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探讨

2020-11-28陈依柠

科技传播 2020年6期
关键词:塞罕坝银山金山

陈依柠

2019 年10 月1 日,国庆70 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成功举行,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其中在群众游行环节“绿水青山”花车让人印象尤为深刻。在2018 年5 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题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讲话,报告内容于2019 年3 月刊发在《求是》期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生态兴衰决定文明兴替的历史规律,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举足轻重的意义。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密不可分,正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青年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责任,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1]。

1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与文明二词往往密不可分,这一点在先人认识自然的观念中已经初见端倪,《孟子》有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这些观念揭示了和谐是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协调发展的主题,唯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兴衰决定文明兴替。生态与文明的关系就好比水与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想舟行稳当,那就一定要善待水。生态与文明亦是如此,要想文明持久繁荣,必然要顺应自然保护生态,一旦冒犯自然,无休止的向自然索取,以破坏生态作为建设文明的代价,那文明一定会自食其果,遭到自然生态的惩罚。

令人叹为观止的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森林茂密的黄金地带,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了这些古国璀璨夺目的文明之光。但是,一旦人类贪婪地无休止的向自然索取,那么再夺目再耀眼的光芒也会有它黯淡甚至消失的一天。古埃及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常年气候炎热,降水稀少,本不具备形成文明的先决条件。但是,古埃及是幸运的,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贯穿全境,让埃及成为撒哈拉沙漠中的绿洲,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中心。同时,古埃及又是不幸的,现如今尼罗河还在夕阳的余晖下静静地流淌,而古埃及盛极一时的文明却不见了,徒留下几座金字塔述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虽然古埃及文明的消亡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但是毫无节制的开垦与耕种而带来的严重荒漠化始终在解释着生态衰而文明衰的客观哲理。无独有偶,两河流域昙花一现的古巴比伦文明也因为不合理的灌溉引发生态的恶化,最终令人叹为观止的空中花园也只能成为传说。那些因为生态环境恶化而消失的古代文明迭出不穷。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让楼兰古国成为刹那的流星,过度开垦森林资源让强大的玛雅文明也只留下令人惋惜的背影。文明的消亡总是令人惋惜的,但是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生态兴衰决定文明兴替的客观规律。

我们的时代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一代人不可能经历文明从发展到壮大、从繁盛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但是以史为鉴知兴替,文明由兴入衰的客观结果一定是一代又一代人破坏生态的必然。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美丽地球的守护者,生态文明建设是每个人、每个国家肩上的一份重担。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剧了地区间生态环境的不平衡,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生态与文明的内涵是具体的,文明可以指一个村庄、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甚至整个地球,而生态就是它赖以生存的环境。安徽省淮南市是一座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上世纪依托煤炭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到处找煤炭开矿场,一跃成为安徽省经济强市。然而现如今随着煤炭行业的衰落,经济发展步履维艰,加上曾经无休止的开采煤矿引起很多农耕区塌陷成湖,灰蒙蒙的天空、令人窒息的尘霾,为城市经济的转型发展又蒙上了一层阴影。煤炭资源这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给了淮南经济腾飞的发展,但是无节制的开采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限制了淮南经济的转型。

生态兴衰决定文明兴替这一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时间维度上总结而来的客观规律,更多的是指导我们在空间维度上的生态文明建设,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庄,都应始终牢记生态兴衰关乎文明兴替、环境优劣关乎发展前景的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要不畏艰难、艰苦奋斗。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面对学生提问的“两山”论,深刻阐释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辩证唯物关系。首先要看为什么要强调“金山银山”,因为发展是世界的主题,“金山银山”代表的是生产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口号,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金山银山”。然后要看为什么要强调“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是指生态环境,指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因此,“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表达了国家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坚定态度。“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揭示了国家经济发展绝不可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垫脚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则是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经济建设的硬道理。

环境学科中有一条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从辩证唯物角度揭示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内在关联。这一刻画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倒U 型”假说正是历史上很多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先污染后治理,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破坏,以至于在污染之后难以治理。譬如20世纪发生的著名“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都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破坏[2]。这种“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的惨痛教训应该值得我们时刻铭记。

生态文明是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福祉的根本大计,每一代人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意志,发扬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地处河北省承德市北部的塞罕坝林场则用世界第一人工林海的伟大创举,生动诠释了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3]。塞罕坝曾有“美丽高岭”的盛誉,却因清朝末年的乱砍滥伐、过渡放牧,变成了林木稀疏、风沙肆虐的荒原沙地。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改善当地自然环境,建设首都北京北部的生态屏障,塞罕坝林场在1962年正式建立。塞罕坝地处茫茫荒原,风沙肆虐、寒气逼人、异常干旱,人工林海的建成离不开几代塞罕坝人的艰苦奋斗,堪称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奇迹。被誉为“华北的绿宝石”的塞罕坝林场是泽被京津、庇佑华夏的绿色长城,有力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3 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共同的时代责任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走上改造自然界的快车道,一方面解放社会生产力促进全球发展,一方面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洪涝灾害频发、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等一系列生态危机正在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建设绿色家园是每一位地球村民的共同梦想,生态文明建设则关系着整个人类命运的未来,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保护生态环境面前都无法置身事外,而我国正在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内容,还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都占据重要地位,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建设新理念。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不懈奋斗和长期努力,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在持续改善。然而,我们必须清醒牢记,突出矛盾、巨大压力和重重挑战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常态,一旦我们稍有松懈,就如逆水行舟,所有努力付诸东流。因此,我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决心和毅力,坚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者中发挥榜样作用。

猜你喜欢

塞罕坝银山金山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金山之梦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抢险当金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塞罕坝点兵
翠挂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