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种装备生产计划与管控方法的研究

2020-11-28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22期
关键词:装备计划生产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北京 100101)

0.引言

大规模流水线的标准化生产一直是现代工业生产组织的重要形式,它采用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生产效率。但对特种装备生产企业而言,特种装备产品类型繁杂、生产批量小,无法实现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也因此普遍存在生产线中工件平均等待事件过长、在制品多、资源共享率低等状况,生产效率低,对生产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为优化生产管理特种装备生产企业就必须通过配合相应的计划控制方法和效率提升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生产企业多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式来进行特种装备的生产,以此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能够帮助企业按需求、订单,保质、适量、准时地生产,最终缩短交货期、降低库存的生产体制,具有鲜明的生产特点:

(1)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时需充分考虑多种边界条件,如生产准备时间、生产过程变化等。(2)生产计划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以及时应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

也因此,尽管目前特殊装备生产使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已成为一种大的趋势,但也因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备受生产企业诟病,如:(1)多品种造成的产品线过宽,且单一品种生产数量有限,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较高。(2)多品种增加来生产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加大了企业生产管理、原材料采购、库存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难度。(3)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会造成生产设备、生产线结构和生产过程复杂,工艺质量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影响生产质量管理水平。

因此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对作业计划、操作者责任心、技能和自控能力等方面要求极高,并存在较高的依赖度,因此需要采用更合理高效的生产计划和管控方法。

生产计划控制是指对生产实施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根据其内容、工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生产计划,并通过组织、技术、经济和信息等手段等来有效推动具体进度计划的落实,且要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反馈,分析偏差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修改原计划,直至生产完成[1]。

生产计划控制的步骤可以分解为以下4步进行:

(1)在各项生产活动均按计划开始后,记录各活动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完成程度等内容。(2)各项活动控制期末时,对比各活动的实际完成程度与原定计划的差异,确定整个生产的实际完成程度,并结合工期、生产成果、劳动效率、能源消耗等指标,评价生产进度状况。(3)根据各活动的完成进度,合理安排下期工作,估算已开始但尚未结束的生产活动剩余时间,制定进度调整措施,根据已完成状况制定新的生产计划。(4)对进度调整措施和新计划作出评审,对调整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确认最终生产工期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生产计划控制必须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当实际的生产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时,便会产生超前或落后的偏差。此时对偏差原因进行分析,调整原有计划,使两者在新的起点上重合,继续生产活动。如此循环就可以将生产计划控制做到更符合特殊装备的生产现实。

1.全面的生产计划控制

摆在生产企业面前的管理难题,就是如何既能确保生产计划的极高准确度,又能及时应对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计划偏差,并对此作出快速反馈和生产计划调整。为解决这一问题,生产计划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

2.重视生产工艺优化和技术更新[2]

合理的生产计划控制首先是基于生产工艺的严格控制,因此在建立生产计划前要对生产工艺及工序进行积极的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进度的控制。具体要从下几个方面进行:

(1)要建立生产工艺的工序和相关操作规范的标准化体系,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2)要区分关键过程和非关键过程,并重视对关键环节和关键工艺的技术优化工作,以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3)企业要重视对成组加工技术的应用,以材料、工艺、结构相近或相似为标准,对零件进行归类,然后按照归类后的零件加工工艺要求进行生产,这样既可以减少品类的繁杂,更可以在可控制范围内,将小批量生产转化为大批量生产,从而显著提高设备劳动生产率。

3.合理制订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期量标准

期量标准,又称作业计划标准,它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依据。多品种、小批量的期量标准制定依据是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总的生产计划。由于特殊装备品种繁多,因此通常只需确定生产企业主产品的生产周期即可,其他产品则按其复杂程度与主产品匹配。总的生产计划是各项产品订货在时间上的统筹安排,需要进行验算以保证其可行性,首先,验算关键设备负荷,使其保持均衡状态;其次,验算关键产品进度,使其满足设备需要,进而保证总计划的时间要求。非关键产品的生产则可以插空安排,以避免生产线中工件平均等待事件过长、资源共享率低、资源浪费等现象。

4.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

生产设备的设计、生产厂家所提供的必定是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设备,但在应用于特种设备生产时,就需要对其生产设备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也就对企业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重视开发生产设备的可变性,要在生产进度的管控过程中潜下心来对生产细节进行观察、测量、分析,并对可能存在的技术改进方向不断进行工艺试验,通过试验确认观察结果,并最终明确技术改进的操作方式,最终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

同时,在进行设备的计划改进时,必须要通过大量的观察、分析工作,作出更高效科学的判断,才能避免对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甚至是设备的安全性造成损伤。

5.严格成本控制

特殊装备的生产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成本控制,为企业创造更多盈利空间。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负责采购的部门在选择原材料时需要以降低生产成本与人工费用的比例为目的,同时也要在整体预算管理体系内进行合理的成本费用计划,最终提出降低成本、控制费用的具体可执行措施,为企业形成预算、控制、考核的参考依据。

生产企业可以采用集成化的成本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成本核算,使成本管理与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车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数据管理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也方便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数据变化。这样可以杜绝人工参与造成的偏差,也可以避免交叉环节的重复计算,帮助生产企业提高成本管理的准确度,使生产中涉及的材料、工艺、费用等都真正细化到每一步生产环节和每一个零部件上,为企业创造管理利润。

6.强化质量管理和控制

特殊装备具有涉及生命安全、实践危险性极大的特点,因此生产过程必须把质量管理和控制纳入生产管控的全过程中去,企业要有极大的热情来保障高标准的质量水平。特殊装备生产企业要把质量看作一场没有终止的旅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断改进质量水平才能带来持续的收益。

强化质量管理最根本的工作是要将企业的生产管理从事后的控制转向事前预防、事中过程控制,规划质量标准,明确质量责任,建立基于“预防策略”的质量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质量问题发生。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的质量管理要以完善企业各级固化的质量程序和规章制度作为指导原则,明确每一道工序的工艺规范为确定生产周期提供参考,明确工艺试验计划为技术更新提供内容和时间依据,明确质量处理流程,为第一时间处理异常状况提供依据[3]。

要使质量管理取得成功,企业还要在与质量相关的主要生产环节充分应用科学管理方法,对管理人员、工人进行管理的概念、工具和程序方面的培训教育,使企业内部各方面各环节都对全面质量管理形成认识上的高度一致。

7.结语

特殊装备生产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的激烈洪流时,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主体地位,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目的,因此企业内部必须高度协调,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从生产的组织、计划、管控、反馈等方面入手,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以此来避免特殊装备生产的劣势,保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的顺利进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社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装备计划生产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用旧的生产新的!
防晒装备折起来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