“未”等出现在它的前面;(2)副词“敢”既出现于否定句,也出现于肯定句。在否定句中,否定词“不”出现在它的后面。

2 .表敬副词

【请】4(表示要求对方允许实施某一动作或者请求对方允许说话人实施某一动作)

请问其目。

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动词“请”与副词“请”这两者在句法上最大的区别是:动词“请”在句子中不可以省略。若省略,句子或不能成立,或表义与原句截然不同;而副词“请”可以省略,不会影响句子的合法度,只是表敬程度有所变化,但句子还是成立的。

(七)语气副词

语气副词是指用在谓语前面,对谓语起修饰作用、表示说话语气的副词。《论语》中的语气副词有11个:诚、必、固、其(大概)、莫、或、盖、无乃、岂、曾、盍(为什么不)。

1 .表示肯定语气

【诚】1(的确、确实)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必】75(一定)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固】4(表示确凿无疑)

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然;固相师之道也。

2 .表示测度语气

【其】28(大概)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其恕乎?

【莫】1(表示对原因的猜测)

“莫”只有当表示“大约”之意时才是副词。

文,莫吾犹人也。

【盖】4(表示对原因的猜测)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无乃】3(大概、可能)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无乃为佞乎?

无乃尔是过与?

3 .表示反问语气

【其】6(难道)

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岂】8(难道、怎么)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4 .表示不相信出乎意外的语气

【曾】3(竟然)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八)关联副词

关联副词是指用在词语或分句之间起关联作用的副词。

【又】4(表示并列)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又】2(表递进)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四、结语

从对《论语》副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发展的一些特点:

第一,《论语》单音副词较多,占一定的优势,虽也出现一些复音副词,但使用频率是不足以和单音副词抗衡的,尚处在萌芽阶段。

第二,语言发展具有一定的渐变性和继承性。虽然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这种发展不是突变的、一蹴而就的,更多是渐变和带有一定的继承性。比如《论语》中否定副词“不”也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

第三,在语言发展中,虽然语法发展是最为缓慢的,但对比《论语》中副词的使用情况和现代汉语副词使用情况,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比如《论语》中范围副词“多(只)”,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

猜你喜欢

语气副词谓语
非谓语动词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语气不对
短句—副词+谓语
注意说话的语气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非谓语动词
副词和副词词组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