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2020-11-27喻僖秦占胜福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31期
关键词:臂丛持续时间上肢

喻僖秦 占胜福

上肢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在骨折类型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临床治疗多以手术为主,手术常用麻醉方式为神经阻滞麻醉方式[1],具体是指经过臂丛神经将局部麻醉药作用于周围组织,对手术支配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式。本文旨在讨论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60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60例上肢骨折患者,按照计算机程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符合上肢骨折确诊标准;(2)临床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重大脏器官功能异常者;(2)过敏体质及麻醉禁忌证者;(3)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恶性肿瘤患者;(4)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所有患者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做好术前准备,常规监测生命体征,术前8 h禁食禁水等。(1)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解剖穿刺定位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另一侧,穿刺点为甲状舌骨肌和前中斜角肌间。使用7号穿刺针垂直穿刺,进针深度1.0~1.5 cm范围内,枕头固定,回抽,保证脑脊液、回血、气体均无。将0.375%罗哌卡因(生产厂家: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463,规格:10 mL)2 mL和1%利多卡因(生产厂家: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558,规格:2 mL)25 mL混合液实施麻醉,注入患者体内。(2)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借助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7~14 MHz范围内,指导取仰卧位,扫描肌间沟臂丛的神经,显示出动、静脉横断面。选择呈低回声的5~6根神经束,位于第l肋骨上方。根据超声图像引导,对进针深度、方向进行调整,逐步抵达臂丛目标神经。将1%利多卡因与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5 mL,立即注入,生产厂家和规格同对照组,退针到神经束,在超声检查下动态监测麻醉药物的扩散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评估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将麻醉效果标准划分为优、良、差三项。优:术中无须追加镇静药物,患者手术过程主观无疼痛;良:患者手术过程主观有轻微疼痛,术中需追加小剂量丙泊酚等镇痛剂;差:患者手术过程主观疼痛强烈,追加镇静药物后仍难以忍受[2-3]。(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患者感觉切口疼痛需要镇痛药处理时间为镇痛持续时间,麻木痛觉消失时间为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推药结束至患肢出现麻木痛觉减退为麻醉起效时间。(3)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7~74岁,平均(45.79±3.14)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6~75岁,平均(45.68±3.22)岁,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麻醉优良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优良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相关麻醉时间对比[min,(±s)]

表2 两组患者相关麻醉时间对比[min,(±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随着我国交通建筑行业的发展,患者由于高空坠落、跌倒、交通事故等原因造成的上肢骨折例数不断增多,这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而且带给患者极大痛苦[4-5]。上肢骨折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为上肢神经阻滞麻醉法,该麻醉方式能够有效阻断患者手术中的感觉交感神经和运动神经,使得患者上肢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帮助患者重建血管,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同时是取得理想手术效果的保障。传统麻醉解剖穿刺定位较为复杂,且对患者效果不理想,盲目探查穿刺患者交感神经的位置[6-7],穿刺针定位目标点可能需要反复多次穿刺才能探查成功,带给患者机体较大损伤,且术后易出现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恢复。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逐渐用于上肢骨折手术中,取得了理想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时间延长,减少了患者的痛苦[8-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表明相比传统解剖穿刺定位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下臂从阻滞麻醉取得了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于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比对照组,这表明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手术中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增强麻醉效果,延长镇痛持续时间以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促进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痛苦,保证生活质量。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有该效果的原因是可以通过超声清晰定位显示出患者的腋路和肌间沟解剖结构,时刻引导穿刺针的进针方向和深度,顺利找到目标点[10-12],缩短了手术时间,动态化调整穿刺斜面方向,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所有的神经分支,不需要传统麻醉中依赖穿刺针对神经的触及感来定位,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定位更加精确,保证了麻醉阻滞的效果[13-16]。术中麻醉医生可以在超声引导下防止穿刺针刺伤无光组织或大血管,造成惊厥、躁动、麻醉剂误入血管、喉返神经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显示出清晰的进针线路,麻醉医生直接按照清晰的血管纹路定位麻醉目标点[17-18]。和传统解剖穿刺定位神经阻滞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精确、创伤小等优势,保证麻醉阻滞效果和安全性,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临床价值较高。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定位方便,患者无须反复配合寻找臂丛神经。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能够有效提高麻醉阻滞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起效更加迅速,且持续时间长,麻醉理想,提高了患者麻醉的满意度[19-20]。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麻醉见效快,持续时间长,减少了并发症,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臂丛持续时间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