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研究
2020-11-27张洁琦承德广播电视大学
文/张洁琦,承德广播电视大学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高校数学课堂上一个重要的教学工具,但是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是极为有限的,为了更好地使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数学课堂中合理地应用,谈一下应该怎样使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数学教学方式有效地融合,更好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1 翻转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于2011 年从国外传入后,在国内进行本土化实验研究。经过近八年的探索,以苏州电化教育馆金陵为代表的微课程教学法成体系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微课程教学法”的概念。目前,数学学科主要是知识传授为主要形式,将翻转课堂的过程分为课前通过微课(微课程或教学资源)线上自主学习为主和课堂教学进行内化提升为主的两部分。即课前教师通过平台或微信终端上传微课(微视频及资源),学生通过任务单问题的回答,借助网络终端进行自主学习,课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巩固练习。微课(微视频)学习阶段完成对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阶段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内化和提升,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内已经初步推广应用,教学取得广泛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是学生培育和完善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提高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中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有效地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上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策划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和学习,对传统教学方式完成了一次彻底的颠覆。数学翻转课堂“双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两个目标相互间的关系,既是两个独立的目标,又是相互关联的且建立在一个目标体系中,是处于两个不同层面的认知目标,构成一个由低级逐步到高级的完整的认知目标体系。翻转课堂微课学习阶段与课堂教学阶段各自有着目标任务。微课目标实现是为了课堂教学服务的,是基本微课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基础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是建立在微课目标实现的基础之上,与微课目标是有效互补的两个不同层面的目标,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其基础前提是微课,设定符合微课学习达成的目标,制作或选择适合学生的学练微课,是学生完成自主学练的关键所在。同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微课学习阶段和课堂学习阶段所完成的各自任务和目标不同,生成新的教学设计模式是适应中小学数学信息化需求的必然。
2 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立体几何教学,这部分的内容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难点。传统教学主要是依靠教师去讲解、学生空间思维的想象来进行,而检测也只是依靠学生做题来检测结果。这样的教学模式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多困难,而多媒体的引入无疑给立体几何的教与学带来了“春天”,给这部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实效性。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有利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去促进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学习探索与促进,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我们都要经历四个完整的教学环节,即传授新课、巩固落实、阶段检测、评价反馈。下面以这四个教学环节为主线,以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为载体,阐述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怎样与不同的技术手段融合,从而达到高效教学。利用多媒体所画的几何图形标准规范,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但学生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所画好的图形,自己不去动手画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主动地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画几何体的直观图的操作能力。再有,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不能越俎代庖。例如,在教学球体的体积公式时,我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来模拟实验。首先构造一个半径等于R 的半球和底面半径和高都等于R 的圆柱,再在圆柱内部构造一个以底面圆心为顶点、圆柱上底面为底面的圆锥,最后用任意一平面所截,比较两个截面图形的面积。动态演示的效果十分理想,学生受益匪浅、记忆深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怀有一颗终身学习的心态,不断挑战新事物给我们带来的变革。
3 微课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微课”就像微博、微信一样,关键要突出“微”,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知识点比较集中。国外相关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微课教学时间不宜过长,5-10 分钟为宜,最少的1-2 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 分钟。微课是针对某个重点难点或小的知识点来制作的,对这一章节的其他内容不涉及,不是完整的一节课的内容,也不是传统课堂的浓缩。而有些教师在制作微课时把一节40 或45 分钟的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压缩,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一个不缺,只是去掉了思考、回答、练习、评价、互动交流的时间。这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微课教学特点,提升中学数学教学质量。
4 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技术与高校数学的有效融合,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在枯燥无味,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