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铺就致富路
2020-11-27
山路蜿蜒盘旋,满目葱茏,湿润清新,暗香浮动。来到金寨县悬剑山前,满眼的绿色提醒着你,这里的春天,是一片片叶子铺就,是这新时代的浩荡春风和金色阳光染成,是在人们的共同梦想和奋斗汗水中熔铸。
找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金寨县桃岭乡高湾村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村党支部书记陈先志很不容易,特别是清明前后的时节。这时的他,很忙。
今年这个日子有些特殊。受疫情影响,四季春合作社的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制作师傅等都受到一定影响。
这段时间,陈先志操心张罗的事有很多,除了疫情期间配备好茶农们劳作时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品,管住他们劳作之余的聚餐行为,还参加了由抖音平台联手金寨县开展的“跟着劳模去扶贫,劳模带货肯定行”直播助农活动,走上“云端”直播卖茶叶等农产品,为金寨的“山货”代言。
“疫情之下,我们面临挑战与大考。通过直播把金寨的好产品传递给社会,把市场对接好了,把农民带富了。”这就是陈先志,略显精瘦的他,短寸头发,精神矍铄,笑容敦厚而又温暖。
创办合作社,示范引领致富路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山峰连绵不绝,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镶嵌其间,土地多是山区或半山区。这里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大别山,有着大自然的韧劲,风光旖旎,山水如画,却面临着艰巨的脱贫任务。
“要想发展,就要用好我们这里悬剑山的资源,把这里漫山遍野的野茶打造出来,在自家门口发展好产业,不能让农民除了打工还是打工这一个致富路子。”当时的陈先志,看中的正是这漫山的茶树,决心把它打造成自己的商标品牌“沐芽”。
2007年9月,陈先志和9名种茶大户合作,以老四季春茶厂为基础,创办了金寨县第一家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四季春茶叶合作社。创业是艰辛的,陈先志调整发展思路,通过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品牌化运作,成功闯出了一条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的抱团发展之路。从2008年开始,先后在高湾村长岭地区集中连片流转零星荒山9130亩,实施开荒保林、梯茶坡林、茶林共生的生态管理模式,推进沟渠生态治理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在陈先志的努力下,“沐芽”系列茶叶品牌荣获中国 (安徽)第三届茶叶博览会优质金奖,茶叶变得值钱了。“要想大家跟你一起干,得能挣钱,不然讲什么都是空话。只有把合作社经营好了,茶叶卖出价钱了,他们才会主动要求加入。”这下,村民们看到了合作社的价值,陈加先等一批村民纷纷主动来到茶叶合作社要求加入。身患残疾的叶梅知,妻子多病,孩子上学,生活十分困难,加入合作社后,种植茶园4亩,2019年采摘鲜叶价值1.3万元,在合作社务工收入近2万元,合作社返利1000元,加之其它收入1000多元,总收入达到3.5万元,顺利实现脱贫。部分贫困群众在掌握茶园管理技术、尝到增收致富的甜头以后,纷纷扩大茶园种植规模,主动加入合作社。在群众的支持参与下,合作社大力流转荒山,引导630户村民栽植良种茶5000余亩,新建梯层式茶园,形成了近万亩生态有机茶园。连续几年,合作社实现年产茶叶产值480余万元。
陈先志 (左)向茶农传授茶树种植技术。
技术培训,扶起脱贫的精气神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培养树立一大批生产技术能手、产业大户,才能引领一方发展,才能凝聚起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陈先志说。为了让社员掌握茶叶种植技术和茶园管理知识,合作社通过邀请县农委技术专家举办茶叶种植、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到基地开展现场培训以及组织社员开展外出学习等方式,引导他们学技术、学技能,努力提升致富本领。不仅如此,他还组织村民到茶叶基地开展现场培训,在田间地头指导实践操作、讲解自己的茶园管理技术和经验,直到社员学懂学会。几年来,合作社聘请专家上门集中授课30余场次,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实行现场教学与培训50余场次,培养了一支经营、管理专业队伍,增强合作社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创新的能力,改变了山区茶农守旧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增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品牌保护观念。
让陈先志欣喜的是,通过入户走访、交心谈心、“一对一”帮扶、大户示范带动,村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已转变成了主动学技术、想致富、想要发展的积极观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些贫困户还主动要求到合作社茶叶基地、茶厂学习炒茶技艺和种茶技术,忙着种茶、养猪、务工,不仅成功脱贫,还戒掉打牌打麻将的坏毛病。“送钱送物,只能解决一时之需,只有彻底转变群众 ‘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脱贫。”陈先志深有感触地说。
“绿水青山惠民生”,这是茶山基地观茶台巨石上的一句话。“我们要抓住机遇,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农村产业建设,形成产业合力,才能推动脱贫攻坚任务落实。”陈先志说:“我们也要看准能做事的人,把他们扶持起来,真正实现示范带动效应。”
正因如此,陈先志创造了金寨县的“四个第一”:创办成立全县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建有党支部,被评选为全县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第一个“安徽年度经济十大明星人物”、第一个农民全国人大代表。
产业1+1,融合发展增收入
茶产业只是当地脱贫致富的基石。悬剑山离县城很近,风景优美,每年来这里享受农家田园生活、品尝自然风景的人有很多,特别是听闻一位村民自家养的土鸡、鸡蛋不够卖时,头脑灵活的陈先志嗅出了商机。他决定以“茶”为媒,围绕乡村旅游创建农家养生小院,打出特色旅游品牌来致富农民。说干就干,他携手合作社社员率先带头创建摘山珍野果、采新鲜绿茶、品农家土菜、享大山美景的旅游观光景点,并将自家的小院进行一番改造,成了远近闻名的农家小院。许多游客品尝着大山里的农家菜,体会着田园之乐。农家小院每年接待自驾游、家庭休闲游的游客近万人,为开办农家小院的村民户均创收3万元左右,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有了茶叶这个产业,我们脱贫攻坚有了抓手,也有了进一步增收的空间。”陈先志认为,仅仅依托茶叶产业,不足以实现群众的持续稳定增收,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多方拓宽群众增收路径。
为提高茶叶基地综合效益,陈先志探索出一条“茶林共生、种养结合、产旅互助、农光互补”发展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在茶园套种油茶、猕猴桃、车厘子等特色经济作物,利用资源和市场优势,通过扶持贫困户开办农家小院、开设农产品超市、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助其增收。
来到万亩茶园,又见一新风景。排排深蓝平板,在荒坡上举起,远远望去,阳光闪耀,蔚为壮观。这是合作社2017年成功争取到的葛洲坝集团100Mp光伏发电招商项目,落户合作社茶叶基地,实行农光互补,百多名群众参与工地项目施工,实现人均务工收入超万元。
为了扩大农产品销路,陈先志也开始涉足线上销售。一切从零开始学习电商知识,并开设了合作社电商网络平台。村民李世凯,一直发展生态养殖,却愁于销路不畅,陈先志通过合作社电商平台和微信“朋友圈”,一次性帮助销售10多万元的散养鸡和黑毛猪,让他一举甩掉了贫困“帽子”。“我们在微信群帮贫困户卖鸡、卖羊,销路很好,价格也不低。”陈先志说。至此,合作社产品不仅从线下销售转到了线上销售,也推动了陈先志参与劳模直播抖音卖货的积极性。
恬静的村庄变得不一样了。有人养殖土鸡、黑毛猪,有人种茶制茶,有人办农家乐,有人种起了猕猴桃......就像远处波光粼粼的水库一样,生生不息地奔向增收的前方。
真心付出,乡村面貌大换颜
陈先志,农民身上特有的淳朴、节俭特性始终在他身上闪亮。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能忘乡邻。”童年的艰辛生活、乡亲们的无私帮助在陈先志幼小的心灵里烙下了要回报社会的深深烙印。
2018年,高湾村长岭地区还有24户农户居住条件十分恶劣,部分群众生活还十分贫困。怎么办?“这些农户,我们合作社先资助起来,帮助他们集中建房,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陈先志说。他一方面走村串户,了解他们的意愿,向他们宣传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向县乡争取易地移民搬迁政策。在他的努力下,历时11个月在长岭组建起了中心村庄,解决了24户103人的住房问题。拿到钥匙的村民们高兴地称中心村庄为“劳模村庄”。
谈到中心村庄的发展,陈先志说,“我还准备推进基地社员安置二期工程、新建老年活动中心、农民文化馆建设,让两户因残致贫的贫困户也能搬进新房,让我们的村民也能过上城里的日子。”
站在观茶台前,远远近近有波光粼粼的梅山水库,有环绕万亩茶园的水泥路,有红瓦白墙的劳模村庄……产业带动,脱贫提速,乡村面貌大换颜,合作社的社员们走上了小康的“高速路”。
茶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有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