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2020-11-28苏娟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7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教育

苏娟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430072)

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渐渐地被多个学科领域所应用。试图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来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究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及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其发展路径。

1 国内外现状梳理

1.1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兴起于发达国家。美国是最早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覆盖。在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如下:①通过推行系统化、普及化的课程教育来达到学科交融,进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③执行开放的实践性创业教育。大学的创业中心同社区、企业共同构成一个健康、良性和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循环生态系统。

英国也是较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英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创新创业,提出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激发创业、鼓励创新、奖励成功的文化氛围。同时,政府支持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采用自上而下政府主导高校实施的方式展开。同时,出台了科技立国政策,鼓励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新加坡政府则利用跨国办学的模式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1.2 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当前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在高校积极展开,已经形成了以下三种典型的模式:①主要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创业计划大赛、创新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此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②提倡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与创新创业的实践相结合。③提倡学生在实战环节中培养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学校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还为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服务。总之,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还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校企合作的成果转化率不高。

2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各利益主体的角色价值诉求以及困境分析

2.1 政府

政府在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中的角色定位为引导者、服务者和资助者,政府希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层次综合型的人才,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政府的利益诉求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然而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政府统筹规划、引导协调、评价监管的职能并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政府更多表现在提出纲领性、指导性的意见,缺乏实际性的介入。另外,完善的资助政策和法律支持欠缺、教育行政化,这些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同时,政府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倡者,又是其评价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发挥。

2.2 高校

高校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中的角色定位为培育者、孵化者、管理者。高校中有三个利益相关主体:高校管理人员、普通教师、学生。这三个群体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2.2.1 高校管理人员

高校管理人员通过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制订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和创新创业的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同时通过其管理职能的发挥,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和一系列保障,实现培养目标。

然而,对高校管理人员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实质上是素质教育,而高校学术发展的精英化教育与创新创业的素质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产生冲突;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文件趋于纲领性、指导性,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指导,各高校可操作、借鉴的经验有限。受这些现实因素的影响,高校管理人员的利益诉求无法满足,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缓慢。

2.2.2 教师

教师的利益诉求是通过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的讲授、学术科研的启发和实践活动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兴趣,引导学生创新与创业,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实现自我价值。

对教师而言,其所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系统培训较少,多数教师缺乏创业实践,无法实现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依然是重科研、轻教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评价机制;教师的教育自主权有限、教育资源不足,导致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管理能力薄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2.2.3 学生

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中的角色定位为参与者、实践者、受益者,学生希望学习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参加创业技能的培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增强自己的创业能力,最后达到目标: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高,个人发展的内在需求得到满足,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同时,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对于学生而言,创业经验、创业能力、创业资金和创业环境以及来自家庭的思想观念都直接影响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另外,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课程选择的权力有限,同时资源使用和创业实践等又受到学校资源配置的局限,且实践中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教育的竞赛及活动更多是为了获得学分或奖励,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价值被这些象征性价值和形式化价值所遮盖。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2.3 企业

企业在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中的角色定位为转化者、孵化者、接纳者,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企业通过与高校的校企合作,包括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建立创业基地等方式参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企业以此来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的转化、创业项目孵化,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但在实际运作中,企业通常仅被作为单向的投资人,对教育过程话语权不高,造成企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度不足。

2.4 家庭

家庭在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中的角色定位为支持者。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在未来有所成就。家庭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与自信,因此,家庭的思想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但是现实中,有些家庭传统观念浓厚,更多地希望子女有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在精神层面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度较低,削弱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与积极性。

3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路径选择

3.1 政府

作为服务者、引导者的政府应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作用:①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协同参与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促进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交流。②出台、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政府要对创新创业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保障政策的协调性与一致性。避免政策冲突,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③政府部门要引导媒体大力宣传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

作为资助者的政府要建立完善的创业融资服务体系,比如创业基金、银行信贷体系,同时鼓励风投和民间资本注入。

3.2 高校

作为培育者角色的高校应从以下3方面发挥作用:①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立健全内部运行和保障机制。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中。要进一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机制,构建起科学的课程体系。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通过学术文化的引领、竞赛文化的激励,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③研究创新创业教师的评价及激励保障制度,增加教师创新创业的培训,使教师积极地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

作为孵化者角色的高校应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资金、场地等坚实的基础。高校可以通过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和智力支持。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基地、创业成果转化中心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作为扶持者角色的高校要对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物质支撑。高校增加对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的经费投入,要挖掘、充实和丰富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

3.3 企业

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践平台和孵化基地,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可以建立企业创业基金,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技术、资金上的支持。对于好的创业项目也可以通过入股的方式帮助学生创业。此外,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为本企业员工提供新员工入职培训和晋升学习培训。

3.4 家庭

大学生创业必须获得家庭的大力支持,进一步解放家庭观念,为创业学生提供强大的社会舆论支撑。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I Love You, Dear China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