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神经递质及红细胞指数的影响研究
2020-11-27杜昆
杜昆
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率持续升高,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因此临床对于本类手术的诊治重视程度极高,而随着临床对本类患者生存质量重视程度的提升,术后镇痛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1-2]。有研究显示,神经递质及红细胞指数在本类患者中呈现高表达状态,可作为与术后疼痛及机体应激相关的重要指标,其控制程度可作为术后机体不良应激控制情况的评估指标[3-4]。本研究就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神经递质及红细胞指数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60岁及以上者;符合髋关节置换手术指征者;单侧手术者。排除标准:凝血异常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者;合并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者;精神和/或认知异常者。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方式、方法基本相同。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自控镇痛。以芬太尼(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 113508;规格:2 mL∶0.1 mg)及氟哌利多(生产厂家: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 020578;规格:2 mL∶5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总量为100 mL,以静脉自控镇痛方式应用。观察组护手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以芬太尼、罗哌卡因(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 052716;规格:10 mL∶75 mg)及氟哌利多加入0.9%氯化钠溶液,总量为100 mL,以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应用。两组镇痛时间均为48 h。两组其他治疗均相同。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于术后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进行评估,评分范围为0~10分,其中0分为无痛,随着分值升高表示疼痛感增强;≤3分表示轻度疼痛感,4~6分表示中度疼痛感,7~10分表示重度疼痛感[5]。(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介质与神经递质。于术前及术后12、48 h分别采集两组静脉血标本,将血标本进行离心,取离心后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疼痛介质及神经递质定量检测,疼痛介质包括血清P物质(SP)与前列腺素E2(PGE2),神经递质包括5-羟色胺(5-HT)与神经肽Y(NPY)。(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红细胞指数。于术前及术后24、72 h取静脉血标本进行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进行红细胞指数的检测,包括红细胞电泳指数、刚性指数及聚集指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66.9±5.0)岁;其中左侧19例,右侧16例;股骨颈骨折20例,股骨头坏死1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0~81岁,平均(67.2±5.2)岁;其中左侧18例,右侧17例;股骨颈骨折22例,股骨头坏死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12、24、48 h的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93、2.580、3.157,P=0.013、0.010、0.002),见表1。
2.3 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介质比较 术前,两组PGE2与S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8 h,观察组PGE2与S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手术前后的神经递质比较 术前,两组5-HT与NPY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8 h,观察组5-HT与NPY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手术前后的红细胞指数比较 术前,两组电泳指数、刚性指数及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观察组电泳指数、刚性指数及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比较 例(%)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的疼痛介质比较(±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的疼痛介质比较(±s)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的神经递质比较(±s)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的神经递质比较(±s)
表4 两组手术前后红细胞指数比较(±s)
表4 两组手术前后红细胞指数比较(±s)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率,其中老年患者占比较高。本类患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多存在血液黏滞度等相对较高等情况,与之相关的红细胞多项指数,包括红细胞电泳指数、刚性指数及聚集指数均呈现高表达状态[6-7]。有研究认为,手术创伤及疼痛应激等多方面也可对上述红细胞指数造成影响,因此对本类患者进行红细胞指数表达的监测与控制是本类患者干预的重点之一[8-9]。再者,疼痛介质中PGE2、SP及神经递质中5-HT及NPY均受疼痛及创伤影响,其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其升高幅度的控制则成为本类患者干预措施的选择依据[10-12]。本类患者的术后镇痛方式中,硬膜外自控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的应用均可见,效果差异明显,其中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受肯定程度较高的同时,也存在研究不全面的情况,对于患者神经递质及红细胞指数的直观影响意义研究价值较高[13-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硬膜外自控镇痛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干预效果相对更为突出,不仅术后疼痛程度及疼痛介质相对较低,且术后的神经递质及红细胞指数也控制更好,说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于疼痛及机体各类不良应激的控制作用均较高。分析原因,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于交感神经张力的控制作用更好,则相关的应激反应控制更好,表现出神经递质的表达受影响更小[16-17]。与此同时,机体血液流变学也得到控制,相关的红细胞指数也随之降低[18-19]。因此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情况、神经递质及红细胞指数均具有积极作用,影响较为全面,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了有利条件与基础[20]。
综上所述,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可降低疼痛介质、神经递质及红细胞指数,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