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泽地区退耕还林项目问题及对策

2020-11-28高顺良

绿色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经济收益农户森林

高顺良

(云南省会泽县林业和草原局大井镇林业工作站 , 云南 会泽 654200)

1 引言

十多年来,会泽地区退耕还林项目的开展获得了相对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在2014年和2015年,开展了新一轮的退耕还林项目,从根本上优化了生态系统,推动了产业组成形态的完善与乡村经济的有序发展,为农户带来了经济收入。然而,要使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可回归、能稳定、提效益、不反弹”,就需要深入稳固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成效,从总体层面上合理解决目前退耕还林的民生问题,使退耕还林项目能够实现长效发展。

2 会泽地区退耕还林项目现状

会泽地区总耕地面积为195.14万亩,在2000~2005年时期,总共落实退耕还林8.5万亩,其中大于25°退耕还林面积为4.2万亩,荒山还草23.8万亩,整个退耕还林项目涉及23个乡镇和街道、32003家农户,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占地1.3万亩,补充耕地4.91万亩,惠及23万农户,总人数近90万人。现在,超过25°以上还没有实现耕地转换为林地的土地有9.15万亩。截至2014年底,驾车乡已完成退耕还林76981亩,预计2015年6月前,将完成退耕还林项目300亩,完成巩固退耕还林后续成果核桃种植项目2000亩;田坝乡2015~2017年共实施退耕还林3685.4亩、陡坡地治理项目400亩,涉及多着、鱼塘、卡竹、白土等12个村委会,其中生态林华山松1240.57亩、经济林2844.83亩(板栗198亩、核桃2646.83亩)[1]。所以,落实新一轮的退耕还林项目还需要对上一轮所遗留难题与困境进行解决,进而侧重于提升森林的质量,促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1]。

3 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区域造林成果迟缓

会泽地区地处干旱和半干旱的生态脆弱地区,十年九旱,降雨少、水量缺乏是制约林木存活的首要要素,另外,由于本地的气候比较干燥且常年多风,土壤退化,致使树木和植物的存活几率比较低下,一些地块的绿化通常都需要反复进行补植,如此一来就会使得绿化成本有所上升,还有可能发生荒山坡“每年造林绿化不见树木”的情况,致使绿化成果被不可抗力持续延迟[2]。

3.2 抚育管护力度薄弱

就绿植的管护来说,重造轻管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根除,一些农民的植护与造林意识低下,他们对退耕土地的维护比较宽泛,种植后往往置之不理,任由植被、草木肆意生长;对退耕还林工程所培育的经济林木,农户欠缺专业的技术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剪、除草、施肥,同时由于管理落后,经济收益不显著,挫败了农户们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延误了退耕还林项目的经济效益[2]。

3.3 后续产业匮乏

由于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会泽地区原本的产业结构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动,部分农户拓展了经济林果业务,走向了富裕之路;有些人外出投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有持续性的经济收益,然而,也有一些农民既不拓展林果业务,又不外出工作,仅仅依靠国家的补贴来维持。这部分农户把维护退耕还林成效的动力依附于国家补贴政策之上,这为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工作“可回归、能稳定、提效益、不反弹”的目标遗留了内患。如若政策指导无法落实,退耕还林成效不显著,农民的后续产业发展不快,在政策补贴撤销之后有可能会发生逐渐反弹的现象。

4 对策与建议

4.1 定向拓展森林培育

为了提高森林质量,就需要开展定向栽培策略,要以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收益为根本目的,并按照会泽地区的真实现状落实大径材的定向种植。在会泽地区有许多低产低效的林木,就需要对这部分土壤进行优化改良。比如,就重要地区的林地而言,有必要落实多层林分,提升阔叶树的种类以改善树的多样性,并借助灌木数量的合理划分来调适林分密度。借助树木种类的多样化,调整林分的构造;种植本地花草果树,还可以吸纳鸟类并有效控制病虫害。在森林旅游区域就要将花叶果树木当做主要树木,以此来增加灌草的生长。鉴于会泽地区交通状况不理想,所以林地的经济收益也不能及时落实。出现此现象的本质原因是木材生产量小,运输成本高,伐木的资金投入可能会高于经济收入。所以,有必要定向种植大直径木材,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林分的经济收益,采用短生的方法可以提升林户的经济来源,促进经营的长效化发展。除此之外,退化森林的恢复不容忽视,应着力于阔叶树木和天然次生林的定向培养,对天然次生林的管理应逐步组建成立珍惜物种培养基地,以促进森林的有序长效发展[3]。

4.2 落实建管并重,及时开展抚育管护工作

稳固退耕还林的成效就需要保护森林、增加收益,落实森林滋养水资源、保护水土、改良生态体系,保障经济的长效稳固化拓展。对于建设和管理应该同等重视,一方面要注重前中后期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各阶段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以保障“建设、保护、经营”机制的高效实施。开展林业技术人员“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指导责任制,紧抓退耕还林还草生产补种任务,从根本上提升林分的质量[3]。补种的时候,应详细探究原种树苗的枯萎缘由和存活幼苗的生长情况,适时改善树木种类,力求做到乔灌、针宽结合,落叶乔木和常绿树的结合,以构建成为一个效益高的复层森林[4]。

4.3 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农户长远生计

为了保障退耕还林的成果得到有效的维护,就需要从根源上处理农民的生计问题,应构建长效发展的机制,使得退耕还林的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1)增加资金投入以强化农田灌溉和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修建新的渡槽、升级田地,增加谷物类的生产机能,并保证退耕农田的农民能够自给自足[5]。

(2)与实际情况相互联系,把沼气建设当做解决生计的重点,多能源互补,增加节能灶、薪柴林设施的建设,有效处理农民的“灶口”难题,落实农民对生计的要求[6]。

(3)牢牢紧随“明晰要点、拓展优点、突出特色、促进发展”的整体策略,根据现代林业基地建设的全公顷、规范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借助退耕还林现场会、观察模仿项目实践成果等方法,开展实训指导活动,推进加速拓展核桃、板栗、香椿、林下养殖等特色产业,促使林业资源优势向经济效益转化,以此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与县域的经济效益[7]。

5 结语

目前,精确改善森林质量已成为一项国家策略,自森林质量精确改善提议提出以来,有关工作人员开始转变理念,将目光放在长效发展的位置,从不同的层面来探究精确改善森林质量的可行性渠道[8]。另外,未来仍有较大的探究空间与大量的运用策略可以准确地提高森林质量。精准提高森林质量,一方面,可以使得经营朝着管理、技术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高效提升森林碳汇力,提高森林资源,落实森林的各种功用以及最大化利用,充分调动森林生态体系拥护国土安全、水安全、气候安全、木材物种安全的职能,有效落实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性需求,进而来促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收益农户森林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哈Q森林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哈Q森林
哈Q森林
政府经济行为弥补道德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