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林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2020-11-28王东辉王玲玲水子奇
王东辉,王玲玲,秦 芳,水子奇
(1.三门峡市湖滨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河南 三门峡 472000;2.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管理处,河南 三门峡 472000;3.三门峡市园林绿化建设投资公司,河南 三门峡 472000;4.三门峡市湖滨区自然资源局,河南 三门峡 472000)
1 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三门峡市地跨亚热带和暖温带,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特征,属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区。森林植被种类以华北区系为主,兼有华中、西北区系的成分和特征。卢氏县熊耳山以南为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植被类型区,熊耳山以北广大地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区,全市有维管束植物210科、887属、2408种。目前,次生林区主要集中于小秦岭、崤山中山区、熊耳山及其以南山区,低山丘陵区为疏林草灌和人工造林地带。
根据2017年林地更新数据,三门峡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088.6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2.56%,森林面积720.91万亩(含国特灌),森林覆盖率48.05%,居河南省第一位。其中有林地717.93万亩,疏林地58.06万亩,灌木林地163.37万亩(含国特灌),苗圃地0.49万亩,未成林造林地82.15万亩,未成林封育地2.46万亩、迹地和宜林地59.92万亩,其它林地4.26万亩。有林地中,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面积分别为380.98万亩、217.27万亩、65.92万亩、48.77万亩、4.99万亩。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751.56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9%;商品林面积337.08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1%[1~3]。
2 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潜力
2.1 可增加造林用地潜力
三门峡市辖2区(湖滨区、陕州区)、2市(灵宝市、义马市)、2县(卢氏县、渑池县)及2个省级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共12个街道、62个乡(镇),135个社区、1363个村。根据2017年林地更新数据,全市现有宜林荒地面积近60万亩,主要集中分布在灵宝市和卢氏县。如若全部进行绿化,并按80%以上的成林率计算,可提高三门峡市的森林覆盖率约3%。此外,全市现有灌木林地163万亩,若将盖度在40%以下的灌木林地纳入更新改造,则可增加造林用地面积约50万亩[4]。
2.2 森林质量提升潜力
三门峡市土地总面积1500.32万亩,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088.64万亩,其中有林地717.93万亩。有林地中,中幼林598.2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83.3%,占比较高。全市土地利用具有“耕地面积比重较小,总体质量水平低;林地面积比重较大,林业资源丰富”的明显地域差异。因此,通过合理的森林抚育,若中幼林每年每亩森林蓄积量增加0.2 m3,全市每年将增加乔木林蓄积119万m3,全市活立木蓄积量每年将增加2.8%。此外,全市现有疏林地58.06万亩,通过补植、补造、补播和实施封山育林等措施,让疏林地转化为有林地,可有效地提升森林质量[5~8]。
2.3 生态产业发展潜力
林业既是一项公益事业,也是一项基础产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的双重任务。近些年来,三门峡市围绕“发展龙头、延伸链条、建设集群、提升质量”的思路,采取“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完善布局、优化服务”等有效措施,积极培育林业产业化集群,突出抓好经济林基地建设,形成了森林旅游、优质林果、林下经济、林产加工、苗木花卉等多项产业。结合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特点。就三门峡市林业产业发展潜力来看,主要方向有国家储备林、优质林果基地、林下经济、森林康养与森林旅游、林产品加工深度发展等。
3 林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资源管理和开发水平不高、管护压力大
三门峡市由于造林树种较为单一,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形势仍然较为严峻,防控工作任务艰巨,有待于加强森林资源和病虫害监测,强化资源管护手段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林业现代化水平。同时,三门峡有丰富的天然林资源,在做好森林管护的前提下,应鼓励野生资源的利用,并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另外,三门峡市公益林和天然林占比较大,国家、省级公益林地森林生态效益管护补偿标准偏低,市、县级公益林地尚未建立补偿制度,全面保护天然林的任务十分繁重。
3.2 林业产品供给能力不强
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供给和生态公共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们对身边增绿、社区休憩、森林康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森林公园等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体验设施缺乏。经济林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绿色、有机生产体系不健全,优质经济林产品比例偏低。优质木材供应能力严重不足,林业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二三产所占比重低,集约化程度不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全国知名的品牌产品,林业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3.3 林业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门峡市目前存在林业投入标准低、生态补偿制度不健全、集体林权制度经营权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随着剩余造林地立地条件越来越差,造林和管护难度加大,加上人工成本、苗木成本等逐年上升,营造林所需投入越来越高。由于缺乏造林后的管护经费,后期管护措施如补植、除草、扩穴、浇水等难以开展,成为了造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和补偿制度需要调整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等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
3.4 林业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三门峡市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资源管理、林业执法、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监测等装备手段相对落后,高新实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不足,品种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不高,林业人才队伍薄弱。资源管制、营造林管理较为粗放,森林、湿地等林业资源的准确信息没有及时在“一张图”上进行更新,保护修复任务没有落实到山头地块,难以做到精准保护、精准建设。另外全市林业信息化建设滞后,林业大数据融合度低,互联网、电子平台等现代先进技术应用不足。
4 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原则
4.1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规划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以生态保护修复为主,加快国土绿化进度,加强森林经营,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持续高效的林业生态防护体系。对国土绿化、森林城市建设、森林质量提升、森林及湿地资源保护、绿色富民产业等内容进行全面规划,构筑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4.2 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尊重规律,科学谋划,既要立足于加快发展,又要注重质量,速度服从于质量,做到从容建设,切实可行。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总要求,把发展方式由高速增长转变到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的道路上来,着力增加生态产品、优质林产品供给,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4.3 坚持合理布局,调整结构
充分考虑三门峡市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环境条件、森林植被分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围绕三门峡市重大战略、三门峡市主体功能区划等,科学布局,因地制宜,确定各区域重点建设内容。调整和优化树种结构、林分结构、林种结构、林业产业结构,构建功能稳定、树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多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4.4 坚持改革创新,科技引领
深化林业改革,创新产权模式,广泛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对最新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创新红利[9,10]。
5 结语
三门峡市处于伏牛山生态屏障范围内,良好的区位优势,迫切需要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加强造林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拓展生态空间,提高生态承载力;加强黄河三门峡段和其他一、二、三级支流水岸防护林带建设,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三门峡水库及黄河流域下游区域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