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11-28徐士忠李守玉马士祝杨云广王冬梅
徐士忠,李守玉,解 彬,马士祝,杨云广,杨 新,王冬梅
(大理州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云南 大理 671000)
1 大理州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大理核桃栽培历史悠久,不仅是我国南方优良核桃品种“漾濞核桃”的原产地、主产区和重要商品出口区,还是美国山核桃和新疆核桃适宜引种栽培区[1]。多年来,大理州历届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加强管理,加大投入,依托优势资源,整合多方力量,把做大做强高原特色核桃产业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有力措施,闯出了一条能发挥大理优势、彰显大理特色的发展道路,全州核桃经济效益逐年显现,总产量和总产值实现稳步增长[2]。许多山区农户依靠种植核桃摆脱了贫困,部分率先步入小康,核桃产业成为广大山区群众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已成为带动山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骨干产业。
1.1 核桃种植面积与产量、产值
历经多年努力,大理州核桃种植已达到相对饱和状态,基地建设规模稳定成型。目前,全州核桃种植面积1015万亩,全部进入挂果期。据大理州核桃产量产值调查结果,2019年核桃产量35.81万t,产值55.06亿元,人均核桃收入2940元,核桃产业已成为大理州的特色优势产业[3],核桃面积、产量、产值在全国地州(市)级中均列第一。
1.2 核桃加工与流通
全州核桃加工户数达26747户,其中:核桃果、核桃仁等粗加工户数达26738户,核桃油、核桃乳、核桃工艺品等精深加工户数达9户,加工的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山东、福建、浙江、四川等省(市)和台湾、香港等地区,及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部分还转销欧洲。
1.3 核桃品牌建设
2010年8月,大理州荣膺“中国核桃第一州(市)”称号;2012年5月,大理“漾濞泡核桃”获得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3年7月,“漾濞泡核桃”在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上荣获“中国优良核桃品种”称号;在2017云南·昆明核桃博览会暨2017云南核桃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大理州31户核桃加工企业及新型经营组织携红云、果亮、荣漾等28个品牌、211个产品,涉及果、仁、乳、油等核桃加工食品和加工机械6大系列产品亮相博览会,共获奖项20个[4]。2019年9月,永平县成功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核桃示范县。
2 大理州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努力,大理核桃产业不断向纵深发展,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了提质增效工作,核桃的经济效益、富民效益不断凸显,但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与现实需求仍存在不小差距。核桃经营管理水平低、创新驱动不足、质量发展意识不够、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自2014年以来核桃价格较往年下滑回落,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和更严峻的挑战。
2.1 核桃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核桃坚果品质,增加生产成本
一是核桃生产多以山地种植为主,产地条件较差,山区水利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地区春季干旱,无水浇灌,致使核桃果生长前期长势缓慢果小,雨季后迅速膨胀易形成裂果、病果,影响核桃坚果产量和品质。二是大理州山高林深,山区交通条件加大了林农的管理、采摘、运输成本。三是机械化程度低,核桃种植、管理、采收设备简陋,以人力为主,增加了产品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
2.1.2 核桃抚育管理不到位,单位面积的产量、效益低
根据2019年大理州开展的核桃产量、产值专项调查,大理州核桃初产期平均亩产22.69 kg,远低于55 kg国家标准,没有实现单位面积效益最大化。核桃产量、效益低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地区过于注重核桃种植规模,忽视管理,存在重造轻管的现象,让其自由生长,管理方式粗放,经营水平低下[5];二是没有科学抚育意识,核桃树型差,特别是整形修剪迫在眉睫,全州核桃基地中普遍存在整型修剪缺乏技术支撑,林农既不懂修剪,又舍不得剪的情况,导致缺乏通风、透光条件,影响核桃生长结实;三是核桃连片种植纯林面积增加,加大了暴发病虫害的隐患;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但全州普遍存在防治经费人员不足,乡、村没有监测机构,有害生物监测不及时,错失了最佳防治时间的问题;四是核桃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坚果品质难以保证;州内核桃生产多以家庭为主的生产单位,尽管各生产基地制定了核桃生产的相关标准,却因经营单位太过零散,外加青壮年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核桃生产经营者林农存在比较严重的老龄化情况。从而致使核桃生产的相关标准措施无法落实到位,整体标准化水平较低,坚果品质难以得到有力保障。五是核桃良种使用率低,品质差,特别是高低海拔地区的核桃产业发展规模和品种不平衡,品种单一,需引进适宜的良种或改良现有品种;六是缺乏科技单位支撑和龙头企业良种良法的引导、示范和辐射带动,新技术未得到全面推广运用,单位面积产值得不到提高,产品研发滞后,造成山地资源优势不能转变为经济优势,导致整个核桃产业效益低。
2.1.3 核桃复合经营单一,单位面积效益低
核桃农林复合经营问题多,间种不合理,大多核桃林下种植玉米、豆类,少量种植药材等作物[6],复合经营单一、模式不科学,单位面积品种少、效益低,缺乏效果较好的代表性模式的总结分析筛选和区域的最优化模式研究[5]。林下药用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旅游因面积、交通、资金投入等问题受到制约。
2.1.4 核桃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一是核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大理州核桃面积大,且核桃基本上都种植在山区半山区,县乡一级的科技人员多为身兼数职,缺乏核桃专业科技人员,科技服务很难到位。二是核桃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低,尤其是在各县市的科研机构产业少,成果推广渠道不畅,尚未形成有利于成果推广的运行机制,核桃产业科技成果推广政策不完善,推广体系不健全,如核桃良种推广体系不健全,导致优良品种面积小,单位面积综合效益低。三是核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滞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投入不足,如科技基础设施、试验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不完善,如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成果验收鉴定、科技奖励和诚信制度等科学技术评价体系;优秀的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等。四是核桃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近年来,随着纯林化和集约化管理的核桃林面积不断增加,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有害生物的发生和扩散,高毒高残留农药逐步流入核桃林中使用,造成了农药残留的安全风险。同时,在加工核桃青果时,出现脱青不净、碾碎果实的现象,部分农户和企业合作社在脱青中使用药水,出现“黑心果”;用传统烟熏火燎烘烤,导致SO2超标,影响核桃果外观和内在质量。五是核桃有害生物监测体系不健全,有害生物监测不及时,州、县(市)、乡镇、村核桃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还不够健全,无法做到及时监测和防治等工作。
2.2 核桃加工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
2.2.1 标准体系不健全,坚果质量参差不齐
大理核桃虽然品质优良,但缺乏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采收时间不适宜、烘烤质量不过关、采后处理不标准,产品质量评判检测体系不健全,缺乏支撑质量竞争的科学依据,导致质量稳定性和均一性差,加之干果来源繁杂,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产品竞争力,市场上优果优品少,严重影响了口碑和销路。
2.2.2 品牌构建滞后,核桃品质效益难以发挥
品牌建设滞后是大理核桃产业发展中一个主要的瓶颈和制约因素,虽然已有漾濞大泡核桃、宾川拉乌核桃等核桃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认证,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在全国知名的核桃品牌。小、散、乱、各自为政,是大理州核桃产业的品牌现状,没有统一的标识、标准,没有充分利用好大理绿色、生态、健康的环境和资源“名片”,没有有效的宣传与推介,大理州核桃的品牌建设与“中国核桃第一州市”的名号严重不匹配。由于品牌缺失,大理核桃的高品质价值没有可依存的载体,蕴含在品牌中的价值难以体现。随着核桃投产面积及产量的增加,核桃价格一路走低,如云龙县2019年核桃价格遭遇10年新低,从40元/kg跌到5元/kg,价格大幅下降;2014年以来,核桃种植区普遍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林农生产经营信心严重受挫。
2.2.3 产品深加工不足,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大理核桃加工取得了较大发展。目前,核桃加工产品主要有核桃果、核桃仁、核桃粉、核桃油、核桃乳饮料、核桃壳工艺品6大系列20多个品种。从总体来看,核桃产业加工率低,2017年核桃干果加工率仅为35%,初加工机械及先进技术应用比例仅占20%;初加工比重较高,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加工成品主要是干果、果仁,而高品质的油、粉、乳、保健功能食品和各种旅游休闲食品等深加工产品所占比重较低。核桃深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核桃产业发展的短板。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核桃二、三产业发展不能与一产协调发展,未来将会导致大量核桃滞留农户手中,制约核桃产业发展壮大。
2.2.4 核桃交易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销售渠道不畅,缺乏市场话语权
市场规模决定产业发展规模,大理作为国内核桃面积、产量、产值第一的地州,在市场培育和建设上严重滞后,目前全州核桃交易市场相对其他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较少,除永平县曲硐的交易市场有一定交易量外,其它交易市场难以发挥交易平台的作用;核桃销售渠道主要依靠经纪人、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社到村收购、路边交易,销售及价格信息不对称,一定程度上出现故意压低核桃收购价格等垄断现象,导致市场不稳定,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交易平台及交易主体缺失。在交易中,对核桃价格基本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定价权。种植者、生产者和经营者均处于自发交易的状态,对市场价格无任何预判,随行就市,在引领和影响市场价格上无能为力,致使核桃产品交易不畅,价格波动起伏较大。如永平曲硐核桃交易市场2017年干果价格最高27元/kg,最低8元/kg。
2.2.5 核桃市场价格低迷,不同程度出现滞销
2014年以来,核桃价格持续走低,有些地方核桃存在滞销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受农产品经济下滑大环境的影响,加之全国各地核桃挂果面积逐年增大、产量逐年增加,核桃产品销量及价格明显下滑;二是受天气干旱少雨、核桃“返青”现象和抚育管理不到位等影响,导致果少、果小、裂果、皮厚、不饱满、口感差,核桃自身品质明显下降;三是不重视“三品一标”建设,市场上有机、绿色核桃产品价格与普通核桃价格区别不大,企业合作社认证的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合作社放弃了已认证管理;四是缺乏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采收时间不适宜、采后处理不标准、烘烤质量不过关,导致质量稳定性和均一性较差,市场上出现优劣产品混杂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理州核桃品牌和销路;五是核桃交易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市场不稳定,核桃价格波动下滑,导致部分农户持果待售,库存积压,增产不增收,从而影响林农的经济收入。
3 大理州核桃产业发展对策
核桃作为大理最大的林业产业,既能发挥较好的生态效益,又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山区农民受益最广、最具特色、最能可持续增收的生态产业,同时也是全州山区改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振兴乡村经济,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重要特色优势产业。下一步工作中,全州应在创新驱动、质量提升、产品精深加工、市场开拓等方面下功夫,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全州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将大理核桃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和话语权的绿色食品产业。重点抓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3.1 整合资源,齐抓共管
加强州林草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工信委、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商务局、州科技局等有关单位间的部门使用,对接协调、落实相关国家、省政策,形成工作合力,统筹从用水用地、贷款贴息、出口退税、降税清费、融资、物流等方面政策,形成大理州“绿色食品牌”推进通道。
3.2 狠抓优质核桃基地建设,切实推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基地抚育为基础,以龙头加工企业培植为重点,以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把“抚育管理”摆在核桃提质增效的核心地位。在巩固现有核桃面积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核桃幼林抚育、丰产栽培管理、有害生物防控和核桃产品精深加工和营销,把核桃产业发展重点从基地建设转移到核桃抚育和核桃加工营销提质增效上,全面提高核桃产业发展整体水平。①着力抓好核桃抚育管理。充分发挥科技在核桃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开展核桃幼林抚育、品种改良、丰产栽培等科技试验示范,推广核桃绿色丰产抚育管理技术,实现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重要措施,确保大理州核桃原生态、纯天然特质;②进一步建立健全核桃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州、县市、乡镇、村四级核桃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做到常监测、早发现、早防治;③进一步加大推广核桃气化无烟烘烤技术,提高核桃品质。全州继续推广核桃气化无烟烘烤技术,提高核桃品质。切实转变核桃的传统烘烤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无烟烤房建设的扶持力度,切实转变核桃的传统烘烤方式,积极引导林农采用核桃气化无烟烘烤技术,提高果品烘烤质量。
3.3 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推动核桃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核桃科研能力建设,形成涵盖核桃基地管理、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可推广、可运用、可转化科技成果,构建全产业链的科技支撑保障体系,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一是成立专门工作机构,专门从事核桃产业发展及科研工作;二是建立专家基层工作站,加快核桃有机产品(食品)研究步伐,快速推动核桃产业转型升级。
3.4 培育龙头企业,提高核桃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
做好核桃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手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带动能力强的核桃加工龙头企业,着实帮助解决企业及加工户现阶段面临困境,建立健全自身的加工规范体系,改善、引进核桃加工设备,加强管理及操作人员的培训,逐步淘汰落后陈旧的核桃加工模式。提高核桃干果深加工能力,挖掘核桃的潜在经济效益,不断延伸核桃生产的产业链条,逐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①继续巩固核桃系列传统产品的生产,扩大核桃产品生产规模,提高质量,改进包装,大力开发核桃旅游产品;②依靠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绿色保健食品,如:核桃油、核桃蛋白食品;③开发核桃花粉、核桃青皮、核桃壳的综合利用项目;④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增加单位面积品种数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产品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
3.5 打造名优品牌,唱响核桃“绿色食品”牌
品牌优势就是市场优势、价格优势,也是产业发展的灵魂。“大理漾濞核桃”要紧紧抓住“有机、绿色”产品这条主线,准确定位,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开拓市场空间。以无公害栽培、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和在加工企业推行和实施HACCP认证体系为切入点和目标,以龙头企业为主、国家示范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开展国家、省、州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同时以区域或品种为单元进行商标注册。通过“中国·昆明农博会”“云南·大理漾濞核桃节”“大理漾濞古核桃树果权义拍活动”“大理核桃宴”等活动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大力拓展大理核桃在全国核桃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推动核桃“绿色食品”品牌建设中,核桃文化内涵的提升,是不容忽视的产业软实力。一是挖掘核桃文化,尤其是核桃与大理各族群众的关系,结合历史、人文、民俗、生态、健康、现代等元素,运用多种宣传途径,提升大理核桃知名度;二是打造大理核桃饮食文化,继续开发完善既有的核桃宴,丰富菜品及其文化内涵;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以大理的山水环境为依托,在有条件的地方举办以核桃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从看、品、购、娱等方面让人们深入了解大理核桃种植的历史、核桃蕴含的内在品质,从而唱响“绿色食品”品牌。
3.6 加快信息化市场交易平台和便利化的仓储物流体系建设,鼓励“三品一标”认证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营”的思路,以“互联网+”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交易市场,建设现代化的区域性交易市场,搭建现代化交易平台。引进京东、中劲集团等企业开展经营,运用互联网经营思维,推行“线上交易、线下交割”经营模式,加快核桃交易流通速度,实现传统交易集散优势和现代经营模式的无缝对接。加快核桃交易市场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健全营销组织,壮大营销队伍,强化宣传推介,认证使用全州统一的“漾濞核桃”地理标识,鼓励企业、新型经营组织、核桃种植大户等开展“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及基地绿色有机认证,打造大理核桃品牌,切实卖出大理核桃优果优价。
3.7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确保核桃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推进产业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颁发的相关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等质量标准,建立本地区产品质量标准。结合大理州实际,制定和完善种苗、管理和产品标准;制定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标准等。积极扶持核桃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开发绿色和有机果园基地,开展核桃原产地、产品质量、环境管理标志,及绿色、有机食品等认证工作,完善产品质量跟踪服务体系。二是推行核桃无公害生产和管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果园中使用的农药、化肥进入果园,从源头上把好核桃质量安全关,保证核桃原生态特质。对核桃基地和生产企业进行监控和实行不定期抽检,逐步实现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质量控制。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着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基地抚育为基础,以龙头加工企业培植为重点,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目标,推进林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7]。在巩固现有核桃面积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品种改良、幼林抚育、丰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销售和核桃产品精深加工等工作,把核桃产业发展重点从基地建设转移到核桃抚育和加工销售提质增效上。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是实现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大理核桃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大理由林业资源大州向林业经济强州转变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