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过程中的编创协作

2020-11-28

科技传播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学性科普科学家

鞠 强

伴随我国科普事业的整体发展,我国的科普图书出版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我国的科普图书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还同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不匹配、不协调,还无法满足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优秀科普图书的需求。

我们要积极思考改变这种不平衡的方式,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引导、激励更多科学家参与到科普图书的创作中。科学家直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有最深刻的理解和最准确的把握。因此,如果有更多的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科普图书不仅会有量的增长,还会有质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科普图书编辑积极作为,与科学家充分沟通协作,同样会发挥关键的作用。

1 参与的形式

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创作在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成熟的模式。我国科学家中的创作群体曾经较小,除个别知名科学家外,影响力也很有限。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科学家参与到科普图书创作中,情况已经有所改观。国内外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1 独立创作

科学家创作是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的直接形式。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科学家都曾经创作过优秀的科普图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他创作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书都是脍炙人口的科普作品。201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热心科普工作,除了担任电影《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外,早年曾创作过《黑洞与时间弯曲》。除此之外,理查德·道金斯、康拉德·洛伦茨等生物学家的科普作品也广为人知。科学家直接进行科普创作的优势在于能够把握内容的科学性,同时介绍学科前沿进展,避免内容陈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独立”与下文的“合作”对应,指的是作者均为科学家或科研工作者,因此诸如霍金同理论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合作完成《大设计》这类情形在本文中也属于“独立创作”的范畴。

1.2 合作创作

很多科学家有创作科普图书的热情和想法,但受制于时间、精力等因素无法独立完成创作。同时,科普创作除要求科学性外,对于可读性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有些科普图书是科学家与科学作家或科学记者共同合作完成,这在欧美的科普图书出版领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曾经出版过《大宇之形》《从长城到超级对撞机》等作品,均是同科学作家史蒂夫·纳迪斯共同完成。霍金也曾经和自己的女儿露西·霍金合作过一套名为“乔治的宇宙”的童书。这种合作方式的优点在于,科学作家有丰富的科学写作经验,熟悉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能够把专业的科学内容转化成更适于公众阅读的内容。

1.3 创作支持

除了直接参与创作外,科学家还能以内容顾问或审稿专家的身份参与到科普图书的创作中,为科普图书提供科学支持。一些专职科普作家本身不具备太强的自然科学背景,因此在他们的创作前期,科学家可以就某些不易把握的科学内容进行指导,或者在完成创作后审读稿件,把关内容。在少儿特别是低幼科普图书中,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模式。创作出超级科普畅销书《万物简史》的比尔·布莱森本身没有任何科学背景,甚至没有读过大学,他能够完成一系列科普作品,除了自身努力钻研外,也离不开他在致谢中提到的科学家的帮助。

2 编创的分工

科学家既可直接进行科普图书的创作,也可通过多种方式间接参与。但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还有一个不可忽缺的重要角色,这个角色就是编辑。图书出版作为一项长流程的工作,图书编辑要发挥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作用,同时还是协调设计、印制等多个环节的枢纽。科学家和编辑明确各自的优势和分工,才能为高效的协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1 科学家的工作

科学家直接参与科学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既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是科普图书内容的来源。科学家作为科研成果的生产者,对科研成果的内容和价值有最深入的了解。在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的多种形式中,要么是提供“科学性的内容”,要么是保障“内容的科学性”,核心要素就是科学。虽然不乏有文笔出众、人文修养深厚的科学家,但是就分工而言,科学家更擅长写作的是科研论文和学术专著,而不是面向公众的普及读物。

2.2 编辑的工作

目前,很多科普图书编辑都有科学背景,这为打造优秀的科普图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编辑的定位始终是“杂家”。图书编辑的优势在于了解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习惯,熟悉图书市场上的热点话题和销售规律。在打造科普图书的过程中,编辑应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同时,编辑应该更多地从可读性、趣味性等角度为科学家提出建议并对图书内容进行打磨。

3 协作的内容

图书出版有很多流程,包括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宣传销售等环节。在这些流程中,科学家和编辑都可以进行合作。

3.1 确定选题

对科普图书来说,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找到适合读者阅读的科普图书选题。无论科普图书编辑是否具有科学背景以及花多少时间来关注科技动态,所能掌握的领域广度和内容深度仍然有限。因此,在科普图书编辑确定图书选题时,科学家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就非常重要。

科普图书编辑希望有更多同科学家进行交流的机会,了解最新科技成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评估哪些内容可以被制作成科普图书。当然,并非所有的科研成果都适合以图书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这就需要科普图书编辑根据专业素养和传播规律加以判断和筛选。

3.2 打造内容

选题确定后就要组织稿件,其中既包括原创内容的创作,也包括引进内容的翻译。这是图书生产流程中的核心环节。虽然在科普图书出版发达的国家,已经有一批高水平的科学作家,我国科学作家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是科学家直接参与科普创作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在这个环节中,编辑可以和科学家共同讨论,协助科学家制定科普图书的大纲和框架,这样既能保证科普图书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又能为科学家的创作明确方向,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引进科普图书如果由科学家参与翻译,译稿的科学性就可以更好地得到保证。

3.3 把控质量

图书的编辑加工主要由编辑来完成,但是对科普图书来说,一些科学性的内容编辑不易把握。即便是由科学家创作的图书,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疏漏,因此需要科学家帮助审阅和校正,这类似于科研界的期刊审稿或者同行评议。对于引进科普图书,有些译者不具备学科背景,可能对一些科学内容把握不准确,这时科学家在科学性方面进行把关就非常重要。

3.4 完成营销

科普图书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同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形式相比,科普图书还有一个终端环节,科学家的参与也很重要,就是图书的宣传和销售。曾经有些科学家不愿意宣传自己的图书,感觉有自卖自夸的嫌疑,或者不愿和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情况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很多科学家都积极参加读者见面会、签售会或者分享会等活动。科学家参与宣传营销活动的优势在于他们是最了解科普图书内容的人,能够把最精彩的闪光点分享给读者。

4 结语

目前,科普工作已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的热情也不断提高,成为科普图书创作中的重要力量,奉献出一批优秀的原创科普图书。但是,科普图书的发展和繁荣仍面临很多挑战。在对科学家参与科普的奖励和激励机制仍显不足的情况下,更要充分引导和服务科学家,为他们创作科普图书提供便利。科学家与科普图书编辑开展充分协作,发挥各自的专长,将会显著提升科普图书的水准,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多的优质作品,为我国的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事业注入强大的动力。

猜你喜欢

科学性科普科学家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假如我是科学家
科普达人养成记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