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斯特山区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毕节试验区为例

2020-11-28陈红燕顾国斌郭轶伦

绿色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林权毕节森林资源

周 赟,陈红燕,顾国斌,郭轶伦

(毕节市林业局,贵州 毕节 551700)

1 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从“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任务。地处世界三大岩溶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腹心地带的毕节试验区,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全市面积的79.31%,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由于喀斯特地质成土慢、易淋失等特点,加上过渡的生产活动,使毕节试验区成为贵州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石漠化面积不仅大,而且程度深、危害严重。不仅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威胁着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林产业承担着提升生态承载力,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等生态建设的重任。为探索喀斯特贫困山区林业生态建设实践经验,本研究在分析毕节实验区林业生态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实验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实践,并根据现有的问题提出促进研究区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对策建议,研究地开展不仅能促进毕节试验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而且还能为其它喀斯特沙漠化地区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2 试验区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毕节试验区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发生了质和量的显著变化,但由于试验区生态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仍然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林业生态建设任务仍然繁重,与构建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尚有很大差距。

2.1 生态修复任务巨大

毕节试验区150.73万hm2森林面积中,乔木林和竹林面积为123.37万亩,仅占森林面积的81.8%,其他森林面积为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四旁树和非林地上的森林面积。尚有15°以上坡耕地19.78万hm2需实施退耕还林(其中国土图班内25°以上的坡耕地0.901万hm2,国土图班外25°以上的坡耕地9.34万hm2,15~25°重要水源区坡耕地9.54万hm2)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5185 km2石漠化面积亟需治理。

2.2 生态产业发展滞后

由于受长期以来重生态效益轻经济效益传统林业发展观念的影响,当前林业产业发展集约化、组织化、精细化、市场化管理程度低,产业链短、产业幅窄、附加值不高、品牌效应不强。全市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个,仅占全省113个的6.2%。全市目前经济林面积达34.49万hm2,但由于管理不善、新发展面积多等原因,只注重量的增长,未注重质的提升,投产面积不到6.67万hm2。贮藏、加工、销售等后续产业体系不发达,大多为自产自销的落后发展模式。产业发展结构单一,缺乏大型林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后劲不足。

2.3 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经济进一步增长、城镇化人口逐步增加,土地资源保护与用地供需之间矛盾突出,林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工农业污染日趋加重,森林质量有待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基础设施兴建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威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森林资源保护的评价制度不健全,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没有建立和落实森林资源审计责任,导致部分地方无序使用和开发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总量不断缩减。森林保护机制不灵活。目前,全市森林资源主要依靠国有林场职工、天保和生态护林员来保护。护林员管护补助较低,管护积极性不高。未引入市场机制保护森林资源。

2.4 林下产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研究区目前林下经济规模偏小、经营管理粗放、基础设施薄弱、缺乏高科技支撑。全市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有60余万hm2,但目前开发利用的仅20万hm2,林下经济产值不够高、总量不够大,规模效应未充分展现。适宜林下种养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够,大多还沿用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对科学技术的掌握不够,经营成本偏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林区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给种养、加工、流通、储运等带来不便,严重制约着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3 毕节试验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实践

3.1 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不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协同推进。将加快生态建设与促进经济开发有机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生态与产业、开发与保护的重大关系,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发展区域经济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

3.2 坚持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研究区始终坚持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将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大产业来抓。2018年,全市林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发展以核桃、樱桃、皂荚、苹果、刺梨、油茶等为主的经济林34.49万hm2,全市建有森林公园13个,面积7.04万hm2,湿地公园8个,面积0.9668万hm2,自然保护区10个,面积7.87万hm2,国有林场12个,经营面积3.97万hm2。培育壮大涉林经济组织2000多家。按照“林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着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101亿元;发展林下经济使用林地20万hm2,实现产值50亿元。

3.3 以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为龙头,带动区域绿色发展

抢抓国家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机遇,相继实施了《中国3356》项目、“长防”、“长治”、“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加快了荒山绿化进程,调整和优化试验区林业产业布局,带动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全面加快生态建设的良好态势,生态建设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年均至少增长1%的目标。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19.04万hm2坡耕地得到有效治理,70.3万户农户从中受益,退耕农户不仅有了可靠的钱粮现金补助,而且还能腾出富余劳动力进行多种经营、副业生产和外出务工。已兑现给农户钱粮31.5亿元之多,促进了140多万人外出务工和从事其它产业,年均劳务收入达30亿元。

3.4 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活生态建设发展动力

大力推进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同时,在深入调研、大胆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林改配套政策,从规范林地流转、开展林权登记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促进林农走合作化路子、建立森林保险制度和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让林农对集体林木林地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得到落实,使林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调动了林业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了试验区林业生态建设逐步向深层次发展。完成勘界确权面积102.88万hm2、调处林权纠纷1418件,林权勘界率、确权发证率、纠纷调处率分别达到了98.92%、100%和92.81%。全面启动政策性森林保险,2018年全市森林保险投保面积83.6万hm2,缴纳保费2700万元,保险金额90亿元,推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协调联系金融部门;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9590万元,流转林地面积1.55万hm2。成立新兴林业经营主体845个,其中专业合作社577个,专业大户106个,林业企业133个,家庭林场29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6.3万户,合作社经营林地面积3.55万hm2。

3.5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牢固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思想,严格执行《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划定并发布林地面积保有量、森林面积保有量、森林覆盖率保有量、公益林面积保有量、湿地面积保有量、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生物多样性保护7条生态保护红线,推行森林防火层级管理制度,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森林保护“六个严禁”要求,加强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坚决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乱占林地、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违法犯罪活动。累立(受理)各类森林案件3284起,破(查处)2978起,依法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3509人(次)。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增强,森林火灾受害率、有害生物成灾率大大低于国家控制指标。加强森林管护,落实森林管护面积83.18万hm2,聘请管护人员12115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10906名,兑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12亿元,补偿面积80.65万hm2,受益农户78万户250余万人。

4 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4.1 围绕生态建设目标,着力抓好生态工程建设

紧扣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全面实施好19.78万hm2坡耕地和20万hm2石漠化土地生态建设,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

4.2 围绕经济发展目标,着力抓好生态产业发展

结合资源、环境特点,深入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发展以核桃、刺梨、樱桃、苹果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并在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精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加快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切实推进以百里杜鹃、毕节国家、赫章夜郎、大方油杉河大峡谷等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黔西水西柯海、纳雍大坪箐、威宁锁黄仓等国家级湿地公园为依托的森林生态旅游,加快森林康养基地产业及杜鹃花、韭菜花、玉簪花等花海文化建设,打造森林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引导生产经营者特别是农民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开展立体经营,实现长短互补,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充分研究喀斯特生态资源,利用喀斯特山川的雄姿、乡村生态的秀美、民族风情的异质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度假旅游,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今后的退耕还林工程中,应坚持“经济优先,兼顾生态”的理念,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经济林,使全市经济林面积逐年增加,达到人均半亩经济林的发展目标,使经济林富裕农家,美化家园;经济林构筑生态长廊,绿色银行;中药材造福百姓,支撑产业;特色养殖丰富餐桌,建设畜牧大区,为脱贫攻坚作出更大的贡献。

4.3 围绕机制创新目标,着力抓好林权制度改革

深入探索林权顺畅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生态效益补偿、农民合作经营机制,加快建立林权登记管理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为生态建设提供服务、注入活力。

4.4 围绕生态安全目标,着力抓好森林资源保护

严格执行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和层级责任管理制度,强化火源管理,突出抓好火险预警,落实各项预防和扑救措施,严格执行森林防火工作层级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持续实施森林资源“六个严禁”,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森林林木、乱征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保护森林资源,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补偿和森林植被恢复制度,确保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力度,杜绝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4.5 围绕质量效益目标,着力抓好科技支撑工作

采取政府扶持奖励政策,吸引社会投资,逐步形成“政府组织、部门牵头、企业出资”的种苗基地建设投资新机制,建立林木种苗生产基地,生产大量良种壮苗,满足造林绿化与产业发展需要;抓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大力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及时、实用的科技服务。

5 结语

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林业承担着提升生态承载力,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等生态建设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毕节试验区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现状分析表明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结合研究区实际,对毕节试验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实践、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喀斯特贫困山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构筑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区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林权毕节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毕节留守儿童的新家
林权供求信息
补足区域交通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