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研究
2020-11-27李诗婕
李诗婕
摘要:现今我国正面临逐步深化的医疗卫生体系变革局势,其中公立医院的转型是重点。当前,在公立医院体系中,因为内控制度不完善而引起的财务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受到了业界单位及人士的重视。本文从内控框架视角出发指出了公立医院存在的财务风险,并提出了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关键词:内控框架;公立医院;呆账、坏账;控制策略
引言
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期间,医院也在积极尝试改革与转型。但是,医院内部财务中还有许多问题,必定会引起一系列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指医院组织财务活动时受诸多因素限制产生的无法预计的财务风险,如此会使大量公立医院在展开运营时产生较大问题。针对这种状况,医院要提升财务管理质量,改变落后的思想,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方式,提高医院财务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与技能要求,增强医院自身实力。
内控框架这一概念,出现于1992年,1994年获得较大的补充。内控事实上是指医院管理者基于法律法规框架,增强科学保障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坚持法律法规,而且满足医院实况。内控框架能够有效减小财务风险,突出财务工作者在管理与运营方面的价值。
一、公立医院存在的财务风险分析
长时间以来,公立医院对于财务管理更注重体现“记账”功能,财务工作者将服务重点置于常规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报销,管理各种表单、印章等层面。而对医疗机构投资活动的跟进,及医院借贷成本的偿还与医院各个科室的支出管理等缺少一定的监督控制能力。
(一)滞账、死账以及坏账过多
公立医院内,应收款项收不完、收不到的现象很多,例如病人和家属受经济条件限制无法付账结算;例如有的医保单位采用后付款方式,会造成应收款项的推迟;某公立医院2019年财务报表表明,各类应付款项的实际到付状况仅有91.5%,其他账单都未在规定时间到账。另外,因为各地政府财政、资金的划拨能力不够,短时间内依旧很难充分满足医院的资金要求,造成医院的高亏损、高负债与高支出依旧会持续一些时间。这种状况在医院扩建、新增部门时或是新增医学实验研究室的公立医院内更加普遍。
(二)财务控制目标定位模糊
公立医院对于财务控制目标定位比较模糊,或是单一追求最大化利润,盲目的觉得公立医院属于盈利性单位,在给社会带来医疗服务的基础上,要尽量多地获得利润。或是简单追求最大化社会价值,觉得公立医院属于耗费属性的机构,除了尽量多的给社会带来医疗服务,也要充分使用现有的财务资源给社會带来大量福利。以上两种观念均比较极端和片面,公立医疗机构的盈利利润与社会价值不能对立起来,但事实上,唯有二者相融合方可推动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忽略了经费的时间价值
就目前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与运营状况来说,忽略了经费的时间价值,具体表现为:把大量经费用于周转方面,未科学规范的配置资金,导致资金使用率不高。此外,在长期投资决策中,未通过深思熟虑,缺乏科学的信息支持,也无相关的投入产出评价体系;缺乏有效性财务报表研究,或是就算有也大都流于形式,属于无参考意义的分析报告,这样必定会造成短期、长期投资无法获得回报,或是回报率不高,导致资金回笼迟缓,造成财务损失。
(四)资本结构不科学
许多公立医院选择投资时未借鉴可行性的财务分析报表,导致医院投资费用高,获益周期长,资产负债率大,资本结构不规范。当前,公立医院的效益来源有三个方面,即国家财政下拨、医疗服务费用、药物出售收入,国家逐渐削减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下拨,财政拨款资金已经无法适应医院的经费要求,公立医院经营成本当前主要源自医疗收益与药物销售收益,这对医院的稳定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医院要修改资本结构,采取其他融资渠道,建立规范的资本结构。
二、内控框架视角下公立医院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
(一)盘活存量资本
公立医院内部财务管理漏洞会直接引起了财务风险,经盘活存量资本,加强管理预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的出现。公立医院要注重成本核算控制,采取全成本核算,这样有助于改善当下医院运营情况,减少经营成本,而且提升医疗服务效果与内部资源的科学分配效率[1]。公立医疗机构存量资本具有流动性差、变形能力差的特点,所以整合存量资本,同样是公立医院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整合医院各部门资源,能够克服资金长期在医院内流通的限制,把存量资本充分科学用于优势部门、优势活动中,增强医院服务,提高大众化服务效果。公立医疗机构资本的核心是应收款项,应收款项管理不标准也将引起财务风险,所以医院要制定应收款项的催缴责任制,把应收款项和部门效益、职员薪酬相结合,详细记录应收款项,合理计提坏账准备款。
(二)参与理性的投资理财
公立医疗机构的常规投资中占比很重的属于资产性投资,该种投资存在盲目性,在采购资产性产品前,医院需要展开可行性分析、验证。对投入使用的产品,从效率、收益及质量等方方面面进行评估,尽量挖掘产品价值。公立医院避免财务风险,要优化投资决策运营体系,严格根据规范的决策流程开展,科学安排项目施工与项目后续评估[2]。伴随医改的深化,医院管理人员也期望资本与现金保值增值。参与投资理财可以适应医院精细化与集约化管理要求,基于现有财经法与财务机制框架,以及医院经营要求与实际状况,借助财务工作者的专业优点,对闲置经费、应收款项等实现规范的理财规划,挑选安全性高、风险低的投资活动,让投资理财也变成医院盈利的一种对策。
(三)制定预算管理体系,完善各种资金的应用现状
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严格根据预算来划拨资金,规范支出,是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成本太高的重要举措。公立医院应结合往年财务状况,以及医院各科室及部门的支出状况编制预算方案,确定投资目标、盈利目标、成本管理目标、减少坏账和呆账总额等。首先,要制定年度、季度以及月度预算表,详细划分预算任务,需要各部门及科室比较预算单与实际成本支出,控制各项成本;其次,严格加强各种预算单、票据的审查、追责、追踪控制,禁止随便修改预算额度,或是缺少足够论证与实用标准的预算业务审批与资金支出。要把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成果与部门绩效、责任对象奖金补贴等相结合,由此端正姿态,确保财务风险管理贯彻落实。
(四)优化财务监控机制
公立医院展开经济业务时,能够采取契约化管理模式,编制健全的经济合同控制流程,完善合同签署与审批流程,严格根据合同要求工作,完善科学履行台账,加强动态追踪控制,保证经济活动根据合同展开,尽可能防止经济矛盾与预防合同风险。经费的预算控制,同样是公立医院财务控制的核心内容,加大预算力度,可以节约医院经费开支[3]。预算编制应以科室为单位实施,保证预算执行存在一定的可控性与可行性。加强预算执行的追踪、分析、评估与监督,及时、定时向上级领导上报预算执行状况。公立医院预防财务风险,也要对会计者的服务质量展开规范化考核,严格加强财务监督,将考核结果和奖金配置、职称聘任相结合,强化对财务业务全过程的监督管控,高效预防违法、违纪行为。
(五)制定风险评价与预警体系
制定风险评价与预警体系,防止负债太高或是呆账、坏账太多等现象产生。医院要依靠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投资危机、债务风险控制。主要内容是:①在向金融信贷组织申请贷款以前,要评价偿债能力,并评价本金、利息和可能出现的罚息、信用问题等,保证贷款总额在医院可承担的范围内。②在开展医院扩建或是其他重大投资项目建造以前,要进行投资风险评价[4]。仔细论证各项投资活动的可行性、重要性。另外,财会工作者要追踪投资额度的划拨、应用状况,追踪项目施工方的财务报表、活动资金应用明细等。③加强合同风险评价。公立医院要和专业法务人士沟通,仔细梳理各种合同内容,全过程参加合同草拟、审查、签署、执行等,尤其是在大型的合作合同、购置合同、招投标合同等条例的制订环节,需要全面考量合同将会出现的风险,并清楚能够肩负风险的实力,而且要尽量减少合同隐藏的经济危机。
(六)加强资产与物资清查
公立医疗机构体系很大,部门科室很多,各种资产与物资清查作业量较大。虽然如此,公立医院依旧要全力加强各种资产与物资清查任务。其一,完善各种物资、资产、资金等保护机制,保证专项资金专人申请,专项资金专人认领,专项资产专人管理,避免医院资本的随意流动。其二,加强医院各种实物资产的盘点工作,科学评价估值,编制清查盘点财务报表,保证年度、季度与月度资产盘点核实。其三,做好各种财产、资本、物资的调整状况登记,例如已登记上报的医疗实物资本、固定资本等,在出现调整时要立即登记且由责任对象签名确认。
结语
总之,公立医院出现的财务风险,可能源自管理无序、制度不完善、资产控制不严、投资借贷过多等方方面面。而內控框架便是从多个方面控制财务风险。是个循序渐进的,并无法一蹴而就。期望公立医院可以严格根据各项规定,规范决策、贯彻落实、精细控制,真正把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到位。
参考文献
[1]隋春梅.基于财务风险导向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企业导报,2016(15):95.
[2]戴歆秋.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探讨[J].中国民商,2019(10):225+255.
[3]王一帆.H县公立小学内部控制优化研究——以A小学为例[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7.
[4]周晗.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