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以淄博市技师学院为例

2020-11-28张庆波

绿色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技工服务体系心理咨询

张庆波,张 悦

(淄博市技师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1 引言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学生主要来源于未考上高中或大学的学生,由于中高考失利,学习受挫,学生更容易出现自我认识不正确、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因此,针对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构建符合技工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至关重要。本文以淄博市技师学院为例,从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入手,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

2 技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以淄博市技师学院为例

2.1 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队伍建设现状

学校现有2名心理学专业的专职心理老师,3名具有心理学教育背景或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授和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班主任和辅导员是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主力军,承担着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初步心理疏导的任务。学校教师中,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若干,但能独立开展心理咨询的教师较少。

2.2 组织构架与经费投入现状

组织构架不明确,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课程目前由基础教育部负责,心理筛查工作在学生处的组织、协调下,由基础教育部负责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日常工作接受学院领导监督。

学校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心理咨询中心实现了从单一教室作为心理咨询室到建成了具备各功能室、心理设备齐全的心理健康中心的过程。新建成的心理健康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治疗室、音乐治疗室、团体活动室、心理宣泄室和心理测量室,各室配备相应的减压、放松器材。购置了现代化的心理测评系统,学生可使用手机端或网页端登录系统进行心理测评、音乐放松、咨询预约、线上咨询,系统操作方便、快捷。

2.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学校针对一年级新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目前5年制学生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自编教材,3年制学生采用《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根据学生所在系要求,一学期20节或40节课时,每节课40 min。针对技能大赛选手开设《技能大赛选手心理健康》一体化课程,采用校本教材。

在日常心理教育活动中,通过开展新生入学心理普查,召开心理主题班会,开设心理讲座,建立心理社团、开展“5·25”心理健康月相关主题活动等途径丰富学生的心理生活,促进心理健康。

2.4 心理咨询系统建设现状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面向全体在校生免费开放。目前个体心理咨询学生主动来访人数较少,被动来访学生主要来自班主任推荐。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度较低,部分同学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心理异常的表现,缺乏主动求助的意识。团体心理咨询通过招募的方式成团较少,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活动实践实施团体辅导。为提高技能大赛选手的训练成绩,维持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制定了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方案,例如定期对大赛选手进行个体心理咨询,针对选手训练中出现的训练倦怠,赛前焦虑进行团体辅导。新生入学后的1个月内会完成全体新生的心理筛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筛查出心理异常或者心理不健康的同学并进行跟踪、诊断、干预和治疗。

2.5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系统建设现状

学校印发了《技工院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方案》,方案详细介绍了发生危机事件的工作流程与应对方法等。在实践中,班主任觉察到学生可能出现危机,会第一时间上报系部,主动对接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初步评估,诊断,给予指导建议或进行转介。

3 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赵崇莲(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存在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经费来源不足、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通过对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调查,发现以上问题同样存在于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中。

3.1 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队伍建设薄弱

3.1.1 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人员短缺

2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每所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应该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而大部分技工院校的专业心理教师数量少、师生比例不达标,服务团队建设不合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人员主要有专业的心理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德育老师等人员。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人员因具有双重身份的,工作中容易出现角色混淆的情况。发挥主力的班主任因日常需要开展大量学生工作,会出现无暇兼顾及心理健康服务的情况。班级心理委员因心理知识与技能不足,无法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服务中应有的作用。

3.1.2 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专兼职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参加心理培训的机会较少,心理技能的提升有待加强。心理咨询师缺乏专业督导,咨询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自身压力无法缓解。

3.2 组织架构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专门化程度不够,领导机构、负责机构、运行机构、协作机构不清晰,工作中存在管理混乱、多头领导的现象。人员管理、工作规范、工作机制没有统一的标准,呈现工作职责不明确、角色定位不清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活动的开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人员的培训都需要经费的支持,经费主要来自学校经费的划拨,来源形式单一。

3.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心理健康课程缺乏针对性、实践性。目前的心理健康课只针对一年级开设一学期的课程,学习时间短,特别是对于初中入学的五年制学生,在校时间跨度大,无法做到根据学生的阶段性问题做针对性辅导。课程大多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教材单一,没有针对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学生配备专门的教材,教材数量、质量有待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活动形式单一。开展心理讲座的频率低。“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周期长,活动效果缺乏持续性。观看心理影片、阅读心理小说、进行心理征文比赛等活动,缺乏创新性。

3.4 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认识存在偏差,害怕遭受到同学的异样眼光,主动求助意识薄弱。个体心理咨询受限于师资队伍不足,优先对心理问题严重者进行咨询,覆盖面不广。心理宣传活动没有把握信息时代的特点,宣传效果不佳。现有的心理测评系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部分学生只是借助测评系统完成心理测评,没有用其咨询预约、线上心理咨询、音乐放松、心理减压等功能。

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和更新有待加强。心理档案目前主要依据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普通筛查结果建立,无法筛选出测试掩饰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及时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更新学生档案。与班主任、辅导员沟通、互动少,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现实情况信息滞后。

3.5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不完善

在危机预防与干预方面,没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转介诊疗机制不健全。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未能发挥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预警联动作用。部分学生父母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误区,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家长选择采取逃避的态度,不愿配合治疗。没有整合校内外可用资源,缺乏规范的转介诊疗机制。

4 技工院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措施

4.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师资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实施需要专业化的团队,技工院校要建成以专职教师为核心、兼职教师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队伍,注重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德育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的作用,调动党团干部、宿管、保卫以及班级心理委员等人员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中的积极性。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培训与督导,提高其预防、发现、疏导心理问题的能力和危机干预能力。广泛开展教学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全方位提升服务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注重培养心理委员的心理技能,积极了解同学的心理发展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维护同辈群体的心理健康。

4.2 优化组织机构,确保经费投入,健全工作管理机制

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领导小组,建立起由分管校长负责,学生处处长、团委书记、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为组员,由上而下的工作体系。

技工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是免费面向全体学生的纯公益活动,学校要维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运转和相关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以及服务人员的引进与培训,就要适当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中心的使用制度、值班制度、例会制度等工作管理机制,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高效运转,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4.3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技工类院校学生获取心理知识的重要渠道,要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技工院校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发、优化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资源,选取与技工院校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相匹配的心理健康课程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诉求,设置不同教育内容的心理健康课程模块。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组织形式以活动体验课为主,理论课为辅,强调游戏活动、情感体验和行为训练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需求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活动。邀请专家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通过报名筛选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线上或线下的个体心理咨询,以每年的“5.25”心理健康月为契机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4.4 构建一体化的心理健康咨询与管理系统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认知度,增强主动求助意识。利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主动使用心理测评系统,借助网络、微信公众号、APP等线上媒体获得心理前沿资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宣传体系。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服务。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动态管理和监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用心理测评系统实施心理测评,保证新生入学心理测试全覆盖,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动态心理测量,不断更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根据测评结果,及时筛选出预警学生,主动跟班主任、辅导员等一线学生工作者保持联系,为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提供支持。

4.5 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完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制度,做好日常危机预防。完善学院-系部-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打造由校级分管领导总抓,学生处牵头,系部分管书记负责,班主任、辅导员全面落实的四位一体战略体系。建立心理危机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规范和畅通与学生家长的信息联络,加强与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合作,建立常态化的转介平台,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猜你喜欢

技工服务体系心理咨询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从技工到英雄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建设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多找几个名字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技工与专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