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金属嵌体与瓷嵌体及树脂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分析
2020-11-27张心如
张心如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天津 300070
后牙邻面牙体缺损在口腔科临床上非常普遍,其发生通常与龋病、先天釉质发育异常以及外力因素等有关[1-2]。嵌体修复技术能够利用粘结剂将事先已预备完成的修复体粘固于患牙窝洞,是目前广泛用于修复牙体缺损的一种重要技术。按照嵌体材料划分,一般有金属嵌体、瓷嵌体以及树脂嵌体3 种,但关于该3 种嵌体材料在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中的修复效果,现阶段国内仍无过多报道[3]。本研究以90 例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分析不同嵌体材料对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的修复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所选90例(90颗)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患者资料均完整,于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在本院接诊治疗。纳入标准:(1)牙列基本完整,牙周、牙龈健康,咬合关系无明显异常;(2)患牙对侧或对颌有天然健康的同名牙;(3)患者及家属已签字同意研究,且本研究已由医院伦理委员会获批。排除标准:(1)口腔卫生状况较差者;(2)伴全身疾病或有不良嗜好者;(3)基线资料不完整者。通过随机数表模式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同时设立对照组为患牙对侧或对颌的同名牙。A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高52岁,最低31岁,平均年龄(37.6±5.4)岁;B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最高50 岁,最低29 岁,平均年龄(36.9±5.2)岁;C 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最高51 岁,最低30岁,平均年龄(37.3±5.3)岁。将三组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 组(金属嵌体):将患牙腐质彻底清除后进行邻牙合面洞预备。往牙合面方向稍微外展2°~5°轴壁,使二者接近平行;底平、壁直,且点线角清晰。于釉质内进行短斜面预备,度数及宽度分别控制在45°与1.5 mm 左右。通过金属的延展性质,可先适度研压至金属修复体与牙体密合,再给予粘固。待洞型妥善预备后,分别通过硅橡胶印模材以及超硬石膏进行取模与倒模,经中熔铸造、打磨与抛光后,为患者试戴,确认松紧度适宜、无咬合不适等情况后,采取玻璃离子粘结剂进行粘固,并给予调磨及抛光等处理。
B 组(瓷嵌体):牙体预备在裂钻以及柱状金刚砂下完成,将腐质、倒凹与薄壁弱尖彻底清除后,制作箱状固位洞型(与对颌牙存在匀称的间隙,约1.5~2.0 mm),底平、壁直,往牙合面方向外展6°~8°,且点线角要清晰、圆钝。于邻面洞型处颊舌壁完成牙尖斜面下自洁区的制备,龈壁与邻牙接触点构成肩台,约0.5~1.0 mm,肩台垂直于轴壁。在对窝洞、嵌体组织面适当修整后,于CAD/CAM二氧化锆瓷嵌体上涂2 min 的氢氟酸,并在清水冲洗、吹干后,给予硅烷剂涂抹和吹干,取自酸蚀粘结剂涂于窝洞处,片刻后将3 M 树脂粘结剂涂于瓷嵌体组织面,给予刮匙清理、光固化处理。
C 组(树脂嵌体):在尽可能保护健康牙体组织的前提下,给予预备洞型、清除腐质等处理,往牙合面方向外展洞型约6°~9°。为防洞缘出现斜面,需充分去除倒凹。待完成牙体预备,如果龈阶在龈沟内或与牙龈贴近,先进行排龈,再使用硅橡胶及超硬石膏进行取模与灌注模型,为患者试戴3 M 树脂嵌体,无不适后给予粘固、调整抛光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患牙及对照牙的GI 与PI 值,同时以美国公共卫生机构制定的充填修复体临床评估标准(USPHS)为参照,从修复体形态、色泽等方面评估三组的修复效果[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GI、PI指标值与各自对照组的比较
A 组患者GI、PI 指标值明显高于该组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GI、PI指标值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GI、PI指标值与各自对照组的比较(±s,n=30)
表1 三组GI、PI指标值与各自对照组的比较(±s,n=30)
组别A组B组C组GI PI患牙1.65±0.41 0.98±0.33 1.01±0.36对照组0.97±0.35 0.94±0.38 0.95±0.39 t P t P 6.909 0.435 0.619<0.001 0.665 0.538患牙1.37±0.28 0.79±0.31 0.81±0.32对照组0.77±0.24 0.75±0.26 0.76±0.23 8.911 0.529 0.487<0.001 0.579 0.602
2.2 三组GI、PI指标值的比较
B 组与C 组患者GI、PI 指标值明显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修复1年后疗效评价
修复1年后疗效比较,B 组、C 组的患牙修复效果较A组均占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三组GI、PI指标值的比较(±s)
表2 三组GI、PI指标值的比较(±s)
组别A组(n=30)B组(n=30)C组(n=30)A组与B组比较(t/P)A组与C组比较(t/P)B组与C组比较(t/P)GI 1.65±0.41 0.98±0.33 1.01±0.36 6.973/<0.001 6.425/<0.001 0.336/0.738 PI 1.37±0.28 0.79±0.31 0.81±0.32 7.605/<0.001 7.214/<0.001 0.246/0.807
表3 三组修复1年后疗效评价 例(%)
3 讨论
由各种因素(外力创伤、龋病及磨耗等)导致的后牙邻面牙体缺损在口腔科临床上很常见,由于牙体缺损普遍较严重,直接使用树脂充填一般较难取得理想的修复效果[5-6]。在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时,若尽量保存活髓,发生牙齿折裂的风险会明显降低,同时牙齿在较长时间内也可保存完好[7]。嵌体修复作为一种间接修复牙体缺损的技术,在最大限度保存活髓、恢复牙体形态以及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但不同材料嵌体的修复效果各不相同,并且目前国内也较少有关于不同材料嵌体在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中的修复效果的报道。本研究以90例患者为例,对金属嵌体、瓷嵌体以及树脂嵌体在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中的修复情况做了相关分析,为后续的临床工作者提供参照。
本研究所用金属嵌体为钴铬合金,其在口腔内不易被降解或腐蚀,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性质,但金属嵌体较难满足现代人对于美观的追求,并且存在边缘线较长、易与口腔内其他金属体产生微电流等不足,其最大问题还在于会刺激牙龈与牙周组织[9]。本研究显示,A 组患者GI、PI值均高于该组的对照组,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可以确定金属嵌体对牙龈以及牙周组织有较大的刺激程度。
瓷嵌体、树脂嵌体是修复牙体缺损的另两种常用材料,二者与直接充填的树脂相比均有更良好的力学性能,并且其色泽近似天然牙体,美学效果更易于患者接受[10]。吴显才[11]研究对比玻璃陶瓷嵌体和树脂嵌体的修复效果,认为二者均能够增强牙体的机械嵌合度,修复后边缘密合性好,在预防继发龋、牙体劈裂等方面效果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C 组患者GI、PI 测定值均低于A组,并且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充分说明了采用瓷嵌体、树脂嵌体修复的优势,较金属嵌体更利于避免对牙龈及牙周组织造成强烈刺激,可明显降低继发龋的发生概率。同时,结合三组修复1 年后的疗效评估数据分析,B 组、C 组修复体形态、无折裂表现等各方面的修复效果均优于A 组,究其原因:树脂嵌体、瓷嵌体的硬度低于或略高于牙釉质,可粘结性相对金属嵌体强,故而较少出现折裂现象;经CAD/CAM 系统扫描及制作的瓷嵌体精确度更高,能够保证边缘的充分密合,而树脂嵌体修复后主要在体外发生收缩反应,不易出现明显的微间隙,边缘密封性相对金属嵌体也更高。
综上所述,对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患者使用瓷嵌体或树脂嵌体修复,修复效果较金属嵌体均更理想,并且二者对牙龈的刺激程度不及金属嵌体,预后更令人满意,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