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作文写“活”
2020-11-27祝婷杨明慧
□祝婷 杨明慧
要写好作文并非一日之功,教师或家长在充分利用课本资料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能力,使他们积累的写作素材更加充实。
许多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不但掌握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而且能背诵文章中的优美句段,可是为什么一到写作文却冥思苦想,抓耳挠腮,憋半天都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阅读积累少,缺少写作素材是主因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重点在识字上,只有识字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所以,课标只是要求三年级以前的学生注意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引导小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实际上,小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浅显,再加上被打游戏、看电视、玩手机等占用了太多时间,课外阅读内容有限,这导致他们写作文时很难有充足的写作素材。
另外,家长为提高孩子写作水平购买了大量诸如《作文大全》《小学生作文精选》等教辅书籍,这些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有些孩子一写作文,不是抄书上的文章,就是抄网络的范文,这样拼凑出来的作文“假大空”现象严重。
以课本为载体,强化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如何把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跳出怵头写作文的“坑”呢?
1.抓好仿写,学以致用。
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如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写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首诗就是化用了盛唐时期岑参所写《白雪歌》的诗意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整首诗用词极为凝练,短短二十八个字,却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充满了诗情画意。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由语文专家和一线教师经过研究和论证,精心选出的适合学生阅读的名篇佳作,所以,教师首先要以课本为基础,从文章的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语言色彩、表情达意等方面在课堂上对学生深入引导和渗透,让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语言文采、写法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和大胆创新。例如:在学习《花之歌》这篇文章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写《草之歌》《燕子之歌》《蚯蚓之歌》《秋之歌》等作文。
2.大胆创新,升华主题。
仿写不能单纯地像练书法一样,只有形体,没有神韵,应该让学生在仿写的同时有很多属于自己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大胆创新,让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例如:有个学生写了一篇《到大自然中去吧》,写得轻快流畅、引人入胜,让人读后回味无穷。他在写优美自然景色的同时,注入了自然的灵魂——人。夏天,他和弟弟到荷花盛开、景色优美的荷塘边去钓鱼,碰到了已经退休又被返聘的刘老师,他是这样写的:“宽额头,红颜面,真像民间传说的老寿星。咦,这不是刘老师吗?‘刘老师,是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刘老师哈哈大笑,说:‘怎么,就兴你们兄弟俩来不让我来了?不过,是有股风,这股风是党的春风,有党和人民对教育的支持,我要在有生之年尽情地工作,尽情地玩呢!’多么舒畅而又愉快的笑声呀!到大自然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吧,大自然有无穷的魅力在等待着你呢!”
教师或家长还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尤其是古诗教学,有些教师让学生把古诗改成现代文,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开阔明朗的意境,把诗歌丰富的内涵展示出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有学生在改写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把“白发谁家翁媪”里面的老翁、老妇那种怡然自得、诙谐说笑的和谐氛围描述得栩栩如生。再如,可以让学生续写童话,像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续写童话故事,这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很有帮助。当然,仿写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加强引导,化“我”入文。
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感觉自己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即使是仿写也不知道怎样下笔。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启发学生用心去体会,用心灵去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感情真挚的作文。例如:学生在写新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家乡的风俗》时,虽然他们也知道有很多风俗,像元宵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但真正让他们写的时候却不知所云。有一次我在课堂上问一位挖空心思想半天也写不出一句话来的学生:“你家今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他挠了挠头说:“就是下午的时候我妈妈炒了几个菜,一起喝的可乐。因为我爸爸没在家,我们和他视频说了一会儿话,然后吃了个月饼。”周围的同学都嘻嘻地笑起来。我说:“这样就没有了?这也太简单了吧!”接着我又问:“你妈妈都炒的什么菜?哪个菜你觉得最好吃?里面放的什么?”他如数家珍地说了出来。我接着问:“那你和爸爸聊了些什么?”“就是问他吃的是什么,有月饼吃吗?另外,我觉得妈妈和爸爸说话的时候好像有些不太自然。”这名学生如实回答道。我接着说:“那你想爸爸吗?你看别人家都是爸爸在家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团圆节,你当时是什么感觉?”面对我这一发问,这名学生低下头,眼睛红红的,不说话了。“你现在有内容写了吗?”他突然“大彻大悟”了,说:“老师,我知道怎么写了。”最后,这名学生写出的文章非常有感情,尤其是写和爸爸视频的那段。在作文讲评时我读了他的文章,他写道:“爸爸,您一定要在那里好好的,别太累了,我和妈妈都好想你呀!”许多学生听了都掉下了眼泪。
总之,要想让学生改变对眼前写作材料置若罔闻的现象,教师首先就要想方设法督促学生加强对课本材料的整理和使用,对经常在作文中使用课本材料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用了几次以后,就会逐渐养成习惯,对以后写好作文非常有帮助。
要写好作文并非一日之功,教师或家长在充分利用课本资料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能力,使他们积累的写作素材更加充实。尤其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读写结合,作文才能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