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实践类课程改革创新探究
2020-11-27赵辉
赵 辉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063299)
0 引言
教育部在2017 年2 月提出的新工科教育改革指导意见,要求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1]。新工科建设的开展,是各院校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机遇,是推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高质量实现的重要契机。立足京津冀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打破老旧的教育教学方式,践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阻力
1.1 教师为课堂主体仍占主流
当前,职业院校实践类课程开展过程中,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最大程度利用教学资源,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但是,现实中,大部分课程主要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从体,整个流程为“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整体性思维提升存在有一定局限性,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学生积极能动性与创新创造精神的发挥。如何使得师生间更加有效地传递知识、使得学生项目实践综合实力及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存在一定的困难。
1.2 学生自律性较弱,学习效果欠佳
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对个人三年大学发展整体规划,自我认知不高,容易出现随波逐流、主动求学意识不高等现象。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固化的学习思维方式——“填鸭式”被动学习观念较重,主动提出疑问、动手解决问题的积极能动性薄弱。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学生很难发现学习知识的乐趣,很难将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很难有质的飞跃。此外,职业院校学生自我认同感较低。由于职业院校机电专业学生大部分通过单招考试进入学校,学生自我意识中认为自身学习能力较本科院校学生差距大,未来发展并不乐观,毕业后进入生产企业一线做工人,学习课程成绩及格,顺利毕业即可。
综上,在进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建设好实践类课程,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实力,使得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实践课程建设的思考
2.1 引入新理念,创新建设模式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斯派帝提出。他认为“成果导向模式是一种组织和运行教育系统的综合方法,该方法的聚焦点是每个学生对学习目标和成果的成功展示”。这是一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它更关注学生通过受教育的过程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将学习成果作为指导实施教育的目标[2-3]。在成果导向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参考,以毕业要求为准绳,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设计,革新教育教学全过程,并不断进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
在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方面,引入COMET 职业能力测评方法与理念。COMET 测评起源于德国职业教育,是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大规模诊断的工具,在2017 年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院校专业评估中被用作专业评估工具[4]。该测评可以从多维度对学生解决项目任务的方案进行评价和引导。
通过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和COMET 测评方法的引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8”字形螺旋结构课程建设新模式,如图1 所示。实现动态监测课程执行过程,静态按顺序开展教学工作,动静结合,不断持续反馈再改进。
图1 “8”字形课程建设新架构
2.2 优化师资团队,提升教学水平
大力开展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双向双融通”为主要途径,校企双方实行“专业教师入企业、企业能手进校园”的方式,实现师资共享共建,缩小校企脱节程度,为本校师资队伍输入新鲜动力。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海内外工程师资,聘请国内外工程教育经验丰富的职业院校教师,开展交流培训。加大教师团队的培训广度和深度,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注重教师团队的知识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建立结构化课程建设师资团队,形成一支“功能多效、结构合理、德艺双馨”的符合学生专业发展特色师资队伍。
2.3 确定教学策略,革新教学方式与手段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简单传授知识点,更重视学生学到的成果。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实践类课程学习时,在一个项目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既要获取知识,又要培养素质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将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融入到一起,通过任务驱动、小组PK、案例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传递。充分利用“得实e 学”“云课堂”“MOOC”中国慕课等教学资源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保证学生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研究。教学平台可以实时动态监控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平台上学生参与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进度或内容。学生根据教师引导的学习路径进行知识学习和作业完成,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利用线上平台资源,进行拓展性学习。学生整个参与情况,平台全部记录,师生根据课程参与情况监测学习状态。
2.4 总结经验,探索特色学生评价体系
课程开展过程中,阶段性进行COMET 职业能力测评,将学生的设计方案、实践结果、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力进行评定,评定标准则为学生设计方案与职业能力要求吻合度是否一致,设计成果是否与培养目标达成度一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COMET 职业能力测评8 项能力40 个指标开展自评、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创造性能力测评项目标准如表1 所示。
表1 COMET 测评中创造性能力测评项目标准
2.5 推行“传帮带”,创建师生科研工作室
由教师团队创建科研工作室,积极申报科技研发项目、课改项目、产学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鼓励优秀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融入到各个项目中去,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提升学生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将实践类课程学习到的技能学以致用。而且,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传帮带,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前沿的科学研究,提高学习主动性,锻炼其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成果目标——培养其成为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
3 结束语
当前,“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和“互联网+”国家三大战略备受瞩目,并且,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需要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5]。对于职业院校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来说增加了更多挑战。此外,新工科建设的提出,意味着新工科教学改革战役正式打响。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体系的开展,根据实践类课程的特点,多项举措同时进行,深化课程建设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深入到课程改革中,通过校企双方建设的专业特色师资队伍研讨,确定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课程目标实现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培养健全型人格,切实达到课程培养的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只有不断地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才能够适应当前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求。逐渐形成一套符合学生专业发展特色的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方案。在当前,我们应将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和COMET 职业能力测评积极推进融入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