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岛湖形成以来森林资源生态经济建设历程与启示

2020-11-28徐小忠方中平章德三徐高福

绿色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新安江淳安县千岛湖

徐小忠,方中平,章德三,徐高福

(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淳安 311700)

1 千岛湖的形成背景

千岛湖于1981年6月命名,1983年12月15日,得到浙江省地名委员会批复认可。限于60年前的科技水平与社会经济条件,保留的本底资料主要为移民情况,对山水资源关心留意者甚少,从而导致当下千岛湖的森林资源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

新安江为钱塘江一大支流,发源于安徽黄山,流域面积11850 km2,水库包括当时的浙江淳安、遂安两县(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合并为淳安县)、建德县与安徽歙县境内。1954年,国家决定对新安江实行一级开发,建设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新安江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8亿kW·h以上,正常蓄水位108 m,水库面积为580 km2,库容为178亿m3[1]。考虑到回水影响国家确定110 m高程以下的居民要迁移。共需迁移近30万人,为节省移民迁移安置费,1956年开始,采用“分散插队与就地上山相结合”的方针安置移民,其中97006人在淳安县上山后靠安置。据1956年成立的承担水源涵养建设职能的新安江水源营造所于1957年12月至1958年2月完成的《新安江水源林规划(草案)》,浙江区域水库周围1 km范围面积约792 km2,其孤岛总面积78 km2。这个规划当中对山林资源的描述是一些不能再粗放的数字,87569 hm2总面积山林,杉木、马尾松为主的有林地占1/2,且以中龄林为主,阔叶(灌木)林占10%,散生松疏林、荒山各占20%。森林总蓄积量474765 m3,松木蓄积占63.5%。而其中属于建德县范围的总面积为4090 hm2,其中用材林1867 hm2,经济林22.3 hm2,灌木林1226 hm2,无林地330 hm2,非林地642 hm2,总的山林资源情况要比淳安县好得多。

1959年4月9日周恩来总理视察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工地。同年9月新安江实现截流,水库开始蓄水。

2 千岛湖森林资源生态经济建设历程

根据1957年12月24日新安江水源林营造所撰写的《水库周围山林情况调查与今后管理意见报告》,当时林木遭受破坏的情况是较为严重而普遍的。其主要原因是对移民政策宣传得不深不透,群众尚有些顾虑。事实上,这也只是当时的信息与建设社会条件限制造成部分现象,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做工作,一边支付补偿费,一边收归国有的山林,由淳安县移民安置委员会编造清册,移交给林业局保管。也有部分属农业社管理的山林,受移民破坏影响极小。淳安县林业局提出除了库边农业社有劳动力进行营造林的,交给农业社管理,其余应由国家成立经营管理机构统一经营管理。1962年1月,浙江省委下文,成立新安江经济开发建设公司,系省属企业,主管部门为省水产厅。表明经营水面放在了公司的首要地位。从那时起,这一个在淳安县被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标杆性企业经历了栉风沐雨、波澜壮阔的58年,这里仅就公司林业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与分析。

2.1 封山育林、封造并举艰苦创业期

这一阶段的时间从1962~1975年。浙江经济开发建设公司(1962~1969年)到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期(1970~1975年)。公司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及时建立了管护机构,据1963年9月淳安县人民委员会林字第157号向省人民委员会提交的《关于要求建立水库林场的报告》,成立了9个林场,山林面积3.7万 hm2,其中约有90%为森林或疏林,这在最近笔者的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调查中得到了佐证[2]。对于林场而言,当时的经营方针是以林为主,封山育林抚育幼林,改造次生林,对荒山和疏林地进行人工造林,并因地制宜发展牛羊等畜牧业、农业生产。1969年的林场发展到14个,1970年兵团时期成立时有19个林场,山林总面积达5.3万 hm2,这一阶段的13年间每年平均营造杉木、柏木、油茶、油桐、毛竹林800 hm2,每年还有2000~3000 hm2的幼林抚育,然而由于存在重造轻管及营造林技术上的问题,造林的保存率不是十分理想。这一时期,公司林业生产生活条件从零开始,十分艰苦,广大干部职工青春勃发,激情澎湃,发扬战天斗地、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造就了绿意盎然的美丽千岛湖,为千岛湖生态事业和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采育结合、多种经营发展兴盛期

1975年10月,撤销南京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建制。1976年2月,成立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相关林业、水产生产(包括加工),分别由省农林局和省水产局主管。1976年春在姥山林场建立省级重点杉木种子园和国外松(火炬松)母树林各一处。1977年10月,淳安县“万亩油茶基地指挥部”成立,并于青溪公社水岭湾两侧伐木整地,辟建万亩油茶基地。次年成立万亩油茶场,由县林业局管理。1980年10月,万亩油茶场划归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管理。至1984年,姥山林场拥有马尾松、柏木、杉木为主的近千亩良种基地,被定为部、省联营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从此,育苗采用姥山种子园良种,实现良种壮苗造林,由常规造林重点转向以生产商品林为目的的杉木速生丰产林为主。20世纪80、90年代坚持采育结合,促进资源回升,提高经济收益,是营林生产最活跃的历史时期,坚持适地、适树、适种源的资源培育原则,抓好良种化、林地水分和养分管理等关键环节,形成了年更新造林300 hm2,年幼林抚育1000 hm2,年间伐抚育300 hm2,年产2万m3商品材的生产规模。与此同时,注重以林为本,发展多种经营。茶叶、柑桔等经济林投产面积超过667 hm2。

新安江开发公司从事旅游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先辟建东南湖区桂花岛、蜜山、羡山和姥山诸景点,并在县城开办鱼味馆特色餐馆,开淳安旅游、餐饮之先河。1986年10月,经林业部批准,由林业部造林司和浙江省林业厅联手建设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标志着公司对森林的认识观念和利用已进入了一个新水平,即从“全树利用”的阶段进入了“全林利用”的崭新时期。

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中叶,公司工业生产企业发展迅速,工业总量占全县1/2,资产总额超2亿元。公司为淳安工业发展大胆尝试、力挑重担,发挥了应有的铺垫和基础性作用,在淳安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3 分类经营、生态优先理念转变期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公司更名为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由于工业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人员负担过重、投融资规模过大、国家生态保护政策性调整及国有企业机制不灵活等因素影响,公司经济效益下滑。根据国家政策进行企业改革,对所属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改制,职工进行身份置换和人员分流,剥离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国有林场划出一部分茶果园安置职工,由职工自主经营。

公司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林渔事业建设,1998年、2003年先后成立以经营渔业为主的千岛湖发展公司和经营园林绿化产业为主的杭州千岛湖林业工程公司,使林渔产业发展融入市场经济,通过争取政策资金和创新经营提效,逐步化解了近亿元历史负债,公司轻装上阵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初见成效。

就在这关键时刻,国家提出了森林分类经营的指导思想,造林更新开始考虑千岛湖防护、风景区的林相改造和绿化美化需求,以及发展效益林业的要求。进入21世纪,国家林业发展战略从以木材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的战略地位日益增强。2001年开始,80%以上的林地被划为国家级公益林,森林消防、有害生物防控日益重视。2008年组建了第一支森林消防队伍——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消防队。之后相继成立三支乡镇级、三支村级森林消防队,涵盖整个公司林区范围,增添了森林消防装备。2016年整合成一支50人的县级森林消防队,多次参加杭州市森林消防实战演练比武均获优胜。2002年成立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病虫害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主测对象为松材线虫病。公司积极开展基于生态保护优先的林业产业开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结构与功能的改善或优化等各种经营活动。在营造林方面,一改往日以造林为主的模式,使之逐步转化为以营林为主的发展模式;在扩大森林资源、调整结构方面,注重提高现有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效益,开展珍贵森林建设、彩色森林、健康森林建设;在提高森林质量方面,兼顾人工林与天然林改造,对宜林地、困难立地运用现代新技术、新品种进行绿化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在改造现有森林方面,重视人工作用,发展林下经济,并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3]。

2.4 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2019年,在淳安县被浙江省确定为杭州市特别生态功能区的背景下,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通过改制为淳安县新安江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秉持“保护与发展共进,改革与创新并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服务”的指导思想[4],围绕“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效能团队”发展目标,布局以山水资源经营管理为主体,森林旅游和林业工程为两翼,生态公益林,林木贸易、股份经营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三支撑”业务格局。

加快推进以美丽森林、美丽场区、美丽产业、美丽团队为载体的“四美”创建工作,形成保护与发展协调的新格局。打造“美丽森林”,遵循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理念,培育近于自然、优于自然的高效能森林,科学开展森林抚育、林相改造和景观提升,丰富森林植种类、色彩、层次和季相[5]。建设“美丽场区”,完成老场区改造提升和新场区建设;优化软硬件设施,主抓“两室两堂”(澡堂、食堂、应急指挥室、寝室)建设;挖掘、建设和传承场区特色文化。发展“美丽产业”,“一场一品”,分步打造分场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锻造“美丽团队”,优化考核体系,制定出台激励性更强的经营考核办法,以激发林场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造激情创业、奋发有力的员工队伍。

以森林旅游为突破口,推进高质量发展。突出项目引领,再谱绿色发展新篇章。一是建设“全域研学”示范点——南泥湾研学营地,借助南泥湾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阔的训练营地,以南泥湾酒店良好的地理位置、住宿条件和场外拓展运动为基础,构建一个具有主题特色和丰富研学课题的研学基地示范点。二是“冬季经济”新高地——龙涧温泉项目,利用千岛湖稀缺的温泉资源及峡谷森林优势,打造千岛湖高端冬季旅游产品,填补千岛湖“温泉旅游”发展空白。三是 “山水交融”景观桥头堡——东山尖森林运动公园,利用东山尖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森林景观资源和上海驴妈妈旅游集团的经营优势,打造一个名山、名城、名湖黄金旅游线山水交融景观桥头堡。四是 “生态放流”文旅融合新地标——金山鱼湾生态放流基地,打造一个集生态保护、鱼文化展示和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文旅融合示范项目。

3 千岛湖森林生态经营启示

不忘来时路,筚路蓝缕启山林;走好当下路,咬定青山不放松;谋划未来路,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新修订的《森林法》即将正式实施之际,千岛湖森林生态经营任重而道远。58年的积累,森林经营的理念不断深化与精进,得到了一些有益启示。

3.1 坚持不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淳安县新安江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初名新安江经济开发建设公司,经历了从生产建设兵团到地方,从省属到县属隶属关系变换与公司名称交替,整整走过了58个年头,个中艰辛,不足道也。其发展历程,大体上与千岛湖形成、新安江库区移民动迁和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同步,可谓血脉相连。58年来,公司和全体淳安人民一起,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负重前行,使当年水土流失严重,到处荒山秃岭的库区,变成了魅力独居、活力无限、潜力巨大的希望之县,也使当年一穷二白的山水,变成了如今休闲度假的胜地、创新创业的热土。公司为淳安水环境、生态保护和千岛湖品牌的打造做出了巨大贡献。繁盛的植被、清澈的湖水、肥美的鱼头、瑰丽的景观早已是淳安人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金名片。58年坚持不懈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3.2 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提高森林资源数量与质量是人类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永恒主题。“近自然林业”是当今全球普遍接受的林业先进理论,新修订的《森林法》明确指出:保护、培育、利用森林资源要以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践证明,从传统的封山育林、人工更新造林,到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多途径模拟,造林模式近自然化,多样化森林营建基于自然生态规律,利用自然环境,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让千岛湖森林因地制宜特色生长发育,森林整体生态系统自然演替正向化,获取生态服务价值,使千岛湖森林总体上接近自然林,而又有局部的人为干预,优于自然的高效能森林,发挥其供给、调节、文化、支持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理念将指导今后生产实践整个过程。

3.3 推进发挥森林资源多种效能基础上的产业融合发展

森林是地球上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最稳定的陆地生态系统,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与自然基础[6]。国家倡导森林分类经营与多功能综合利用,既要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集约化经营措施建设速生丰产、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增加林木储备,保障木材供给安全。又可以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一业为主,多业融合”是当下时尚的组织和运行模式与业态。林下经济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是林业生态经济的新兴产业。淳安县新安江生态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有涉林企业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导,示范带动为宗旨,立足当地,突出中药材,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和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在实现绿色增长和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林下经济示范样板的同时,努力建设成“浙西大药谷”。千岛湖是“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是整个“两江”风景序列的精华所在。公司肩负千岛湖国家级风景区和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开拓者的双重使命。传统旅游项目要在资源融合的基础上创造景观,更上一层楼。千岛湖有着得天独厚的森林旅游、康养、休闲度假、运动健身等森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优势[7,8],要融合现代林业、有机农业、中医药产业、医疗保健业、林下经济药食同源食品、养老、运动、休闲业等核心要素,激发跨界耦合作用,形成高质量、集群化的产业链、市场链[5]。全方位推进森林生态经营,可持续利用山水资源,共建特别生态功能区,共享康美千岛湖,进一步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新通道。

猜你喜欢

新安江淳安县千岛湖
《千岛湖-2》
淳安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分析与思考
淳安县森林康养发展研究及展望
新安江
杭黄铁路沿线车站探营
——千岛湖站
渔舟唱晚
浙江省数学高考考法剖析
浙江省
淳安县流动少年宫走进培智学校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