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2020-11-27韩茜茜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横轴腹膜标志物

韩茜茜, 卜 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放射科, 北京 100026)

宫颈癌属于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患病率仅低于乳腺癌,位居第二[1]。宫颈癌主要扩散方式是淋巴结转移及局部浸润,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复发转移及生存期的关键因素,更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如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术中实施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术等[2]。因此,术前有效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关键环节。目前临床主要借助妇科检查对宫颈癌实行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无法准确了解是否存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CT操作简便、影像直观,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判定中应用广泛,但其仅可呈现形态变化,难以反映病理改变[4]。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从分子层面为临床评价宫颈癌生理病理改变提供信息[5]。CT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如何,尚缺乏大量临床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临床完善相关诊疗机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转移组(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8例)和未转移组(未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94例)。

纳入标准:符合宫颈癌诊断标准[6];均经病理诊断确诊;首次确诊;术前均行CT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无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家属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可能影响本研究所检测因子水平疾病者;濒死状态者;继发、复发性宫颈癌者。

两组患者的TNM分期、肿瘤直径、肌层浸润深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理类型等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a.CT检查:使用GE Optima CT 660扫描仪,患者在术前行全腹和盆腔检查,扫描时碘海醇作为对比剂以3 mL·s-1经肘静脉注入80 mL;层厚5 mm、层间距5 mm,范围自膈顶至外阴水平,测量腹主动脉旁、盆腔淋巴结部位、横轴位最短径。

b.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清晨患者空腹时,以非抗凝管取2 mL肘静脉血,离心(半径8 cm,转速3500 r·min-1,时间15 min),取上层血清,以罗氏试剂盒测定CEA、CA125和SCC-Ag水平。操作均由资深专科医师参考试剂盒说明书步骤规范完成。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CT检查结果。

(2)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和SCC-Ag水平。

(3)分析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4)分析血清CEA、CA125、SCC-Ag水平与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的相关性。

(5)分析CT检查与血清CEA、CA125、SCC-Ag单独诊断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6)分析CT检查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CT检查结果

转移组患者的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为(0.84±0.15) cm,长于未转移组(0.56±0.12) c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1,P<0.001)。典型CT影像检查结果见图1和图2。

图1 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CT图像图2 未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CT图像

2.2 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和SCC-Ag水平

转移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和SCC-Ag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参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CEA、CA125、SCC-Ag水平比较平比)

2.3 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以宫颈癌患者是否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作为因变量,以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肌层浸润深度、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血清CEA、CA125、SCC-Ag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上述因素都是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详见表3。

表3 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2.4 血清CEA、CA125、SCC-Ag与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相关性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血清CEA、CA125、SCC-Ag与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呈正相关(P<0.05),见图3。

图3 血清CEA、CA125、SCC-Ag与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相关性

2.5 CT检查与血清CEA、CA125、SCC-Ag单独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分别绘制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血清CEA、CA125和SCC-Ag诊断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图4),得到AUC值大小依次为: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SCC-Ag>CEA>CA125,见表4。

图4 CT检与血清CEA、CA125和SCC-Ag单独诊断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效能

表4 CT检查与血清CEA、CA125、SCC-Ag单独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2.6 CT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通过ROC曲线分析,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联合血清CEA、CA125、SCC-Ag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AUC值为0.914,95%CI为0.849~0.957,P<0.001,对应诊断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95.74%,见图5。

图5 CT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效能

3 讨论

宫颈癌发病率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中国现有宫颈癌患者近40万,且近年患病率和病死率有显著升高趋势,病死率达11.3%,远高于发达国家的5%[7]。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常见散播形式,明确其危险因素及转移情况对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CT检查是宫颈癌术前判断是否存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常用手段,但尚未统一最佳轴径判断标准,既往报道中诊断阈值集中在0.6~1.5 cm,多数将1 cm作为最佳诊断阈值[8]。本研究结果显示,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0.73 cm时,诊断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AUC值最大,为0.830。随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诊断阈值减小,虽敏感度增加,但特异度下降,易导致误诊和过度治疗,而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诊断阈值增大,虽能确保特异度,但敏感度低,此时误诊率较高,易贻误最佳治疗时机。故以0.73 cm作为宫颈癌患者是否存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标准较为适宜,本研究以此作为最佳诊断阈值,诊断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达75.00%及以上,与有关报道[9]近似。分析导致CT检查敏感度欠佳的可能原因是:(1)单纯以CT示淋巴结形态作为诊断依据,难以鉴别是癌症转移或炎症引起淋巴结增大[10];(2)无法直接显示淋巴结内部细节,各种征象与疾病间并非绝对对应[11]。因此,术前单纯以CT检查评价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不够准确,早期患者可能存在误诊,造成过度治疗;已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患者,可能因淋巴结清扫未彻底而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伴随多种肿瘤标志物的异常表达,其中CEA、CA125、SCC-Ag是临床评价肿瘤疾病病情及预后的常用生物学标志物[12]。本研究发现,转移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SCC-Ag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5),与贾庚等[13]研究结果一致。CA125主要于胸腔、腹腔、输卵管、宫颈表面生成,是多种恶性肿瘤的血清标志物,其水平虽在非恶性疾病中有一定程度升高,但阳性率低[14]。近年有研究显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A125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尤以腺癌最为显著[15]。CEA是一种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尤其是对乳腺癌、大肠癌、宫颈癌的病情发展监测、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特异性[16,17]。有研究显示,CEA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相关[18]。SCC-Ag是鳞癌细胞生成释放的一种特异性抗原物质,临床常参考外周血SCC-Ag水平以诊断、评估鳞癌患者预后[19]。学者Choi等[20]研究显示,与外周血SCC-Ag水平升高显著相关的因素为淋巴结转移及恶性病灶直径。本文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EA、CA125、SCC-Ag是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其水平与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呈正相关(P<0.05),提示这三种肿瘤标志物可作为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分别绘制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血清CEA、CA125、SCC-Ag单独及联合诊断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得到联合诊断的AUC值最大,为0.914,所对应诊断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95.74%。CT检查具有良好特异性,可于一定程度上弥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特异度低的缺陷,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从病理生理层面为临床提供诊断、病情评价信息,同时利于提高微小病变检出情况,二者联合可优势互补[21]。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不足,如样本量单一,可能缺乏代表性,需后续深入探究。

综上可知,宫颈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淋巴结最短径等多个因素有关,CT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为临床术前评估是否存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提供客观依据。

猜你喜欢

横轴腹膜标志物
请 您 诊 断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莫把此图作彼图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底横轴翻板闸门安装施工工艺分析
流动管理:一种班级管理的实践模式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