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林产业现代化发展策略

2020-11-28陈福林

绿色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经济林树种林业

陈福林

(遂宁市蓬溪县金桥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遂宁 629124)

1 引言

经济林产业作为我国林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在整个林业发展中有着较大的比例。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推动经济林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成为了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经济林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经济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现代化发展进行研究和讨论。

2 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

经济林具有着生产周期短、效益高、适合农户经营等方面的优势,在推动农村发展、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益,同时经济林特产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效果,如各种干鲜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香料、工业原料、药材以及林区副产品等。此外,经济林还是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保障。

截至2019年底,我国的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了7.56万亿元,其中全国经济林面积超过6亿亩,占全国人工林面积的60%以上,占林业产值的1/3以上。以四川省为例,全省经济林面积达77.1万hm2,以亚热带经济林木为主,占总栽培面积的80%以上,经济作物种类可达1000种以上,其中油脂植物300余种,芳香植物 200 余种,淀粉植物 150 余种,纤维植物 220 余种,单宁植物 150余种,木本油料树种就有 150 余种,木本粮食近 50种,木本药材、木本纤维和工艺树种 200 多种[1]。

在四川省经济林树种组成中,油桐、乌柏、核桃等木本油料树种以及生漆、五倍子等占比较高,占总经济林面积的50%以上,其他种类的经济林树种数量相对较少,在树种栽培选择上存在着重视短期经济收益而忽视长期经济潜力和防护效益的情况,导致了经济林树种单一,林业副产品生产存在问题。四川省经济林主要分布于东部盆地以及川西南山地,不同地区之间分布不均,经济林产业集中于部分地区,以分散与小片集中相结合,以分散或林粮间作、混作为主要的经营方式,但存在着经营管理粗放、管理水平不高,林业产品产量低且不稳定的情况。

3 经济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经济林生产规模分散

经济林产业发展中,分散农户经营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过对于经济林产业的整体发展来说,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影响。其对于先进生产技术以及优良树种的引进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经济林生产基地和集散市场,从而导致了经济林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提升,产量也不够稳定,同时相关的林业产品加工、销售、运输、市场等相关产业体系以及品牌效应也难以形成。

3.2 经济林产业发展缺少规划

我国目前经济林产业中的树种十分丰富,但在实际栽培应用的树种却相对较少,大部分树种处于野生、未开发的状态。经济林产业存在着树种单一、部分林业产品生产过剩的情况,导致了经济林产业效益的下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对经济林产业的建设发展缺少科学地规划,没有结合本地特色、缺乏对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长远考虑,存在着盲目跟风引种的情况,导致一些本地名特优树种的优势没能得到充分体现。

3.3 经济林产业产品质量偏低

尽管近年来我国在经济林树种的引进以及栽培种植技术上获得了较大的进步,过去经济林低产、低效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经济林产业的产量有所提升。然而在经济林产品质量上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果品质量偏低的情况普遍存在,缺乏国际竞争力。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除了树种以及林业种植技术方面的因素以外,还与经济林产业管理不到位、果品采收管理不到位、贮藏加工环节薄弱等有关。例如,我国当前对于经济林产品的加工上仍主要以初级原料加工为主,缺乏精细加工,导致林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提高;多数地区在林产业的贮藏上缺乏良好的技术和条件,导致在产品储存、运输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比例的腐坏,产品损失难以有效控制在较低水平。

3.4 经济林产业管理和技术科研发展动力不足

在我国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中,良好的管理水平和科学的生产技术对于产业的地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经济林产业相关科研工作缺乏持续性和创新力。例如,经济林良种化研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但当前的科研工作大多为3~5年,导致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实际获得的成果有限;经济林科研工作重视短期效益,缺乏创新动力。

3.5 缺乏人才、资金、技术的支持

当前部分地区在经济林产业发展上缺乏相应的服务体系,导致农户在进行经济林栽培生产时缺乏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优良品种鉴定机构、技术咨询服务机构等相对缺乏。同时,林业人员流动大,以蓬溪为例,全县31个乡镇,林业专业毕业且从事林业工作的目前仅有2人,连续从事林业工作十年以上的不足10人。其次,经济林的发展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栽培经济林的地区大多较为贫困,这就导致了其在经济林发展中更加重视短期利益,且缺乏足够的资金推动经济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4 经济林产业现代化发展策略

4.1 健全经济林产业发展机制,完善经济林产业体系建设

在经济林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中,相关部门要根据我国林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建立起相应的林业发展和管理机制,积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合作,落实经济林产业管理和发展责任,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顺利的进行。此外,要对林业相关产业体系进行完善,扩大其在经济林现代化发展中的覆盖范围,针对当前林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支持和解决。例如,针对当前经济林产品在贮藏、运输中的保鲜问题,要建立起相应的产业体系和保障机制,尽可能的减少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的产品损耗,从而提高产品效益。

4.2 完善经济林产业机构体系,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在经济林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地林业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形成高效的经济林资源开发、保护、管理的组织体系,保证林业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林业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下属林业管理单位、经济林种植农户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林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其经营发展意识,积极主动的推动和探索经济林科学发展。此外,还要加强对经济林产业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林业发展建设以及保护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正规化的林业工作队伍,对新时期的经济林产业发展进行不断的研究,为经济林种植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如蓬溪每季度都要将种植大户进行现场培训,专家会结合时令特点传授具体的管理方法。

4.3 加大经济林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林业相关部门在进行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中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积极利用现代的先进技术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例如,加强对经济林新品种、新栽培技术的研究支持,通过苗木良种化、土壤改良、林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经济林抚育、管理、采收的集约化、园艺化发展。又如,可以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经济林产业、市场的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行掌握,建立经济林产品市场数据库,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的数据支持,从而增强相关工作的有效性和主动性。其次,要保证对经济林发展资金支持,确保资金投入能够满足各项工作、措施落实的需要,可以通过政府财政与民间资金相结合的方式,为相关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4.4 培养林业技术人才,推广创新成果

(1)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林业技术人员创新意识的强化工作,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以高素质的林业技术人才对林业队伍进行补充。例如蓬溪县林业局和四川省林科院合作,每季度聘请李丕军教授到蓬溪对林业从业人员和种植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并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交流经验或解答各种疑难问题。

(2)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林业技术创新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普及,通过与当地的农户建立紧密联系,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或者通过交流指导完成农、林复合型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农户的创新素质,促进现代经济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根据地区经济林产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创新技术推广方案,推广普及技术创新成果,提高当地经济林产业中的技术水平。如蓬溪县林业局根据蓬溪实际制定了发展青花椒和核桃产业,选育出本地优良核桃品种,进行了大面积栽植。

4.5 探索经济林建设新模式,打造特色经济林产业

经济林建设不紧要数量和质量,还应创新多种模式,进一步提高经济林效益,提倡有机林业、休憩观光林业、商旅融合林业等。如金桥镇党委、政府和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对接上级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和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院寻求技术支持,探索出多种林业建设模式,在倒流溪村实现有机循环林业,生猪养殖和翠冠梨种植结合,利用石马坝村良好的松林资源优势实现了蓝毒采摘、森林休憩、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在蛇亭咀村实现了水果采摘、旅游观光、休闲垂钓于一体的新型农家乐。利用各自优势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特色,实现经济林产业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林树种林业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特征
树种的志向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树种的志向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land produces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